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李宣
第三方支付是指買賣雙方和銀行不直接進行財務來往,而是通過可信的第三者完成支付流程。第三方支付平臺獨立于買家、商家和銀行之外,具有良好的信譽和技術支持能力,能夠保障客戶和銀行信息的安全傳遞。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交易雙方的交易過程中,充當信用中介,進行交易資金的托管,在交易的買方確認商品已經送達并驗明無誤后,將貨款轉交給賣方商家。另一種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實現多家銀行的交易直通服務。
我國的第三方支付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短短的1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的第三方支付有了飛速的發展。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01年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市場交易額規模僅為1.6億元人民幣,2004年增長到23億元人民幣,2006年達到320億元人民幣,2007年達到976億元,2008規模高達2743億元。目前,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上的公司已有40多家,經營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依附于某些電子商務業務而產生,將支付和相應的電子商務業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如支付寶和淘寶網、PayPal和易趣、財付通和拍拍網都是這樣的類型。第二種則是和銀行開展合作,培育市場,如中國郵政推出的在線支付業務——網匯通。第三種是專業經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公司,如快錢、網銀在線等。
當前我國銀行金融業務中,已經存在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代表為中國銀聯電子支付平臺)和非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代表為財付通與支付寶),同時各個商業銀行也在持續開發網絡銀行支付平臺的金融業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在這種環境下,商業銀行金融業務開發過程中,不但需要加大對自身網絡銀行業務的拓展與開發,還需要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積極合作,通過對市場的把握,實現雙贏互利的合作目標。而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在對本行業的業務需求與用戶價值不斷深入挖掘,還需要將服務與產品進行創新拓展,提升競爭中的自身價值。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現代銀行金融業務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意義:
第一,能夠降低交易中的社會成本。第三方支付能夠減少金融交易處理的速度,提高交易的效率。交易過程中的雙方都減少了時間與人力成本,同時能夠實現交易雙方之間的多銀行通路,減少金融流通中的開發與維護成本,減少了交易延遲或取消、引用欺詐與付款失敗的風險,提高金融交易的成功率。第二,提高金融交易中企業的競爭力。在企業交易效率與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同時,能夠促進多種新型創新服務產業的發展,擴大企業用戶的業務覆蓋區域,提供多種金融支付方式。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擔保作用,增加了中小型商業用戶的信譽。第三,促進銀行金融產業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推動了B2C與C2C業務的發展,使得銀行金融電子銀行業務發展更加徹底,讓銀行能夠專注于市場拓展與產品服務,維護交易雙發的合法權益,促進信用體系的完善。
同時,第三方支付模式還具有傳統支付模式所不具有的優勢。首先,第三方支付提高了用戶信息的安全性。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買方通過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在這個交易流程中,商家看不到客戶的信用卡信息,消除了信用卡信息泄露風險,同時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網絡上公開傳輸,防止了信用卡信息被竊。其次,在傳統的交易模式中,如果買方或賣方在一方已經履行合約的前提下,單方面推遲或甚至拒絕支付雙方約定的款項或商品,那么將直接或間接的造成另一交易方的經濟損失。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拿錢不給貨”或者“拿貨不給錢”的交易難題。中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采用預付款的交易方式。買方將貨款先預付給第三方平臺托管,買賣雙方交易完畢,確定合乎雙方要求,再由中立第三方平臺將貨款支付賣方商家。
電子商務與網絡支付已經逐步成為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支付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作用也隨之提高,這樣的發展趨勢使得銀行從原來的指導地位變為支付平臺的客戶,與其這樣不如由銀行自主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利用自身的信譽與網絡優勢成為讓第三方支付的方式成為銀行的一個主營業務,進而使其服務走在時代前沿。
[1]胡研宏,王茜.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特性及其與銀行競爭合作研究[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1(9).
[2]楊飛.電子商務對銀行金融服務的挑戰[J].中國城市金融,2011(11).
[3]譚潤沾.銀行支付業務的戰略重要性:基于第三方支付發展的視角[J].南方金融,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