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雪雁
(金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幼兒園)
更新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強力推進課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何為“同課異構”?簡單的理解就是根據幼兒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它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的精神。為促進教師發展,推動教科研氛圍起到了積極有效地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同課異構”活動是一次教學理念的交融、教學思想的碰撞、教學方法的更新,能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提高執教能力。能進一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激勵教師鉆研教材,提高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能力,彰顯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1.有利于教師更好的理解課程標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同課異構”中的“異構”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通過不同的教師或者是同一個教師用不同的設計上同一節課這樣的手段來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更好地把握適合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更好地了解適合不同幼兒特點的教學情景、發現平時教學中的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方式等,來實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而這些問題通過獨自的思考很難得到透徹地理解并獲得解決,但拿出來大家一起研討后,很快就可以明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還有利于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的發展
“同課異構”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研究案例,教學活動是無法獨立于教育文化脈絡之外,成功的教學有賴于教學者對教學情境的復雜性有充份的了解,并在教學現場進行有效率的教學決策。“同課異構”活動為教師提供了討論和學習的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有效與無效的教學活動,合理與不合理的教學情景等,這對教師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同課異構”活動還為教師間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臺。不論是課前對課程標準的討論還是課后對教學設計與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課異構”活動中教師得到發展的重要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教師之間的深入討論互相取長補短、資源與信息的共享等對教師的成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在新課程全面實施的背景下,教研組作為幼兒園的一個基本專業團隊,無疑應當向優化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的學習型組織發展。教研組建設要順應課程改革的時代趨勢,以教研并重、以研促教、以教帶研、教優研強為根本目標,積極展開建設性和創造性的教研活動,促進教研組成員之間合作互補、和諧共事,為教師個體的專業成長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濃厚的業務氛圍。利用同課異構教研形式開展活動,我們可經看到:“同課異構”是精益求精的教學呈現和反思;“同課異構”是發人深省的教學設計和分析;“同課異構”不失時機為教師提升教學智慧。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課堂成為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重建課堂,意味著我們要按照新課程的理念研究、改變和重塑教學,意味著教師必須改變慣常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行為,意味著課堂教學應該發生一種結構和性質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應該體現在教師的思維中,而且應該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的操作和教學行為中,更應該體現在現實的課堂和幼兒當下的學習和發展中。“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對于教研組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不僅在教學方面獲得許多有益的經驗,更是教研組成員在這一過程中的積極參與成功合作。
在“同課異構”的前期備課過程中的合作共事讓我們倍感親切。幼兒園確定了多人同課異構的做法并確定了課題和上課教師,首先進行集體備課。負責上課的老師積極開動腦筋,經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課題。尤其是新教師,本身的教學還有一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教學經驗不足,他們必需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一遍遍修改教案,一遍又一遍地制作和修改課件,力求精益求精,備課組的其他老師也及時提出有益的意見與建議,常常是一個方案不行,推倒又重來。在同課異構中新教師最能找到差距,也最能得到幫助與支持,特別是在備課的過程中他們得到的幫助是最大化的。在同課異構活動中要求大家必須說真話,指出存在的問題,以往有些評課就是走過場,怕得罪人,不說真話,即使是提意見,也是以表揚居多,或是只是就一些比較大的方面,如目標、課堂效果等方面提出意見,而在同課異構的評課過程中,因為有了比較大家都能真誠相見,老師們除了在大的方面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有些意見甚至很尖銳,而且十分關注許多甚至是很微小的錯誤和問題,包括教師本身的語音、語調、教態問題等。因為同課異構這種方式,使他們有機會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改進,圍繞活動,大家就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暢所欲言、力陳新說、啟發思路、放飛思想,增進了彼此情感,濃化了研究氛圍。
在“同課異構”的過程中,民主、自由與和諧的教研氛圍在教研組成員之間形成了一種新的精神氣象,它慢慢滲透在教師的潛意識深處,顯露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之中,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教師的教研行為和價值取向。這里,我們還倡導教研活動生活化,即將教研活動樸素真實地融入教研組老師們的日常生活中,將兩者合二為一,從而也使教學生活化變為教師的一種主動行為。通過同課異構活動,我們深切體會到了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而這種氣氛是來自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在助人成長的過程中也自我成長。
綜上所述,“同課異構”的教學形式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提升了教研的水平,優化了課堂結構,變革了孩子的學習方式,是繼承和批判的統一,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它值得提倡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