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藝術,指鋼琴教師在教學中所應具有的藝術性,如同“管理藝術”、“領導藝術”等概念一樣。由鋼琴教學中各種藝術性構成是從藝術學與美學的較高層面來研究探討鋼琴教學的藝術特點與藝術規律,它對于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鋼琴教學藝術,由下列幾大要素構成:
1、德藝雙馨。鋼琴教學的藝術性,首先體現在鋼琴老師的德藝雙馨上。一方面,老師要以超凡的鋼琴演奏水平形成藝術魅力,并以此形成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鋼琴教師又要以高尚的品德形成吸引人的魅力,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在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典范。例如我國第一代鋼琴家丁善德,不僅鋼琴演奏水平高超,而且幾十年從事我國鋼琴教育事業,直到耄耋之年,還熱心提攜青年鋼琴教育家。1997年,年輕鋼琴教育家魏廷格的專著《鋼琴學習指南——答鋼琴學習388問》出版時,丁先生親筆為該書題詞:“祝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出版為中國鋼琴教育事業做貢獻。”而魏廷格的碩士導師黃翔鵬教授,同樣對自己的學生關愛有加,他也為魏的這部專著寫了序言《我的希望》:“廷格找了個理由要我為他這本新著寫兩句話,理由是他在我這兒攻讀碩士學位的論文就是《論我國鋼琴音樂創作》(1981年)。廷格的琴藝來源之一是桑葉舟教授,他是我學生時代‘把腦袋拴在一起’的朋友;他的另一位老師袁效先(袁彪)先生,算是我50年代新交的一位‘奇人小朋友’。他的這兩位老師有個很難得的共同特點:人們不僅從他們的鋼琴當中,而且也直接從他們的人生、性格上,隨處可以見到‘率真’的赤子之心。我祝福他們兩位的學生魏廷格君在鋼琴教學、理論研究上為社會做出新的貢獻。我希望鋼琴的教學不僅在技術上構成我們社會精神財富的一種新的增長,而且更以藝術上‘率真’的感染力助長著我們民族精神素質的提高。”①從這篇序言中我們可以讀解到:黃翔鵬教授心懷“社會精神”和“民族精神”,并以“率真”的“人品”和“性格”為重,把魏廷格的成材,歸功于他人,其提攜后輩、虛懷若谷之風,可謂高山仰止。當然,德藝雙馨也包括尊師重教在內,也就是說,鋼琴教師自己要做尊師重教的模范,對自己的恩師,要十分尊敬,如此才能感染學生。在這方面,也有許多榜樣。例如遠在澳大利亞悉尼從事鋼琴教學工作的我國著名青年鋼琴教育家李曉平先生,對祖國的鋼琴教育事業十分關注和關心,他針對我國當前鋼琴教育的實際情況,寫成了《〈鋼琴基礎教程〉學習輔導》一書,并交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他在該書的《前言》中,特別提到同他一起編寫《鋼琴基礎教程》的韓林申、徐斐、周荷君三位老教授,誠懇地表示:“這部《輔導》有什么寫得不夠好的地方,請如今尚健在的韓老、徐老多多原諒。”②
2、學養實力。鋼琴教學的藝術性,以學養實力為基礎。我國戲曲表演有藝諺,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同樣,鋼琴教學也是“講臺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學的藝術性是教師豐富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藝術造詣的自然流露和創造性的發揮,也是藝術修養、綜合素質的臨場發揮。鋼琴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富有引人的藝術魅力,帶給學生真正的“藝術享受”,首先自己就必須廣收博采,厚積薄發,在課堂上廣征博引,無所不通,才能使學生為之敬佩,為之驚嘆。例如在講授音樂的韻律美時,就可以引證我國傳統的楹聯中的“對仗”,來說明韻律的特點。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容易理解。
3、風格引力。鋼琴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具有藝術性,就要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風格既是個性的集中體現,又是教學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每一位教師的知識結構、風度氣質、情感表達方式、表情與語言特點、教學方法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學風格:或幽默風趣,或樸實自然,或巧于設疑,或循循善誘,或綿里藏針,或鋒芒外露,或如涓涓小溪,或如滔滔大海,或如春雨潤物,或如電閃雷鳴……總之,教學風格乃是教學藝術性的集中體現,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心理品質諸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①黃翔鵬.我的希望[J].引自魏廷格著.鋼琴學習指南——答鋼琴學習388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P1.
②李曉平著.鋼琴基礎教程學習輔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P1.
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P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