熊峰(湖北省陽新縣實驗中學 湖北 435200)
在中學體育訓練中時有發生運動損傷,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是難免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對近三年中學在體育教學中和課余后體育訓練發生運動損傷事故的幾率和因素進行調查,發現學生運動損傷事故也逐年增多,如圖l所示。

圖1 :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概率圖
調查也發現造成學生體育訓練發生運動損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足是造成運動損傷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運動負荷太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方面問題,再來就是體育場地的環境和器材,課堂紀律,還與體育教師的安全意思和業務能力有關,其排序如下圖所示:

圖2 :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體育訓練是為了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提高體育競技水平,而體育訓練造成的運動損傷會使中學生身心受到傷害,產生退縮心理,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發展帶來不利。因此,校方和中學生應該針對運動損傷產生的各種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預防運動傷害,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從而使體育運動訓練安全有效。主要措施參考如下:
在體育鍛煉時,中學生對于預防運動損傷的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在體育訓練中沒有積極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
中學生要學會科學地進行體育訓練,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在訓練中遇到運動損傷事故時自身要學會自我保護;還要學好保護與幫助他人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對其他同學做保護與幫助。
校方做到安全警鐘長鳴,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安全意識不斷提高,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體育訓練時,運動負荷安排不足,不能達到提高運動能力水平的訓練目的,然而運動負荷安排過大,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訓練過度會使運動系統的負荷過重,從而容易發生損傷。
為了減少損傷,中學生在參加體育訓練時應嚴格遵循運動訓練的原則,根據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訓練水平和各項運動損傷的特點,循序漸進,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很多中學生平時只重視分數,而忽略了體育鍛煉,身體素質薄弱,不能適應正常的體育教學;有的學生肌肉狀態不佳,或先天性生理異常,如扁平足,脊柱側彎,體形過瘦過胖均容易導致運動損傷;有些學生在身體過度疲勞時沒有注意休息,而參加體育訓練,也容易引發運動損傷的發生。
中學生要堅持體育鍛煉,持之以恒,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也要學會針對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鍛煉,以此來彌補自己身體的不足。身體素質一旦提高了,在體育教學中和課余的體育訓練也較得心應手,從容應對,從而避免發生運動損傷的現象。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師在思想上對運動損傷、預防不夠重視或是認識不足,違反教學規律或沒有按教學步驟教學,從而致使學生們在體育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事件。
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有較強責任心,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注重提高教學業務能力,學會正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自身的業務能力日趨成熟。針對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課堂組織形式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須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教學方法、課堂組織設計上要科學合理;在教學內容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去指導學生,動作難易程度要得當。體育教師過硬的業務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是減少體育訓練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措施之一。
預防運動損傷尤為重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都要在思想上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在行動上做好預防運動損傷的防范措施,提高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增強身體素質,提高體育競技水平。
[1]林柔偉.東莞市中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及預防策略[G].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年,第2期.
[2]林盛.高校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原因、預防及應對期[G].考試周刊,2011年,第8期.
[3]葉春,黃晚靈,張健,崔晚華.中小學運動損傷背后的體育教學科學化[G].隴東學院學報,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