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芳 王敏
檢驗科擔任著血液檢驗的重任,血液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那么應該以什么樣的方法來提高血液檢驗水平,并使血液檢驗的質量得到保證,是檢驗科工作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1]。近年來,在檢驗科中引進了許多的自動化檢驗分析儀,檢驗試劑質量與人員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只有加強血液檢驗的質量控制,才能使血液檢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1 加強儀器設備的質量控制 檢驗科的檢驗儀器應具備生產許可證、注冊證及合格證等;且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定期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檢驗儀器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循說明書上的要求,確保儀器的安全運行,血液檢驗完畢后,需登記相關的使用情況,并及時給予維護,使儀器能夠持續使用。
1.2 提高檢驗人員的綜合技能 負責檢驗血液的工作人員應經過正規的教育,其不僅要掌握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而且必須具備相應的等級證書;參加省級供血機構及采血機構專業血液檢驗人員的資格培訓,并通過相應的考核,得到專家的認可;參加省級衛生部門開展的艾滋病檢測知識培訓,且獲取合格證書。
1.3 加強室內環境質量控制 實驗室是血液檢驗的主要場所,對血液檢驗有著重要的影響,安靜、整潔、衛生、無毒的實驗室,可以提高血液檢驗質量。檢驗科實驗室室內環境控制,必須符合以下要求:①實驗室應設有多個不同的功能區,且必須設有明顯的標記。②室內應具備充足的空間,適宜的溫度,照明充分,且必須時刻保持整潔與安靜。③孵育箱溫度或者水浴箱溫度必須符合血液檢驗過程中標準的溫度要求,需應出現持續狀態。④實驗室內的冰箱溫度,其記錄器數值必須準確無誤。⑤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調整實驗室內的計時器,使其具備良好的計時功能,以保證其計時準確;在檢驗中所用到的水,應為蒸餾水[3]。
1.4 加強血液檢驗試劑的質量控制 血液檢驗試劑須符合相關規定,并經過檢定,確認合格;此外,試劑也要經過本單位的質量檢驗,并按照規定的條件進行儲存,最后確認試劑還在有效期當中,才能使用。將試劑從冰箱中取出后,要等待其在室溫中充分平衡之后,才能進行檢驗,注意避免不同批號的同種試劑的相互混用。
1.5 加強血液標本采集的質量控制 血液標本是否合格會對檢驗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主要是影響到其正確性與準確性。注意避免標本容器的破損,每一份標本所含的血液量應該能夠滿足需檢查的項目需要,注意預防出現溶血現象;將已檢標本與未檢標本嚴格標識清楚,并分開存放,避免相互混淆。
2.1 檢驗之前要對標本進行處理 在血液檢驗工作開始之前,要孵育及離心相關的血液標本,血液檢驗前,對標本實施必要的處理,可提高血液檢驗質量,通過必要的處理后,需對血液標本實施排序,可于試管或者微孔板上粘貼條碼及編號。
2.2 血液檢驗的加樣控制 在對血液標本進行加樣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血液樣本的交叉污染,使用到的加樣吸頭必須是一次性的;如要進行血清試驗,則要將纖維蛋白與紅細胞去除;必須避免出現漏加試劑的情況。在檢驗的過程中傳遞標本時,要保證標本的合理及有序的流動,使檢驗工作可以有條不紊。
2.3 檢驗血液標本的質量控制 在檢驗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準確分配試劑。對照相關說明使用及配制各類試劑;控制好洗板次數、浸泡時間、洗滌液的體積、讀數時間、浸泡時間、讀數波長及讀數方式;在判斷實驗是否有效、判定及評價實驗結果時,需嚴格遵守相關的標準與參照檢驗試劑說明。
2.4 血液檢驗結果報告的質量控制 血液檢驗結果報告是否準確,直接關系到血液檢驗的整體質量,因此必須確保檢驗結果的報告無任何差錯,檢驗結果的數據登記必須與相關的電腦保持一致,其原始檢驗報告也應與電腦數據保持一致。血液檢驗人員要在上述報告與記錄中簽字。相關人員應進行嚴格的審核,確定準確無誤后方可簽字。
2.5 加強血液標本的保存控制 血液檢驗結束后,對血液標本應進行及時地包裝,且需保證標識的準確無誤,同時必須依據相關要求或準則實施保存。對此,可以對試管標本進行必要的冷藏處理,保存至全血有效期;對于冷凍血辮標本,則應保存至全血有效期后的6個月。
2.6 血液檢驗記錄的質量控制 記錄工作為質量控制的基礎,記錄血液檢驗的過程則是有著重要的意義,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血液檢驗記錄要真實與完整,記錄完成后要對其進行妥善保存。
綜上所述,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血液安全的問題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加強檢驗科血液檢驗質量控制不僅僅有以上幾點,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在檢驗實踐中不斷地改進,不斷提高血液檢驗的整體質量。
[1]曹珺.談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的質量管理.中國醫藥導報,2009,5(30):94-95.
[2]李智輝,劉錦芳.血站血液檢驗的質量管理.實用醫技雜志,2008,15(30):4319-4320.
[3]趙莉華,張海.完善采供血機構質量管理體.中國輸血雜志,2009,20(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