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洪
(邯鄲市黃粱夢文物管理處 河北邯鄲 056000)
新形勢下革命文物工作淺析
江 洪
(邯鄲市黃粱夢文物管理處 河北邯鄲 056000)
全面堅持科學發展觀,依法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發揮文化遺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要深刻領會文物保護法的立法宗旨和意義。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經過第四次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新文物保護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研究工作,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本條從五個方面全面概括和闡述了立法的基本目的。這五個方面是:(一)加強文物保護,強化管理措施;(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三)促進科學研究工作;(四)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五)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是文物保護法制定的一個重要目的。所謂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遺產,其本質就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愛國主義傳統和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它們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物、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傳統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性格和民族氣概,成為各民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御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的傳統美德。有多少仁人志士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奮斗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都是偉大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中,革命文物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我國是一個具有光輝革命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國家。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為抵御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推翻封建專制統治,進行了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的斗爭。本世紀20年代初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捍衛民族獨立,爭取民族解放,進行了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的斗爭。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飛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革命歷程保存和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革命文物,它們作為實物見證,凝聚著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抵御外侮、威武不屈、維護統一、追求真理、舍身取義、自尊自信、自強不息、勵精圖治、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偉大精神。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升華,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時期的具體體現。例如,井崗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象征。
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革命文物工作。近些年來,中央和有關部門制定下發了一系列加強革命文物工作的文件,李長春、劉云山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就加強革命文物工作發表講話、作出批示。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革命文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存在的問題,如一些地方對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一些地方對革命文物征集不多、保護不力;一些地方革命文物作用發揮不好,等等。這些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針對工作薄弱環節,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廣泛征集文物史料,進一步豐富館藏數量和內容。征集革命文物史料,是革命文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條件。近幾年來,很多地方和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教育基地采取各種方法廣泛征集革命文物史料。革命文物的不斷豐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觀瞻仰。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原因,還有很多有價值的革命文物史料失散在民間甚至國外。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革命文物的征集、保護和搶救工作。每個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教育基地,都應當認真研究自身的歷史沿革、館藏史料,走訪革命前輩、烈士遺屬、專家學者、民間收藏人士,廣泛尋找收藏線索,征集革命文物史料,努力豐富展示內容,使教育基地真正做到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受到更多觀眾的歡迎。
積極拓展教育功能,進一步擴大教育覆蓋面和影響力。承載革命文物的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教育基地,要從多方面發揮革命文物的教育作用,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積極拓展教育功能,努力擴大教育覆蓋面和影響力,使教育基地成為黨員干部了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場所,成為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成為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要根據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的個性特點,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節假日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革命歷史人物紀念日,舉行各種慶祝紀念儀式,從實際出發,組織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通過舉辦研討會、演講會、報告會和文藝演出,不斷增強教育的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讓人們在參與互動中受到啟迪,得到提高。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隨著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知識背景、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渠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都給革命文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推動革命文物工作的創新,使革命文物工作始終保持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
推進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教育基地體制機制創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教育基地,要與時俱進,按照中央關于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健全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優化組織結構,整合內部資源,轉變運營方式,提高運行效率,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自身發展活力,努力創造一流的環境,建設一流的隊伍,提供一流的服務。要積極探索建立宣傳、教育、民政、財政、文化、文物等革命文物工作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形成多部門協作的革命文物工作新格局。要結合學校教育的特點,在革命文物特別是博物館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推進革命文物展示內容和形式創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審美情趣、欣賞習慣、評價標準等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必須準確把握社會生活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要改進陳列方式,創新展示手段,提高革命文物展示水平。要綜合運用文物、圖片、模型、雕塑、景觀等多種形式,善于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努力改變基本陳列內容陳舊、展示方式落后的狀況,做到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有機統一。要精心組織一些高水平的專題性展覽,打造陳列精品,形成展覽亮點,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推進教育手段創新。提高革命文物工作的水平,必須創新教育手段。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教育基地要改變只等觀眾前來參觀的做法,要把“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起來,把館內陳列與流動展出結合起來,把參觀展覽與開展活動結合起來,深入工廠、學校、農村、部隊舉辦巡回展覽,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要以各種革命文物的史實為題材,多編排一些展現高尚革命精神的文藝節目,多出版一些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統一的優秀圖書,多創作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生動形象地介紹教育基地的陳展內容和精神內涵。要注意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將介紹革命文物的文字圖片資料和影視片等充實到網上,通過開辦網上故居、網上博物館、網上紀念館,形成網上宣傳教育平臺。
江洪,女,現供職于邯鄲市黃粱夢文物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