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聲畫結合,聲形并茂,與其他媒體相比較,有其獨特的優勢。電新聞用獨特的手段來傳播新聞,所以在和其他媒介的新聞有相同共性的同時又具有其獨特的個性,這些個性特征使電視新聞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這些性特征包括:直觀性、紀實性、立體性、參與性。
直觀性是指電視畫面所傳達的新聞現場的視覺因素,通過眼見為實,使受眾產生心理上的認同效應,這是電視新聞憑借其獨有的畫面的直覺性所具有的特性。在現代傳播工具中電視新聞是惟一能夠直接訴諸視聽的新聞媒介,能真實再現新聞現場,為新聞報道真實客觀提供條件。電視新聞直觀形象較之廣播、報紙而言有其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它所表現的內容讓人有眼見為實的感覺,更令人信服。這種視聽結合的優勢使傳播的內容形象而生動。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形象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更讓人容易理解,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更為深刻。
直觀性要求要重視現場畫面的運用,強化記者的現場報道意識,使新聞報道要盡量進入現場。電視本是一種多符號多通道的傳播媒介。報紙依靠視覺符號傳遞信息,廣播依靠聽覺通道傳遞信息,電視則綜合了報紙和廣播的傳播符號,同時開啟受眾的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對于受眾來說,除了其線性傳播的方式規定了接受信息的順序以及不便保存之外,就單次信息的傳播送達而言,報紙和廣播所能者,電視都能,報紙和廣播所不能者,電視也能。正因如此,自20個世紀30年代電視問世以來,它就迅速后來居上,成為報紙和廣播難以望其項背的強勢媒體。與報紙新聞和廣播新聞相比,電視新聞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其直觀性和現場性,而直觀性和現場性又將給電視新聞帶來強有力的實證性。
在直觀性和現場性的支持之下,電視新聞的實證性大為加強。實證性對于新聞報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電視新聞因直觀形象、現場感強以及實證性強,在觀眾心目中享有更髙的可信度。這是因為電視新聞提供了真實的畫面和聲音,提供了現場,可以給觀眾更多直接可信的信息,從而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由于電視新聞的直觀性、現場性帶給人們的真實感和直觀感,使電視新聞具有強烈的紀實性。紀實性要求記者在新聞現場要最大限度地把現場的氣氛、現場的情景再現出來傳達給觀眾。紀實是一個典型化的過程,一定要把最精彩的場面展現給觀眾才是最成功的紀實。這個場面應該是觀眾最關注的場面。如美國“挑戰者”號升空爆炸的一瞬間,如果沒有拍到這一瞬間的畫面,典型性就沒有了。紀實性要求記者在拍攝中要注意擺拍、補拍和偷拍。
2004年9月1日發生在俄羅斯北奧塞梯別斯蘭市的人質事件震驚了全世界。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作為現場惟一的華文媒體的記者,在危機四伏的現場做了現場直播。報道中,他盡量靠近新聞現場,用精彩的畫面和現場的聲音向觀眾傳遞了現場的情景,讓觀眾從生動的報道中感知了現場的氣氛,大大增加了新聞的可感性,較好地發揮了電視聲畫結合的優勢。被譽為新聞史上一段經典的報道也讓我們感受了現場的情景。
電視新聞的畫面是典型化的,那么畫面中的人物就應該具有典型性。反映的事物就應該有代表性,能夠起到具體代表抽象的作用。
電視新聞的綜合性比其他任何新聞手段的綜合性都要強。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文化品位,務必綜合運用好多種符號,恰到好處地以新聞事件的氣氛信息、情感信息等刺激受眾大腦。現場報道采訪中要在現場迅速做出判斷、搶拍事件本質真實而有表現力的圖像形象,同期聲的音響要真實,還要有簡潔的文字解說并傳達信息。要處理好聲音和畫面的關系,發揮現場效果聲的作用,使拍攝的畫面形象準確、飽滿、生動。
強調新聞的人性化色彩、多用現場報道、建立節目的回饋機制、考慮特定受眾群體需求、塑造節目個性化色彩。電視傳播和其他媒體的傳播,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電視傳播中有面對面的交流,這是一種真正的人際傳播。而在所有的傳播方式中,人際傳播最少界限、也最容易達到預期效果。主持人的存在使媒體與受眾的傳播還原到了人際傳播的原始階段,主持人成為電視表達親近性和實現交流感的一個載體。電視作為進人家庭的傳播載體,如果沒有交流感,節目就不具備親近性,而欄目與欄目之間、頻道與頻道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需要這樣的親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