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廣甫
(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馬山子鎮中心小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關系到教育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系到21世紀人才的素質。
教師由重視應試教育轉為重視素質教育,要具有正確的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觀念,要正確理解什么是創新和創新人才。所謂創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經發現或發明的成果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創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夠超越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創造性的運用。創新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現式創新,即經過探索和研究從而認識以前客觀存在,但未被前人或他人認識的趨勢、規律、本質或重要事實等,這種創新屬于認識世界的范疇;另一種是發明式創新,即創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經實踐驗證可以應用的新事物、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或新方法等,這種發明式創新屬于改革世界的范疇。兩者的共同特點都是為了創造新的世界。它追求的是“新異”“獨特”“最佳”“強勢”,并必須有益于人類的幸福、社會的進步。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智活動,但這不是高深莫測、高不可攀,僅屬于少數人物的“專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創新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創新的稟賦,都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得到開發、強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人才。
創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興趣,求知欲,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對發現、革新、開拓、進取的百折不撓的精神追求,這是進行創新的動力,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小學科技活動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可以突破課本內容和形式的局限,密切聯系實際,反映最新技術成果,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創新精神。現代社會十分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為兒童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優越的外部環境,因此利用科技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利用第二課堂、課外讀物和影視文化、利用社會教育設施、優化學校環境等培養兒童創造力,把學校教育與社會影響相融合,知識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擴大學生知識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還培養了兒童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和百折不撓的探索創造精神。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主動地、獨特地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具有創見的思維,具有求異性、獨特性、主動積極性等特點。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水平,是一切創造活動的主要源泉,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科技活動中作為探索未知的實踐活動,必然要求學生在活動中能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廣泛聯想、大膽想象、靈活獨特地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創造性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和由之激發的濃厚興趣又會起到巨大的“內驅力”,產生強烈的創造意識,推動創造思維的形成和進一步發展。因此,在科技活動的學習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鼓勵學生探索求異,對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點滴富有創造性的言行,要及時進行鼓勵、引導、贊揚,對于學生的好奇心要盡量滿足和保護,形成人人講創新,人人參與創新的創新氛圍,變“要我創”為“我要創”,從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具體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措施:(1)活動前對學生進行培訓,提高學生的意識,明確活動目的,提高對活動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活動。(2)成立活動小組,選舉活動小組長,由組長安排好各成員的工作。(3)指導學生選擇好課題、項目,指導學生采用多種多樣的研究手段,如獨立開展、集體合作等。(4)指導學生精心設計研究方法、合理利用文獻資料,善于觀察和記錄實驗的過程、結果和現象。最后要注意指導學生撰寫出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等。通過這樣有步驟的實施科技活動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教學中注重開展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學科技探索活動,如“我是小發明家”“比嘗試、比才藝”、“展開科學想象的翅膀”等活動,讓學生參與新的科技領域的探索,展開千姿百態的科學幻想,畫色彩鮮艷的幻想畫,以及開展各種小發明、小制作、小試驗等,盡可能讓學生展開智慧的翅膀去動腦筋、動手、多思、多做,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新的意識,訓練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才能。從這種意義上說,營造科技學習氣氛,可以提高兒童發現問題的敏銳程度,激發兒童的創造設想,同時也可以鍛煉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是創造的動機,是創造活動的源泉,而創造是一種頑強、細致并富有靈感的勞動,要求創造者有堅強的意志。一般創造力強的人都具有自覺性、堅韌性、果斷性和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心理學表明,青少年時期學生的抽象性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出現了思維的獨立批判性,表現出思維的獨創性。這個時期,青少年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他們愿意獨立思考,提出一些新的設想和見解,樂于去嘗試新的方法。我們應珍惜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有主見、有耐心、有毅力,許多科學家都強調要培養青少年積極的性格特征。在如今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引導學生注重分數,要鼓勵學生探新、創造,因為素質比智力往往更重要,它才是學生是否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重要標準。為此,我們應不斷給學生一定難度的活動任務,明確目標,嚴格要求,積極引導,讓學生的意志在為實現目標、完成任務、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得到磨練。
科學是一把鑰匙,創造力也是一把鑰匙,我們不但要教人如何制造這把鑰匙,還要教人用這把鑰匙打開人類文明進步之門。只有探索才能為人類增加新的知識,只有創造才能為世界帶來新的幸福。社會在不斷發展,只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我們的教育就是塑造可持續發展的人,創造性的科技活動關注學生的發展,尤其是關注個性心理品質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所以,在小學科技活動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素質,能更好地與現代素質教育相融合,為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