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延福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第一中學)
淺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動”
◆尹延福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第一中學)
隨著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成為了教學的主戰場。英語課堂教學,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作為導演的老師要讓自己的演員唱主角,讓他們愿意動,讓他們做到手動、嘴動、心動、腦動,從而真正的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
針對英語學科的特點,除課堂45分鐘外,不利于英語學習的大環境。那么,課堂45分鐘就顯的尤為重要。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的表現和發展。為此,老師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力爭把課堂活動設計的新穎有趣。人們常說,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英語課的導課就顯的特別重要了。如初中英語第二冊(上)第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初返校園,心情格外激奮。老師可開門見山板書課題“Welcome to school”,解釋漢語,然后和學生一一握手,并說“Welcome to school”,這樣即一上課就創造了一個小的英語氛圍,學生認為老師那么的平易近人,學生緊張的思想很自然的放開了,即使是較差的學生也敢大膽發言了。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老師設計的英語情景中,運用英語大膽模仿,這時作為教師應面帶微笑,點頭表示贊許,學生出錯應給他們改正的機會,絕不可輕易否定學生或惡語傷人,這樣,任何學生都能積極、大膽的、輕松的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從而也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真正的張揚,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很自然課堂45分鐘的效率也提高了,效果很好。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窮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教學中,對于優等生而言,獲得老師的表揚極為容易,但對于一些成績稍差的學生來說,就難了。但后進生長期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會導致學習動機的下降,最后導致失去興趣。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要不時的給后進生提供一些表現的機會,如提問他們一些較簡單的、老師反復強調的問題,甚至是一個很簡單的單詞只要他們能回答上來,要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抓住他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個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首先肯定他們的進步,久而久之,即使是后進生,他們學習也有了信心,上課也敢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言回答問題,大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了。這樣每一位同學的表現欲大大增強,所有的學生的思維都處于活躍狀態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讓每個學生都抬起了頭”。
新課改的一大特色是讓我們的孩子在課堂上唱主角。這為學生在課堂舞臺上的表演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這一主張下,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層出不窮,形式多樣。同時,新課程倡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于是,一段時間內便興起“發現法”、“探究式學習法”、“分組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民主教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也成為當今時髦的教學用語。毋庸置疑,教師如能正確的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確實能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有利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但是,如果不能恰當的運用這些教學手段,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如有的教師為了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把自主學習變成了自由學習,把合作學習變成了合伙學習,任憑學生在課堂上熱烈的“討論”。而冠以“分組式教學”、“合作學習”、“民主教學”之名。同時我們看到這些課堂形式化表面化。在許多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活動被老師無形的牽引著,課堂活動形式比較濃,課堂氣氛活躍,節奏感較好,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活動只是流于形式,有些時候學生機械地接受教師的“滿堂灌”,疲于應對教師的“滿堂問”,而學生真正擁有“自主權”的機會很少。假如以課堂上“你說、我說、大家說”、“說聲、掌聲、笑聲”的熱鬧與否作為評價課堂氣氛標準的話,就不能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反思了。實際上,活躍課堂氣氛并不是單純的放松對秩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放松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束縛和羈絆,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賴以拓展的良好空間。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注重啟發、誘導和點撥,在設問回答和互動交流中,善于發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并及時進行激發和正確的引導,以飽滿的激情和學生一起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而不是用既定的模式和一成不變的標準去衡量學生的觀點和見解,更不能對其進行扼殺和禁錮。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個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發揮。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高潮迭起,異彩紛呈。學生的思維真正的活躍起來,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采用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效率低,又影響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而探索、發現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老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讓學生自己探索或小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老師可適當提供一定的方法或適當點撥,并盡力讓學生自己解決探索矛盾。然后讓學生對探索結果進行評析。答案可能是多樣的對這些不同的結果,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通過討論、交流每個學生都會思路大開,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也弄不明白的問題,現在會了,這是因為生生之間的交流遠遠比師生之間的交流要容易的多。這從而也實現了“以人為本,促進學生人格和諧發展”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實施開放課堂評價。可以是自評、生生評或師生評相結合。在評價中,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啟迪,讓學生達到互相欣賞、互相補充、共同進步的目的。其過程中老師應善于捕捉“閃光點”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課堂教學,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作為導演的老師要讓自己的演員唱主角,讓他們愿意動,讓他們做到手動、嘴動、心動、腦動,從而真正的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要讓他們像老師手中的風箏一樣在老師創設的溫馨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