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云
護理倫理道德是護士工作的精神支柱,是護士工作的核心和基石,離開了倫理道德,護士工作無論是作為商業的倫理還是作為組織的倫理,都失去了意義。緊密結合當前護理工作發展的實際需要,研究與探討當代護理倫理道德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是與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社會學科相互交叉在一起為主要內容的,使之更佳地服務于護理工作。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新的護理倫理道德必然產生,不僅影響了護理工作的發展,而且對提高醫療護理工作質量和水平都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把護理倫理道德作為自己履行的行為職責,調整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尊重患者的生命和權利,維護和履行護理職業的榮譽和責任,兢兢業業,不卑不亢,為維護人類民的健康作出貢獻。護理道德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道德,是構成整個社會道德的組成部分,是護理人員在各種條件下盡其所能完成護理任務的保證,是推動護理學科不斷發展的動力之一。護士在整個醫療衛生系統中占有十分之七的位置,在工作中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其護理倫理道德水平如何,關系到能否協調好醫生、護士、患者三者的關系,直接影響著醫療工作的質量。因此,加強護理倫理道德的研究和教育,對提高護士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護理倫理道德就是以人道主義精神高度的責任心,高水平的護理技術,優質的服務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條件,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又是反映社會的文明程度和護士的文化修養的標準。在當代社會的新形勢下,護士仍需大力弘揚南丁格爾精神,仍需為解除患者的痛苦而認真工作。常言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正是對護士工作在醫療衛生系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護士在醫院中占有75%的比例,專業技術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與患者接觸的時間長,執行和配合醫生完成著一個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所需90%的工作,因此,一個醫院的護士技術水平的高低,倫理道德修養的好壞,直接反映著醫院醫療水平和醫療工作作風。護士在工作中要具備五個特性:一是協調性,護士必須盡力為患者創造適合于治療的環境和條件,使治療和護理得到協調;二是嚴格性,護士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囑,是否及時、準確、無誤,直接關系到醫療質量,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三是靈活性,也是護士的特殊倫理道德,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重危患者的搶救,急診患者的臨時安置處理等,不能靠醫生、等醫囑,而讓靈活機智、采取果斷措施,主動承擔一定的治療搶救任務,具有一定責任感,促進護士在處理,醫、護、患關系中保持應有的姿態和達到醫護目的,協調醫、護、患之間的關系;四是愛護性,護士和患者聯系的最多,患者不僅需要從護士那里得到醫療技術服務和生活的照料,還需要從護士那里獲得精神支持和心理的安慰,因此,尊重患者和愛護患者是倫理道德的要求,護士要尊重患者家屬,以平等的態度同家屬交流情況,征求意見,團結合作、主動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同心同德為患者服務;五是長期性,人總會生老病亡,所以要使護士工作長期的延續下去,就必須積極承擔起學、幫、帶的任務,搞好護士之間的關系,提高護士工作的質量,完成全心全意服務于患者的任務。
責任感是對護士工作直接的貢獻。有責任感的護士,才是患者所需要的護士,也才是有倫理道德的護士。在以仁義為核心的儒家倫理思想中,主張修身為本,以維護社會集體利益為上,培養護士關心患者、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懷。遵循倫理道德規范,在護士工作中營造團結和諧的環境,從關愛生命、理解人性、尊重人格出發,為患者排憂解難,以建設倫理道德為出發點,就是要有利于護士工作的凝聚,有利于護理事業的持續發展,要求護士保持護理工作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實行高質量的人道主義服務,保護患者的權利及尊嚴,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