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兵
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2
現行的初高中外語教科書都是以結構和功能大綱結構為原則編寫的,教材體現了以內容為中心,以交際能力培養為最終教學目的的教學原則,從英語教學理論和以其理論為理論基礎的教學法和教材的變化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讓學生掌握一定語法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必須充分利用和創造必要條件,讓學生多方位的接觸英語使用英語,但由于傳統的手工手段費時太多而不能為教師所采用,致使教師無法由此獲得足夠的信息量以及時準確的控制自己的教學,使教學成為了單向的,盲目性極大的低效傳輸系統,這種缺損的教學帶來了可靠性較差,效率不高,質量較低的必然結果。
在現行的課堂教學中卻出現了另一個顛倒和角色錯位: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成了被動的“填鴨”,一切由老師說了算。教師整天忙的不亦樂乎,備課,上課,出題,測試,閱卷,評分,分析,搞得疲憊不堪,而學生這一批極其寶貴的人力資源卻被白白的閑置和浪費,在現行的課堂教學卻把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當成了一個個簡單的容器,可以任意灌注,任意填充,嚴重扼殺了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揮,教師則由于寡不敵眾而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
現在我們在課堂里傳授的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最后結果,而課堂教學是把結果交給開始認識的學生。這難道不是一種顛倒嗎?什么“科學抽象”,“理想模型”對他們來說簡直像天方夜譚一樣。正因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方式造成了極大的矛盾沖突導致了教師“滔滔不絕”,而學生卻“一竅不通”的必然結果。問題就產生在自己已學過多遍且教過多遍的教師往往很難體察一個初學者在接觸一個新概念,新知識時可能產生的錯誤和誤解,往往以自己的主觀想象代替學生的客觀實際,教和學的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
1.學生說的能力較差。1)朗讀能力差,有不少學生對英語基本語音,語調知之甚少。2)絕大部分學生不能用簡單的口語回答老師的提問,更不用說用外語交流了。3)上課害怕回答問題,擔心被老師提問,即使被提問,往往是說一句“sorry”作為回復。
2.聽力方面能力弱。雖然學生掌握了一些技巧,但還是一些應試技巧,學生還是普遍自我感覺聽力較差,也就是說學生“聽”的基本功夫還不扎實,比如連續讀與失去爆破的能力,聽完短文復述的能力等都還很差,更不用說要他們聽懂BBC,VOA等節目了,主要是因為他們以前大半是機械性的模仿,一旦有些變化就不知所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聽力是英語學習者的薄弱環節之一,我們在教學中決不能忽視這一重要環節。
3.閱讀和翻譯的能力不能令人滿意。有些學生可以說沒有掌握閱讀技巧,像略讀,上下文猜測詞義,掌握其中心句等等,他們只會逐詞逐句的閱讀,從而使閱讀大打折扣,至于翻譯能力,一不會分析句子結構,二不會流暢的翻譯,更不用說達到翻譯所要求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和境界了。
多少年來,我們的外語教學一直保持著教師主講,在教學手段方面,基本沿用黑板,粉筆,書,教師加課堂的方式,現代教育方式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多數學校缺少高質量的教學軟件,即使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只是停留在將黑板搬上屏幕的水平,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離人機交流或單人單機教學還差得很遠。這同樣也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實際能力的培養。
1.多樣性 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進行變換,加工,采用文本,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來傳遞信息,豐富表現能力,增強動態效果。
2.集成性 一是儲存信息的載體(視頻設備,音響設備,儲存系統和計算機)集成,二是承載信息的載體(文本,數字,圖形,動畫,聲音和視頻圖像)集成。
3.交互性 多媒體系統利用圖形菜單,多窗口,圖標,按鈕等美觀形象的圖形界面作為人機交互界面,人們可以使用鍵盤,鼠標,觸摸屏,話筒,數據手套等設備與計算機進行交互。
1.多媒體技術極大的影響傳統課堂英語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通過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理論和實踐。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給傳統英語教學帶來了巨大影響,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同時由于它在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教學改革,也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的步伐。
2.多媒體技術對英語教學的重大的優越性
面對傳統英語課堂教學的弊端,克服傳統教學中的不足,適應形勢發展,多媒體技術開始走入課堂。它的優越性體現在:一 化繁為簡。二 提高效率。比如教師可事先制作好問路的地圖,需要演示時只要用鼠標單擊目的地,在屏幕上就會出現一個人物按照描述好的路線從出發點走到目的地。
英語教師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把握好“度”的問題,要找準現代教育技術改革優化英語教學的最佳切入點,既不能“喧賓奪主”,但也不要“因噎廢食”,要避免陷入下列誤區:
1.課堂教學程序化。通常教師會把課堂教學設計成多媒體課件,把課堂教學的時間都用多媒體課件控制起來,用課件牽著學生的思路走,以致使整個教學活動呈現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教師成了“機器操作工”,學生則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思維處于僵化狀態,整個課堂既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成了媒體可見的中心,這嚴重違背了多媒體教學的原則。
2.以多媒體展示為主。多媒體技術是為收到預定的教學效果而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如果把所有的教學環節都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一旦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教師使用計算機又不是很熟練,就會導致教師不知所措,因此要在演示的前提下,讓學生學會實踐和思考。
1.創新的原則。教師必須有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和新的能力,多媒體技術等并非高深莫測,可望不可及的。
2.因地制宜的原則。多媒體技術在各個學校的普及和發展是不平衡的,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3.以人為本的原則。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一樣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一是多媒體技術是靠人去掌握和運用,二是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優化英語教學培養合格的人才。
1.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在開發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根據需要,展示精美的畫面,播放悅耳的音樂和錄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強化學習動機,增強記憶的目的。
2.啟發學生的理解能力。針對英語學科中那些深層次的理解題,考生極不容易把握,甚至對答案,還是感覺有些模棱兩可的東西,我們利用多媒體形象生動,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給學生定量的文字或者視頻效果文件,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其發展廣闊的想象的空間,并給他們一定的思維限制,以免想的太多而失之偏頗。
3.引導運用網絡資源。多媒體網絡不僅具有各種媒體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網上多媒體信息的傳遞和多媒體信息資源共享,形成了一種理想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引導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是增強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實施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舊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和結構已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一根粉筆,一本書”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它是面對新世紀,面對新形勢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已經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前景,我們相信,通過一大批創新型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必將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為培養跨世紀的外語人才提供堅實的基礎。
[1]梅理爾.哈明,教學的革命.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國教育報.2001-09-01,第1版.
[4]琚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外語電化教學.2001.
[5]徐福蔭,袁銳鍔.現代教育技術基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周巧玲.“利用網絡資源輔助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
[8]沈達峰,楊通美.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思考.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學報.2003.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