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程 威
所謂新聞采訪的現場觀察,指的是記者以眼為主,并且大腦及耳、鼻、舌、身感覺器官同時運作,使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一致的現場采訪形式。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現場觀察采訪屬于一種無聲的采訪,是記者進行采訪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因此,這就需要記者在現場中學會觀察,善于發現新聞采訪中的閃光點,不斷發現更多的新聞事物,運用恰當的思維方式去挖掘事實,這樣才能夠寫出鮮明、準確、生動、形象的新聞作品。
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新聞報道失實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從而不同程度地降低新聞報道的可信度。其主要原因是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過程中僅憑摘編文字簡報或是采訪對象的口頭介紹來進行報道,而缺乏現場踩點工作,記者沒有到現場去獲取新聞現場的第一手材料造成的。因此,只有親身到現場觀察,到新聞事件發生的實地看個究竟,記者才能寫出可信度高的新聞報道。
研究表明,不管是采訪新聞人物,還是采訪新聞事件,只有對人、對物和對現場環境的直接觀察,才能夠真正地獲得真切的具象的感受,進而獲取真實、形象、生動的新聞寫作材料。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新聞采訪中,記者只有經過到現場觀察,才能以真摯的情感打動受眾,感染受眾,讓受眾真切地感受到仿佛親臨新聞現場一般,使新聞報道具有真情實感,符合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進而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在新聞采訪中,經常遇到那些連口問、耳朵聽都鬧不清楚,難以介紹、敘述的事物,例如經濟、科技、軍事等專業性很強的報道,其實,只要記者到現場一看,就會一目了然了。因為,眼睛是人體上最靈敏的器官,過自己的親眼所見, 就容易加深理解認識,并產生形象思維,從而有利于在新聞報道中采用比擬、比喻等各種修辭手法,把新聞報道寫得通俗易懂,進而提高新聞的可讀性。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必須明確新聞報道的主題,將采訪的注意力和焦點集中到主題上,進而圍繞主題來進行采訪,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更快地地抓住那些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從而使新聞報道更加具有真情實感。同時,還應該找準觀察的方向,根據不同的新聞采訪將自己應置于恰當的觀察方向。因為,現場觀察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能否進行有效觀察,甚至還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新聞采訪工作的質量,只有找準觀察方向,才能觀察到事物在變動中最典型的狀態,并有利于接下來的新聞報道工作。
現場觀察是新聞記者獲取新聞資料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新聞報道的直接來源,然而,僅僅進行現場觀察還遠遠不夠,還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對報道事件思考的深入程度,并具備崇高的職業道德。因此,記者在對某一新聞事件進行現場采訪時不但要求記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且還要透過現象看出事物的本質,挖掘新聞的精髓,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新聞采訪中現場觀察的主體是新聞記者,而新聞報道的對象則是受眾,要求盡可能地使新聞報道真實、形象、生動,符合受眾的要求。因此,記者在新聞采訪的現場觀察中不能只以自己的感受、觀點、價值觀念去思考問題,而是應該善于站在受眾的角度去采訪,用受眾的眼光進行觀察,提高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通過現場觀察所作的新聞報道對受眾有吸引力,極大地滿足其對新聞的需求,為新聞在公眾中的傳播與普及提供可靠保障。
記者現場觀察,應有一雙目光銳利的,善于發現的“新聞眼”,能夠比其他非新聞職業的人更容易尋找、發現其中的新聞信息。尤其要注意觀察和捕捉那些正處在發展變化中的現場新聞事實。因為,新聞報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寫現場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動態的特征。因此,如果現場觀察不夠仔細,將會漏掉重要的新聞信息,將難以寫出富于感染力的生動的細節描寫與不同事物的特征信息。所以,新聞現場觀察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個性特征,并著力捕捉能夠反映事物個性特征的細節,才能使得出的新聞報道個性鮮明,真實形象,富有吸引力。
綜上所述,新聞采訪中的現場觀察在新聞報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聞記者應該充分利用現場采訪的機會,發現新聞事件的有用信息,才能更好地為新聞報道工作服務。同時,在具體的新聞采訪活動中,記者不僅要熟練地掌握了現場觀察的方法和內容,還要隨機應變,圍繞采訪主題,并結合新聞現場環境靈活地運用各種現場觀察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所寫出來的新聞報道真實、形象、生動,符合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進而提高新聞作品的質量。
[1] 丁勇,陳愛軍.淺談新聞采訪中的觀察藝術.青年文學家,2006(4):25-26.
[2] 戴麗巖.淺談新聞采訪中的現場觀察.新聞界,2007(6):56-57.
[3] 陳璞.新聞記者的觀察藝術探析.經濟與社會發展,2003(10):78-79.
[4] 王輝.新聞采訪與記者的觀察藝術.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