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波
(山東省昌邑市實驗中學)
如何創設數學教學思維情境
◆趙玉波
(山東省昌邑市實驗中學)
從開課中創設數學教學思維情境、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思維情境、在練習和小結中創設數學教學思維情境三個方面,對如何創設數學教學思維情境進行了探討。
數學 教學思維情境 創設
課堂教學中有了學習氣氛和認知沖突,即創設了思維情境,學生便有了展開思維的動因、時間和空間,從而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1.開門見山,突出主體,立即切入正題。許多時候無需設疑,直奔主題就行。如講《中位數、眾數、平均數》一節,直接告訴定義然后大量訓練就可以了
2.提出疑點,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導學”的中心在于引導。引在堵塞處,導在疑難處,搞好引導,能有效地促進思維狀態的轉化。如講《余弦定理》時,可如下設置:我們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滿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怎樣呢?銳角三角形的三邊是否有c2=a2+b2-x,鈍角三角形中鈍角的對邊是否滿足關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關系,那么x=?教師從這個具有吸引力和啟發性的“設疑”引入了對余弦定理的推證。學生帶著這個疑團來學習新課,不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這個結論也將使學生經久不忘。
1.創造“憤”“徘”意境。“憤徘意境”,即所謂“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憤”是欲求明后面不得,“悱”是想說又說不出來。在這種情境下學生躍躍欲試,學習積極性最高,一啟則發。其具體作法是,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結點,用舊知識作鋪墊,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創設遷移情境,引導學生對照比較;抓住新授知識的內在聯系,層層設問,促使學生的思維簡約、跳躍。從而在教學中做到同化中有順應,順應中盡可能先同化,以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認知結構。
2.暴露思維發生、發展過程。學生在新課學習中有著一定的認知過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領會過程。由于數學知識結構的特點,往往掩蓋了認知思維的存在性。因此數學教學中,暴露思維發生發展過程是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認識過程的。而“暴露”過程的本身就顯示了較強的思維情境,它能促使學生思維活躍,使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達到充分統一。
新課進行中暴露思維發生發展過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學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結論的尋求、思路的探索過程;向學生展示前人是怎樣“想”的,教師是怎樣“想”的,從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如何去“想”,并幫助學生學會“想”。在這個過程中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思想方法。
課堂練習是學生在一節課內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情況的一種檢測,是學生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體驗,從中反饋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時評價和調整,同時課堂練習也是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內化過程。創設課堂練習的思維情境,能大大強化這個過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選擇性地安排課堂練習,一是通過“制錯找因”,創設思維情境。練習中,根據所講內容選編一些選擇題或判斷正誤題,并要學生找出錯誤原因。二是編選變式題,使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質屬性。三是編選的課堂練習要體現出一定的思維層次性,先直觀后抽象,先淺后深。
在課堂小結中也要注意創設思維情境。由于小結是一堂課的“畫龍點晴”處,它能使一堂課所講知識及體現出的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方法系統化,初步形成認知結構。教師在小結時,或引導學生概括本堂內容、重點、關鍵,或利用提綱、圖表、圖示等都能較好地創設出思維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視課堂小結在創設思維情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