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偉
(會寧縣第五中學 甘肅 會寧 730700)
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推導與判斷,是高中有機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之一,分析、判斷同分異構體是考查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思考問題的嚴密性,以及結構式書寫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準確、快速地書寫有限定條件的同分異構體呢?筆者結合收集的資料和長期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的實踐經驗,通過分析整理、教學嘗試,得到一種快速書寫有限定條件同分異構體的方法—“殘基思想”,供同行教學時參考。該法與通常方法比較,有以下優點:①方法單一,便于掌握和應用;②能快速、準確的寫出同分異構體的種數,不會出現重復和遺漏。當然,要掌握和應用好殘基思想,首先必須熟練掌握烷烴和芳香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不飽和度是有機物分子不飽和程度的量化指標,用希臘字母Ω表示[1]。有機物中的氫原子數與飽和鏈烴中的氫原子數相比,每少兩個氫原子就增加一個不飽和度[2]。其不飽和度的計算公式為[3]:Ω=碳原子數+1-氫原子數÷2。若含鹵素原子,則將其視為氫原子,若含氧原子,則不考慮[4];若含氮原子,則在氫原子總數中減去氮原子數[5]。例如,分子式為 C6H5NO2,其 Ω=6+1-(5-1)÷2=5,幾種常見官能團的不飽和度詳見表1。

表1 幾種常見官能團的不飽和度
運用“殘基思想”書寫有限定條件同分異構體的步驟:第一步,根據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寫出其分子式,再根據分子式求算有機物的不飽和度(Ω);第二步,根據不飽和度和限定條件從分子式中拆出母體,剩余部分即為“殘基”;第三步、通過取代基的通式(各類物質通式的基礎上減去一個H原子)判斷“殘基”的類別,把符合限定條件的“殘基”作為支鏈連在母體上;第四步,再考慮此“殘基”能否拆分成符合限定條件的更多支鏈,然后將符合限定條件的“殘基”連在母體上并考慮他們在母體上的位置排序。按此步驟書寫有限定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方便快捷,不會遺漏、不會重復、不會造成書寫混亂。具體應用舉例如下。
第二步,根據不飽和度和限定條件知母體為苯環,當苯環上有一個取代基時,“殘基”為—CH3O,符合醇和醚的通式,符合醇的“殘基”為—CH2OH,符合醚的“殘基”為—OCH3,把它們連在母體上得到的同分異構體分別為:

第三步,當苯環上有兩個取代基時,“殘基”為—CH4O,可進一步拆分為—CH3和—OH,把—CH3和—OH連在母體苯環上得到的同分異構體分別為:


①含有苯環;②能發生銀鏡反應,不能發生水解反應;③在稀NaOH溶液中,1mol該同分異構體能與2mol NaOH發生反應;④只能生成兩種一氯取代產物。
[解析]第一步,由信息所提供的結構簡式知分子式為 C7H6O3,其 Ω=7+1-6÷2=5。
第二步,根據不飽和度和限定條件知母體為三元取代苯環,“殘基”為—CH3O3;由限定條件②知該有機物含有醛基(—CHO),不含甲酸酯基(HCOO—),故此時可把“殘基”—CH3O3進一步拆分為—CHO和—O2H2;結合限定條件③可把 “殘基”—O2H2進一步拆分為兩個—OH;由限定條件④知,有機物結構對稱。
綜合前述,符合以上四個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分別為:

①能發生銀鏡反應;②含苯環且苯環上只有兩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
[解析]第一步,由信息所提供的結構簡式知分子式為 C8H8O2,其 Ω=8+1-8÷2=5。
第二步,根據不飽和度和限定條件②知母體為對位二元取代苯環,“殘基”為—C2H4O2;由限定條件①可把“殘基”—C2H4O2進一步拆分為—CHO和—CH3O;“殘基”—CH3O符合醇和醚的通式,符合醇的 “殘基”為—CH2OH,符合醚的“殘基”為—OCH3,把它們連在母體上得到的同分異構體分別為:。
第三步,對“殘基”—CH3O還可進一步拆分為一個—OH和一個—CH2—,或一個—CH3和一個—O—;最后跟母體組合得到的同分異構體分別為:

【例 4】[2012 年上海市奉賢區一模—十(55)]菲那西汀()有多種同分異構體,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共有_______種。
①含有苯環且苯環上有對位的兩個取代基;②苯環上含有氨基;③能水解,水解產物能發生銀鏡反應。
[解析]第一步,由信息所提供的結構簡式知分子式為 C10H13NO2,其 Ω=10+1-(13-1)÷2=5。
第二步,根據不飽和度和限定條件①知母體為對位二元取代苯環,“殘基”為—C4H9NO2;由限定條件②可把“殘基”—C4H9NO2進一步拆分為一個氨基—NH2和—C4H7O2;由限定條件③知該有機物含有甲酸酯基(HCOO—),故此時可把“殘基”—C4H7O2進一步拆分為一個HCOO—和—C3H6—,最后跟母體組合得到的同分異構體分別為:

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是一個技巧性很強的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通過總結和探索其解答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是一個有意義的教學研究命題。應用“殘基思想”快速解決有限定條件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談克鈺.不飽和度的確定和應用[J].甘肅教育,2008,(10):50~51
[2] 施林妹.不飽和度在中專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等林業教育,2000,(2):22
[3] 魏海霞,陳迪姝.不飽和度在有機化學解題中的妙用[J].化學教學,2010,(5):6~9
[4] 丁敬敏,丁漪.有機化合物分子不飽和度的計算[J].化學教育,1998,(1):38~41
[5] 楊海萍.不飽和度及其應用[J].商情,201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