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部隊管理系 溫海燕
物流信息化是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和通信網絡,控制物流信息,使各個物資保障網點傳統的倉儲、運輸、裝卸、包裝等部隊物流活動系統化、專業化,提高物流運作的自動化程度和物流決策的水平,達到合理配置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目的。
目前,我國消防部隊物流信息化還處于醞釀開發階段。由于消防部隊任務的緊急性、公共性等特點,其緊急救援物流信息化系統建設方向應符合以下要求。
“統”即由總隊統一組織、領導,按統一標準統一開發,建成總隊、支隊級指揮中心和大(中)隊救援物流中心。“聯”即指建成的指揮中心要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的系統。
建設涉及地理水文、預案、裝備、實力、儲備庫等的數據庫,適時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建成救援物流輔助決策系統。根據目前的技術手段,處理即時性的、不可預測的復雜問題時,目前普遍認同的是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核心功能由數據庫、模型庫(如線性規劃、動態規劃、最短路徑法、多目標規劃等)、方法庫等組成,尤其提供數據分析和快速構造模型的功能,如模擬功能、優化功能等,可用于運輸計劃編制、路徑優化、投資效益分析、物資分配等,恰好符合消防部隊緊急救援任務特點及需求。
實現視頻會議、營區監控、遠程教育等功能,充分利用衛星、數傳電臺、移動電話網等技術和資源,為每個執勤中隊配備無線圖像傳輸系統,將救援現場圖像實時傳輸到各級指揮調度中心。
由于緊急救援的突發性、不可預知性、緊急性等特點,消防部隊緊急救援信息化應在信息化設計理念及技術層面上保證第一時間響應、指揮、協調、合理資源配置、裝載運輸等快速、準確的救援人力、物資保障。
由于緊急救援物流的突發性、時間緊迫性、物資需求的動態性以及明顯的弱經濟性等特點,因此在信息化設計中應盡可能采集、完備各種保障預案信息、各種救援案例庫信息、各種日常保障單位信息、地理信息、車輛裝備信息以便及時查詢、備用,便于快速決策。對緊急救援物資的采購方案、對各種運載上具的運輸能力、運輸路徑和運送方案進行優化選擇設計時,應盡可能考慮各種參數,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由于緊急救援涉及部門眾多,因此在信息化建設上應突出聯合協同保障的特點,能進行地理信息、衛生信息、道路信息、物資裝備信息在一定范圍內的共享,便于協同保障的順利完成。
儲備庫、保障點設置合理,不僅可降低成本,而且還能保證應急救援的時效性,從而最大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考慮技術、經濟、安全和社會等以上幾個因素的基礎上,借助多目標決策模型進行物流中心整體布局。
根據災害點物資需求情況,結合各物資儲備庫物資儲備品種及數量及聯合保障單位可以保障的物資情況,根據需求的時間、品種、數量解決各種一次性消耗應急物資調度、多目標的應急物資調度、連續消耗的應急物資調度和多資源應急物資調度等問題。
在突發應急事件中,經常會出現由于人為因素封鎖道路,因地震、泥石流、大風、暴雨等自然災害造成道路破壞的情況。緊急救援路徑選擇需要及時應對以上情況提供能抵抗己有路徑中斷風險的多條候選路徑以及道路路況最新變化情況,確保路徑選擇的科學合理,即能保證車輛安全通行,又符合應急物資的時間要求。貨物裝載主要依據基于有效空間、基于遺傳算法、基于啟發式算法的各種貨物裝載算法等將緊急救援需求的各種貨物裝載到適合的車輛、貨船、飛機等不同交通運輸工具中,以獲取最佳的裝載效益。
該信息化系統建設主要有響應、指揮;應急物流預測;應急物流儲備管理;應急物流成本效益分析、數據共享、輔助決策至此系統等功能模塊。
響應、指揮系統完成及時、準確接處警任務,準確描述問題、啟動響應、完成搜集信息、下達指令等指揮功能。
根據救援問題描述,檢索尋求最佳相似源案例,確定源案例中的關鍵因素。基于某種算法,建立案例推理——關鍵因素應急物資需求預測模型進行需求預測,在此基礎上結合專家經驗,為目標案例進行災害應急物資需求預測。因此,應急物流預測系統包括預測方法選擇和需求案例庫兩部分功能。預測方法包括時間序列預測法、直觀預測法、灰色預測法和回歸分析法、BP神經網絡方法等;需求案例庫包括以省市為區域劃分的災害分類發生情況及救援案例。
主要包括庫存儲位、采購、賬款管理以及儲備庫建設維護等功能。庫存儲位管理主要負責商品入庫后的貨物檢驗和復核,倉儲區,貨位的安排,貨物在庫保管維護、碼放、備貨、盤點以及執行存貨的追蹤管理、儲位管理和到期日期管理。采購管理主要有物品需求數量統計、供應商詢價(供應商基本資料的建檔、維護以及商品資料的建檔、維護)經濟訂購批量計算及訂購,最終確定交貨品種、數量質量、日期、成本等內容。賬款管理包括會計記賬管理、發票管理、設備維修費用等其他營運費用。
(1)配送方案選擇,按照配送點分布,結合各中心的布局情況分別為每個區域建立路徑選擇檔案,作為路徑選擇參考;在安排運輸計劃時,將各區域的物資需求數量、體積予以統計;再考慮道路交通情況,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可以為物流管理提供地理信息和動態信息,有利于物流配送算法的實現。在此基礎上通過模型選擇最優路徑。
(2)配送物資跟蹤,GPS作為全球定位的領先技術,可以全程跟蹤物流配送過程,使得車輛使用方、運輸公司、接貨方對物流中的車貨位置及運行情況等都能了如指掌,利于三方協調好商務關系,從而獲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另外,可以實現物資配送過程意外情況報警等,對配送意外情況及時處理,保障安全快速到達。
(3)裝車派車管理,車輛的安排,及分配何種車型、使用自備車輛還是外單位車輛,從需求、車輛狀況、運輸成本等方面考慮,裝車一般按“后到先裝”的順序裝車。
成本效益分析系統包括倉儲成本管理、配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成本、成本評價等。倉儲成本主要包括建造、購買或租賃等倉庫設施設備的成本和各類倉儲作業帶來的成本。配送成本主要包括包裝成本、裝卸與搬運成本、運輸成本、營運費用。物流信息管理成本包括為物流管理所發生的差旅費、會議費、交際費、管理信息系統費以及其他雜費。根據會計賬務管理記錄數據,進行分時段、分類別、分項目的成本分析。
包括國家應急管理信息、全國消防系統應急信息、總隊應急信息、GPS、CIS接入、全國災害事故統計數據等,在消防部隊緊急救援物資配送時應用已有數據資源,實現物資配送的準確性、可視化、效益化。
系統提供物流需要的算法、邏輯分析模型、統計模型、優化算法模型或預案,以及案例庫中的參考案例,為決策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和分析工具,運用模型選擇方案,幫助決策者提高決策水平和質量。
[1]王麗亞.物流信息系統與應用案例[M].科學出版社,2007.
[2]謝如鶴,宗巖.論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建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
[3]王旭坪,傅克俊,胡祥培.應急物流系統及其快速反應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6).
[4]鄭黎明,王暉,付天成.基于BPM的武警后勤物流信息系統[J].計算機應用,2007(S2).
[5]韓小妹,韓景倜.基CBR應急保障物流體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20).
[6]黃金虎.應急物流系統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