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思燕
(山東省濟南歷城四中)
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當學生參加到高中語文的研究性學習中時,會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開發他們的潛能,且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促進他們人格的全面健康發展,在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素質的鍛煉與培養是很有必要的。
高中語文的研究性學習所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探究方法來解決高中語文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并由社會、自然及生活中的專題來選擇及確定,且按照像科學研究似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獲取、應用知識與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健康心理所指的是人在情、意、知、行方面能夠持續地符合社會的基本要求,人際關系比較和諧的一種心理態度,它需要學生不僅要學會選擇、適應及生存,更要學會思考、發展及創造,要達到這些目標就要讓學生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正在向著成人轉變,這時他們的心理特別敏感,再加上高中面臨著高考壓力,而作為母語教學的高中語文在研究性學習中,能夠讓學生親自進行研究與探索,發現及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收集、分析及運用信息的能力,還能夠進行分享及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及道德,增強學生對社會的使命感及責任感,并保證了學生的健康心理。
高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重要時刻,思維也很活躍,可自身的世界觀及人生觀還沒有定型,再加上高中課業負擔多、高考升學壓力及師長殷切期望,讓高中學生所感受到的并不是支持,是沉重負擔及壓力。在內心中時常交織著各類矛盾,像開朗及憂郁、合群及孤僻、努力及懶散等,當競爭失利后,就會出現孤僻、厭學及逆反等心理狀況;伴隨著心理成熟,他們渴望與外界進行交流,可由于現代獨生子女增加,在家庭中處于被寵愛的地位,這就讓有些學生和別人交往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為人際交往帶來困難;還有些不良業余愛好,像QQ聊天、網絡游戲及帝國等,這些網絡對很多高中學生來說,有著很強的誘惑力,特別是在學習上并不成功的學生,可能為了轉移在學習中的失意以及另謀成就感,就會迷戀電子游戲,缺乏自制力控制而浪費了時間及荒廢了學業,并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而高中探究性學習能夠為有效調控高中學生的心理,不僅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會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帶動學生全面發展。
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進行學習的最好老師,它能夠讓人們對某些事物優先進行注意,并含有積極情緒色彩,學生樹立了對高中語文的研究態度,就不僅僅會對語文領域進行研究,還會把這種方式應用到其他領域中的未知事物當中去,在學習中就會充滿懷疑及好奇因素,也有著很大的熱情去探究及揭秘,從而感受到成功及創造的喜悅。在高中語文課標準中也強調著對學生探究能力進行培養,隨著高中生的身心成熟發展,他們已經擁有了閱讀表達及文化知識的積累,這為高中學生進行探究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應該積極引導高中學生進行高中語文的研究性學習,增加他們的探究意識及探究方法的學習,激發自身科學思維、精神及探究興趣的有效培養,像《故都的秋》這篇文章非常優美,很適合朗讀,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就無法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通過讓學生寫紙條、小組討論、找學生談話及課代表意見收集等方法來了解學生的需要,再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像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紀念劉和珍君》進行學習之前,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之后,學生認為,這篇文章的悲憤之情非常撼動人心,對于“魯迅先生運用何種方式來達到這種理想效果的”就成為學生最感興趣的,這是由于這個學習重點是他們自己所定下來的,當學習時,學生就會特認真,討論也就很激烈了,在這種小組合作及討論學習中,學生不僅培養了自身的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還會增加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同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推薦自己所喜歡的文章,像小小說、報告文學及美文等,教師可以與他們共同質疑和探究,這種方式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不僅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高中學生自覺水平。
單調機械的學習方法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會引起學生的不滿與厭煩,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及需要,并注意教學方法的新穎及啟發,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及求知欲,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同時教師作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像在學習《都江堰》這篇課文時,可以讓課堂以記者招待會形式來開展教學,一部分學生扮演余秋雨,一部分學生扮演記者,從而圍繞這篇文章進行問答;而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為老師來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研讀;還可以開展多種研究性課題,并組織參加演講、朗誦歌詞創作、辯論及廣告創作比賽等形式,充分讓學生進行自我才能的表現與發揮,在滿足了學生自我價值需求的心理基礎上,還培養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僅提高了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還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及健康的心理。
在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學生認為,教師不僅能幫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還希望教師成為他們的知己與朋友,要想成為學生的知己與朋友,就需要教師能夠真摯地熱愛他們,并且平等對待,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與學生一起搞活動及談心,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給予適當的指導,從而讓他們覺得教師是個值得信賴依靠的朋友,有些研究表明,學生喜歡某個學科,通常是受到了教師啟發、感染及鼓勵而促成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會讓他們對教師持有肯定態度,且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及贊許,形成了愛屋及烏的學習動機,還能夠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中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了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
在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中,通過學生自身參與,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及成就心理,并培養他們交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及其他能力等,引起他們科學探究興趣,并形成良好習慣、性格及正確價值觀,這有益于學生長期發展。
[1]楊惠英.淺談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影響[J].今日科苑,2009,(16).
[2]程鐵景.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