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明 闕云端
治療四肢骨折,內固定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作為并發癥仍不可避免。傳統方法多為局部清創后定期創面換藥處理,以及配合全身抗生素應用,但是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骨折及感染創面遷延不愈,有的甚至發展成為慢性骨髓炎。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負壓引流技術治療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取得了較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VSD治療四肢骨折術后感染8例。男5例,女3例;年齡29~52歲,平均年齡35歲。股骨干骨折2例、脛骨骨折3例、多發跖骨骨折1例、尺橈骨骨折2例。感染發現時間:術后7 d~3個月,切口分泌物培養均為陽性:4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例為銅綠假單胞菌,2例為大腸埃希氏菌。術后住院時間18~42 d,平均 28 d。
1.2 材料 a.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維斯第(VSD)敷料,內置2根具有多個側孔的硬質硅膠引流管。b.英國S&N公司生產的具有單方向透氣功能的透明薄膜。c.中心負壓吸引裝置。
1.3 治療方法 術前準備:常規檢查血常規、生化作全身狀況的評估,以及血沉、C反應蛋白等感染指標,感染病變部位拍X線片、CT、MRI檢查等,根據分泌物培養結果術前使用敏感抗生素5~7 d。手術方法:徹底清創,包括創面及腔隙的異常分泌物和炎性組織等。對伴血管、神經外露者局部轉移筋膜或肌肉將其覆蓋。對于感染時間較長,局部炎癥較重者,予以去除感染部位的內固定物,發現感染時間較短,局部炎癥較輕者可以暫時保留內固定物。根據創面的形狀和大小,設計修剪VSD敷料,將其縫合在周圍正常皮膚上,使用酒精脫去皮膚周圍油脂后,用透明薄膜將VSD敷料覆蓋,必須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側孔完全為VSD敷料包裹。
術后觀察:將負壓調節在-125~-450 mm Hg的壓力,術后當天適當調低負壓,僅需確保負壓封閉引流正常即可,以免造成骨新鮮創面及骨髓腔的大量失血。術后第2天即可將壓力調整至正常水平。一周左右拆除VSD敷料,或觀察負壓引流量<50 ml/d,最長不超過10 d。檢查創面,如果創面肉芽組織生長飽滿,鮮紅嫩活,如“草莓狀”,且沒有骨骼肌腱外露,可以直接縫合或植皮閉合創面,否則可重新填入VSD敷料繼續引流,有時要更換敷料1~2次,直至創面新鮮再行游離植皮或皮瓣手術,修復創面。綜合治療:術后繼續靜脈用抗生素5~7 d,然后改為口服至術后4周,同時注意營養支持治療,必要時可以輸白蛋白、新鮮血及血漿等。
本組8例患者中有7例清創過程中取出內固定物,1例由于發現時間短,局部炎癥較輕者暫時保留內固定物。其中有5例經負壓吸引治療一次后,觀察創面肉芽組織生長良好,且沒有骨骼肌腱外露,予以游離植皮或直接縫合處理直至創面愈合。另2例患者,由于創面感染較重再一次清創后,繼續負壓閉式引流一周,示肉芽組織鮮活平整,同前法以游離植皮處理。術后每隔一周復查血常規、生化、血沉、C反應蛋白至術后一個月,每月復查一次X片。隨訪時間3~24個月,平均15個月。術后4~6周骨折周圍有不同程度的新骨痂生成.8例創面均愈合,無滲出,肢體紅腫熱痛等癥狀消失。
四肢骨折內固定手術后創面感染,是目前醫療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1]。閉合骨折,由于無菌觀念的加強,以及抗生素的應用,內固定后感染發生率較低,但是開放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發生率卻高達30%[2]。內固定術發生后感染,使組織創傷進一步加重,嚴重者將導致創面遷延不愈甚至發展為慢性骨髓炎,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傳統方法包括清創、開放換藥、全身應用抗生素等。有文獻報道慢性感染者往往需要應用大劑量抗生素6~12周[3]。但是由于感染部位血液循環差,且常常伴有死骨、死腔等形成,即使血清中的抗生素達到較高的濃度,局部病灶內也未能達到有效殺菌濃度,所以治療效果往往也不理想[4]。因此,治療感染的關鍵在于及時、徹底的清創,有效的引流,適宜的固定及應用敏感抗生素等這一系列的綜合治療。徹底清創是治療感染的基礎,必須清除掉所有壞死、感染的組織和骨質。感染部位一定要保持通暢有效的引流[5]。創面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vacuumsealing drainge,VSD)是由 Fleischmann 等[6]首創,我國裘華德[7]1994年首先引進。研究報道,封閉式負壓吸引能夠顯著提高感染創面血流量,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除,加速肉芽組織生長和細胞增殖修復,促進毛細血管新生,促進增生期的膠原合成和修復期的收縮性纖維合成,能迅速增強白細胞活性及其吞噬功能、減少細菌數量、促進傷口愈合[8]。生物貼膜的半透性功能,將開放性創面變為閉合性創面,使外界與感染創面隔絕,可以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負壓封閉后創面局部環境及血液循環的改善,使免疫細胞功能得到充分發揮,能夠有效緩解感染創面的炎癥反應,限制感染的擴散,加速創面愈合[9]。
筆者認為,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治療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利用高負壓,徹底去除腔隙或創面分泌物和壞死組織,同時刺激肉芽組織快速和良好生長,可以使創面的處理簡單化,對促進骨折愈合非常有用。而且操作簡便,療效顯著,明顯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醫務人員工作量,為治療此類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
[1]李偉,陳龍.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的治療體會.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1):46.
[2]Darouiche RO.Treatment of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implants.N Eng J Med,2004,35o(14):1422-1429.
[3]董吳平,張愛虹.慢性骨髓炎治療新進展.中國熱帶醫學,2005,5(7):1548.
[4]張永民,施忠民,趙鋼生,等.四肢骨折術后感染的綜合治療.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7,15(14):1116-1117.
[5]張玉富,孫旭,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骨科術后感染中的應用.山東醫藥,2010,50(44):39-40.
[6]Fleise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pen Fractures.Unfallchirurg,1993,96(3):488-492.
[7]裘華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82.
[8]Kilpadi DV,Bower CE,Reade CC,et al.Efect of vaecum 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On early systemic cytokine levels in a swine model.Wound Repair Regen,2006,14(2):210-215.
[9]闕云端,王東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四肢復雜創面治療中的應用18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9):223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