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良
(甘肅省山丹縣東樂中心校)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談常新的千古難題,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沒有公式可套,沒有捷徑可走。作文是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思維能力,認識水平,生活積蓄,表達技巧等,缺一不可。大多數學生,都是在老師的督促下,被動完成任務的。很多學生或者苦于無話可說;或者胡亂拼湊文題不對、詞不達意;或者空話套話假話連篇,內容空洞,缺乏新意、創意;或者文風不正,編造故事情節,嫁接人物形象。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結合多年作文教學經驗,我把小學作文教學總結為“五結合”以饗讀者。
小學生作文時,常感到無話可說。其實,生活中的每一事物,每一個細節都能成為寫作的內容,關鍵在于作者能否發現和用心去感受、體悟。觀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起點,也是兒童語言表達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葉圣陶先生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因此,作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的觀察能力,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學生成為探究者和發現者。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自覺地親近自然和生活,觀察社會與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和表達生活。要求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觀察到的、聽到的東西寫下來。我們知道,兒童認識世界,總是從生活開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指出“美是生活”。的確,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美的因素,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并進行思考,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美。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童心童趣,從而實現孩子們的寫作夢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學校進行詩歌朗誦比賽,自己的同學站在了賽臺上。此時,他的表情是怎樣的,老師和同學們又以怎樣的目光望著他,當時自己的心情怎樣,等等,這些都應該引導兒童觀察體驗。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必須要有豐富的素材,而好詞佳句又能為文章增色不少。教學實踐證明,朗讀和背誦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教學標準規定:“要重視背誦”。這完全符合兒童精力旺盛,時間充裕,模仿性強,記憶力好的特點。見于此,我引導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積累詞匯、佳句、名段、名篇。既要整理好課文里的,又要搜集好課外書上的好詞佳句。要求學生無論課內課外,只要閱讀就要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優美句段,積累寫作素材。課本中的課文,大多是經過挑選的好文章,我充分利用早讀課,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認真閱讀并且要求在家每天必讀。要求學生每周至少讀兩篇好作文,并進行摘錄整理。每次作文之前要先讀范文,再進行寫作。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學生逐漸養成了自覺誦讀的習慣,幾年下來學生的詞匯量自然豐富了。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把寫作與閱讀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寫的能力要在讀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就寫論寫,越寫越難;以讀促寫,大有可寫。通過一定量的閱讀,熟記語言點,擴大知識面,學習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等有關寫作技巧,以提高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和引領學生從閱讀的“范文”中,讀出自己生活中的類似情景和感受。并告訴他們只要積極參加閱讀,在閱讀中就能學到寫作方法,并能寫出好文章。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以各種文體和課文為范例,對一些所給情景寫的文章,寫好后要對照一些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去練習,不僅能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寫作技巧,還能鍛煉他們的恒心和毅力。因為閱讀教學中的許多文章更能使學生產生寫作沖動。他們也能從閱讀中汲取寫作技巧,體會到表達方法。相同體裁的篇目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力,使他們能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發現美,體悟美。在閱讀中學生討論所讀的文章好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寫。如果是自己又該怎么寫,寫什么。“閱讀引路”會讓學生更迅速地進入寫作角色,激發學生潛在的習作激情。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野炊,踏青,游戲,訪問,科技觀察,比賽等。并組織學生寫成文章,編成相聲,話劇,小品等,并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親身經歷中,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而積累寫作素材。比如,讓學生跟爸爸媽媽一同參加秋收勞動,要求他們觀察秋天田野的豐收景象,體會揮汗秋收的情景。一位同學在《秋收》一文中這樣寫:秋天的田野,呈現出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你看,玉米地里,一個個沉甸甸的玉米棒子綻開了笑臉,爸爸正在忙著收玉米,汗水從爸爸紫紅色的臉上流淌下來,脊背上流下來的汗,把爸爸的衣服都濕透了,但是他卻顧不得擦一把。看到爸爸媽媽忙碌、疲憊的身影,我才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這段文字內容豐富,情真意切,這正是小作者親眼目睹了爸爸媽媽的艱辛勞動,才產生了這真摯的情感。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作文評講重在鼓勵,要著重表揚肯定。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學生在積極愉悅的氣氛中,接受老師的作文指導,及時的贊揚、鼓勵,學生會增強作文的信心,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講評中,在指出存在的不足、問題之后,總是大加贊美之辭,深情的表揚,使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把激情沖動的表達欲望深埋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激起他們習作的興趣,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也許只是一句話,正是他們內心的激情沖動,孩子們就會邁上創作之路,翱翔在語言的天空里。
總之,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利用課本和其他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堅持“五個結合”,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系統寫作練習,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努力創造寫作的環境和寫作實例,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學生一定能寫出文法正確,語言優美,語感地道的好文章。
[1]兒童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關于減輕過重課業負擔深化中小學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2011.
[3]教育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確(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夏紅纓.體驗春夏秋冬.小學教學參考,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