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梅
蕁麻疹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常見皮膚、黏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臨床上以皮膚、黏膜的局限性、暫時性、瘙癢性潮紅斑和風團為特征。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依匹斯汀對門診265例蕁麻疹臨床觀察,取得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65例蕁麻疹病例均來自我科門診,選擇年齡15~55歲,治療前未服用其他抗組胺藥物和長效皮質類固醇藥物,無心、肝、腎系統疾病,對抗組胺藥物無過敏反應。臨床診斷病程在1個月以內的急性蕁麻疹172例;病程超過1個月的為慢性蕁麻疹81例,超過1.5個月為特發性蕁麻疹12例。
1.2 治療方法 采用開放性、治療前后自身對照方法,所有患者均睡前口服20 mg依匹斯汀,治療期間不用其他抗組胺藥物。
1.3 療效判斷標準 按4級評分方法[1]記錄服藥前后的癥狀和體征,并計算療效指數,同時觀察不良反應,并詳細記錄不良反應的表現及轉歸。蕁麻疹癥狀和體征的4級評分標準;風團數目:0分為無風團;1分為風團數目1~10個;2分為風團數目11~20個;3分為風團數目>20個,遍布全身。觀察治療后1、2、4周的癥狀、體征及總體療效評估[2]。
1.4 療效判定 在治療后第1周,第2周根據風團數目、大小、瘙癢程度綜合評估。治愈為風團全部消退,無瘙癢,停藥兩周無復發;顯效為風團消退50%以上,基本無瘙癢;有效為風團消退25%以上,瘙癢減輕尚能忍受;無效為風團無明顯變化或減少25%以下,瘙癢減輕不能忍受。
用依匹斯汀治療265例蕁麻疹患者,痊愈236例,痊愈率為89.02%;顯效25例,顯效率為9.39%;有效3例,無效1例。不良反應:用依匹斯汀治療蕁麻疹有6例發生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2.26%。其中口渴2例、胃不適1例、嗜睡3例,出現異常時,適當減少用量化(10 mg/d)處理,不良反應消失。
依匹斯汀是一種強效抗過敏藥物,具有抗變態反應作用[3]。用依匹斯汀治療蕁麻疹抑制風團和紅暈起效快,不良反應少,口服吸收迅速,治療蕁麻疹效果良好,安全性高,適應范圍廣,藥物相互作用少以及心臟毒性低。對急性、慢性和特發性蕁麻疹都有明顯療效[4]。
[1]楊勤萍,陳連軍,徐金華,等.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93例臨床療效觀察.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1):50.
[2]Maltlinez-Moezygenmba M,Huston DP.Biology of common β receptor-singnaling eytokines:IL-5 and GM-CSF.J Allergy Clin lmmunol,2003,112(4):653-665.
[3]Tasaka K Epinastin:An update of its pharmacology,metabolism,clinic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Drugs Today(Barc),2000,36:735-757.
[4]于小兵,嚴麗英,潘曉濤,等.依匹斯汀治療慢性特發性蕁麻疹206例. 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