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健青
有關城市電視臺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
文丨劉健青
伴隨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出現,城市電視臺只有進行自身的改革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受眾。但是城市電視臺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若干問題阻礙了改革的順利進行,影響了電視臺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城市電視臺在改革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城市; 電視臺; 改革; 問題
目前中國的電視臺所辦節目類型大都一致,缺乏特色。電視臺在感覺到改革的壓力后,便想方設法的創新,但是當某一電視臺的某一類節目贏得較多觀眾之后,其他電視臺便會一味的跟風設置同類節目。眼下的中國電視臺,相親類節目幾乎每一個電視臺都有,除了電視臺主持人有所差異之外,內容與風格幾近相同,千篇一律,毫無特色可言。觀眾即使不斷的轉換頻道,看到的依然是同質不同類的節目[1]。
雖然中國的城市電視臺數量很多,但是真正辦出自己電視臺特色的很少,大多數城市電視臺僅僅在口頭上呼吁改革,更新體制,但是并沒有真正付諸實踐,而且現階段的電視臺在技術上,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高科技的需求;不能滿足受眾對電視節目日益增長的需求;管理模式更新緩慢,使得電視臺內部的管理機制不能適應電視行業的迅速發展。
在中國電視臺實行的是“四級辦電視臺”全國有省會臺、計劃單列市臺、一般城市臺、縣區臺;一個城市又分有有線臺、無線臺、教育臺。各大電視臺自主經營,整個行業惡性競爭的想象嚴重,秩序混亂,特別是同一區域內的電視臺之間的無序競爭,導致了節目資源和廣告資源的浪費。同一地域的電視臺,大都針對相同的受眾,在文化背景和經濟背景一致的情況下,多個電視臺之間的競爭導致相同的電視節目,廣告等重復制作、重復播出,增加了電視臺的費用支出和成本壓力。
城市電視臺改革的主體是人,人才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電視臺改革的成敗,但是在現有的電視臺管理機制內部,對從業者缺少獎懲約束機制,從業者工作較懶散,競爭和創新意識不強,不注重節目的創新。如何建立有效的用人機制、分配機制是城市電視臺改革中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城市電視臺改革大都沒有前瞻性,改革者只是針對眼前的某一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革方案,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局部調整,沒有制定更加長遠的宏觀計劃。而且現在城市電視臺領導班子的換屆,幾乎是一屆領導一屆“改革”,使得一項改革難以持久的貫徹落實,改革頻繁,實效性缺失。其實各大城市電視臺所謂的“改革”也只是根據之前工作中不太合理的環節進一步進行修正,基本上算不上改革;另外由于城市電視臺的臺長領導換屆頻繁,導致每一次的臺內整頓沒有一個共同的長遠目標,改革政策沒有延續性,目前的整頓就是為了既要改善目前,沒有想到應該達到的未來目標。總體來說就是“改革”缺少長遠規劃,沒有發展性。
城市電視臺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應該真正發揮自己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功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內部資源的合理調整和使用,不斷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使中國的城市電視臺逐漸擺脫舊有體制的束縛,向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城市電視臺針對自己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認真抓好以下幾方面問題。
各家城市電臺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節目之間的競爭,當某類節目贏得較多觀眾時,電視臺還應該充分考慮自身的優勢和節目特色,可以創建觀眾喜愛的同類電視節目,但是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和內容的仿效,還要進行相應的創新。借鑒此類節目中吸引受眾的部分,尋找吸引受眾的關鍵點,然后在此基礎上,創新出新的節目類型。電視臺的改革應該學習和借鑒國內外電視臺創辦電視節目的經驗,但是不能不加任何甄別的照搬,要學會取其精華,然后創建自己的節目特色。
各大城市電視臺除了要高度重視創新之外,還應該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設,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各個頻道的整體效應,使電視臺的各個節目在一定程度上都體現出地域特色,在差異中尋找共同點,打造統一品牌,增強在城市電視臺競爭中的實力。
一個好的電視節目,之所以可以受到大多數觀眾的推崇,往往與這家電視臺的受眾、文化、地域等有關系,而這些特有的條件卻不是每家電視臺都擁有的。因此,各家城市電視臺要想辦出同樣吸引受眾的節目,就要分析自身多具有的各種條件,諸如經濟、文化、政治、觀眾、主持人等等都應該考慮在內;如果在不進行任何調查研究的情況下,電視臺即使創辦了同類節目,也不會取得較好的收視率。
電視臺要創新節目,就要在節目創辦之前進行電視臺受眾的調查研究,節目的創辦要體現當地的人文特色,滿足受眾的知識文化娛樂需求,并且注意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創新,辦出自身的特色,只有這樣,才會在電視臺的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2000年國家廣電總局的領導人提出:“組建廣播電視集團,主要是中央和省級,要著力推進省(區、市)和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城市的聯合,地市一級不組建集團。”這樣就可以增加各個電視臺的聯合,避免惡性競爭,實現兩級辦電視的改革目標,在城市電視臺探索新型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各級省委、省政府應該給以電視臺大力支持,鼓勵其不斷創新。
為了使中國的城市電視臺更好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可以對其進行管理體制的調整,充分借鑒國外的媒體經營模式,建立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營管理制度,將其變成國家控股的股份制事業單位。實行企業管理模式,引進競爭淘汰機制,在保證主導思想正確的前提下,鼓勵電視臺自主創新,自負盈虧。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通過國家的年檢制度,對各城市電視臺的節目質量、經濟效益、設備優劣、節目自制能力、人員業務素質等方面進行相關的檢查,并且嚴格依據相關標準對其進行考核,對那些經濟效益較差,節目質量不合格的電視臺,取消該電視臺的呼號。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一方面又可以促使電視臺不斷創新節目,吸引受眾,提高節目質量[2]。
城市電視臺在改革過程要提升節目質量,還要注重提高電視臺員工的業務素質。電視臺必須制定嚴格的人才錄用計劃,并且對應聘人進行嚴格考核,也可以依據電視臺的需要制定臨時簽約的用人制度。電視臺一方面要加強電視臺員工的學習培訓,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一方面要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目標考核,不達標者進行相關的學習培訓或者予以辭退;實行新的分配制度和競爭機制,多勞多得。
根據員工的業績進行相應的獎懲,以此來激勵電視臺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不斷提升電視臺的節目的質量,解決了分配制度上的“大鍋飯”,機制不活、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等阻礙城市電視臺發展的弊端。
[1] 楊俊,黃同春.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現狀分析及對策. 魅力中國,2009(21):156-161.
[2] 薛蕓,楊浦. 有線電視中心組織治理結構改革路徑探究[D]. 同濟大學,2007(05):121-126.
(廣東電視臺大型節目部,廣州51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