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 張曉文 陳令軍
目前,在校大學生出于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及為了獲取一定的報酬收入等多種原因,利用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的越來越多。這對大學生群體來說是有益的嘗試。為了便于其更好地開展工作,用人單位應該對其實施必要的培訓,但從實踐中來看,真正對大學生給予培訓的非常少,致使實踐效果往往不佳,從追求實踐效果以及利于大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這種狀況需要進行必要的轉變,本文認為相應的培訓必不可少。
用人單位之所以忽略或不原意對兼職大學生進行培訓,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目前大學生兼職主要從事比較簡單的工作,如商場超市導購員或發單員等,看起來不需要較多技術含量的工作,在一些人看來有文化或沒有文化都能完成,只是離不開人而已。
用人單位若對兼職大學生進行培訓,勢必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而且培訓完成學生很難保證將來還能夠為本單位服務,出于這種擔憂與顧慮,所以一些單位減少了對兼職大學生的培訓或不予考慮。
雖然用人單位對兼職人員的需求量很大,但對于相當龐大的兼職學生量來說,也是僧多粥少的事情,這便導致兼職市場上形成供過于求的局面,往往用人單位自身降低了對兼職大學生培訓的動力。其實質是一種需求與供給的錯位,用人單位沒有將大學生價值充分考慮,從而大學生給企業帶來的效益也不可能達到最優狀態。
一些大學生兼職是一時從興趣出發,畢竟處于學習階段,所以兼職不是經常的事情,另外,部分兼職學生對工作的態度給用人單位留下不好的印象,這種狀況影響了用人單位對培訓的熱情。
此外,一些用人單位之所以不愿意對兼職大學生培訓,也是出于對大學生期望較高的緣故,在他們心里大學生是素質較高的群體,擁有較多的知識和技能,因而認為對他們展開培訓是多余的事情。正是基于以上一些主客觀原因,所以出現較多用人單位不愿也沒有對兼職大學生展開培訓的現象。
培訓是提升技能的重要手段,尤其對缺少實踐經驗與技能的大學生來說,培訓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用人單位如不能有效地對兼職學生予以培訓,必然帶來負面效應。
如果企業在兼職大學生上崗前不進行短期培訓的話,學生對工作的熟悉和適應程度將降低,他們不知如何有效地開展工作,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相關的企業知識、產品知識都不了解,在向顧客介紹過程中有的甚至鬧出笑話。有一位大學生在為某一品牌肉食企業促銷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這種狀況,企業對她非常信任,讓她獨當一面,在黃金周時在某一個超市銷售,但當顧客來購買時,她卻不會用刀,根本切不好,因為以前沒有相關經歷,所以即使簡單的事情也未必那么簡單。
目前兼職學生的工資普遍是按日或小時結算的,即使有銷售提成,但激勵作用也并不明顯,普遍來看,兼職學生在完成工作時間后拿錢走人成為普遍現象,工作效果很難達到理想狀態。
一些大學生做兼職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用人單位若不能及時給予必要的培訓,將會降低大學生的實戰能力,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兼職學生可以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受益,其結果必然也會使企業受益。用人單位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為兼職大學生提供培訓,學生能夠在培訓的過程中真正受益,本質上體現了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的社會公德心。眾所周知,現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當大,用人單位也在煞費苦心的尋找適用人才。在聘用兼職大學生的過程中,順便發掘能夠勝任本單位工作的人才也是尋找人才的巧妙渠道。
大學生作為正在成長中的知識群體,年輕有活力,適應環境快,他們節假日相對較多,其中不乏許多同學希望尋找機會鍛煉自己。大學生群體不僅現在而且勢必將來也會是用人單位關注的兼職群體,為了使大學生兼職群體更好地完成其工作,以及從有助于健康成長的角度,應該在幾方面有所改進與加強。
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即便身份沒有變化,也是以工作者的形象呈現,畢竟消費者不知其背景,不會把他們當作學生,為此用人單位應協助大學生形象的轉變。競爭的加劇,消費者愈來愈注重權益,因而消費者及其他相關公眾并不容易應對,因而對兼職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是必要的,包括產品知識、企業知識、公關禮儀、銷售技巧等,相關法律知識也是必要的。
為了避免不法分子打著兼職的幌子,侵害大學生的利益,為了避免培訓的浪費,出現培訓后跳槽的現象發生,減少用人單位的后顧之憂,用人單位和兼職大學生之間應該簽署合同,增強約束力。
很多畢業生走出象牙塔,去職場打拼,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職場生活。用人單位聘用兼職大學生并對其進行嚴格的考核,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挖掘,另一方面是大學生提前應對未來求職問題。在嚴格的層層選拔中,讓兼職大學生提前經歷面試及各種考核的過程,從本質上講,這也是對兼職大學生的一種培訓。此外,用人單位也可以和兼職大學生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形成一種穩定的關系。兼職大學生應作為單位的后續人才儲備,實行“晉級制”, 大學生畢業后,用人單位可以進一步聘用表現優異的兼職學生作為正式員工。大學生在經歷過用人單位的磨練后,作為一名正式員工,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感,對企業的忠誠度也必將提高,也更有利于用人單位的發展。
大學生兼職,應該立足于眼前,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端正態度,明確目的,要從有助于自身能力提高的角度出發,珍惜每一次培訓的機會,積極配合用人單位搞好相關培訓。社會是個大熔爐,在初步接觸社會時,大學生要做好各種準備:首先,要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擁有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胸懷,遇到困難和挫折需要冷靜的頭腦和不畏懼的勇氣。其次,要有健康的體魄,近年來大學生身體素質有下降的表現,這需要大學生自身高度重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工作的時候才有持久的戰斗力和抗擊打能力。社會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地方,工作中充滿了挑戰,畢業前每一次鍛煉的機會都是為將來真正走上工作崗位的一次預熱。大學生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努力學會與人交流、與人為善,全方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個人修養。在做兼職的過程中,努力完善自我,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讓用人單位感覺值得為你這支“潛力股”做“長期投資”。
社會通過搭建真實可靠的兼職網絡平臺,兼職學生可借此了解工作情況,保障學生的利益,同時也提高用人單位的招聘效率。學校也應當積極幫助大學生尋找合適兼職崗位,并通過開設一些專門的課程或者是專題講座來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知識與技能。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培訓,更有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能力。
總體上,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兼職是一件積極可為的事情。社會應該加大對學生兼職的關注度,政府應積極提倡大學生兼職,媒體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應該廣泛呼吁,通過各方努力在全社會終究可以營造出關注大學生成長這樣的氛圍。學校也應該重視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實“課上理論、課下實踐”這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作為兼職學生通過端正對兼職工作的態度,積極奉獻,能夠真正的在用人單位給予的培訓與工作中獲益,充分實現自身價值。作為用人單位也責無旁貸地應從自身長遠利益及社會責任心出發,重視并落實對兼職學生的培訓,為大學生兼職活動提供機會和必要的保障,以利于整個社會后備力量的儲蓄。社會的每一層面只有在努力做好利己利他的同時,才能獲得更多人的參與,實現持續發展。
[1]錢結海.大學生兼職調查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10).
[2]王瑋.大學生兼職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