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資學院 高和鴻
新世紀以來,數據的采集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飛速發展,信息隨時隨地地可以大批量地獲得并加以處理,成為現代化的特征。
目前,我國交通運輸企業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競爭加劇。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和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對促進轉型我國交通運輸企業有著重要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我國交通運輸企業只有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才能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不斷提升競爭力水平。本文將從如下六個方面進行論述。
建立全國統一的交通公共信息平臺,加快交通運輸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服務型政府的管理水平,是提升我國交通運輸企業管理效率的重要之路,也是實現我國交通運輸企業物流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保障。這是解決交通運輸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影響交通信息化發展全局性和基礎性問題。
全國統一的交通公共信息平臺應是全國數字化的信息平臺、道路視頻監控的信息平臺,可以實現宏觀數據分析與管理決策的功能。
公共信息平臺應涵蓋運行平臺、服務平臺和運營平臺,其技術應包含信息標準化技術、信息編碼技術、信息識別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跟蹤技術、信息集成技術等。
目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標準較為混亂,不成體系。實現我國交通運輸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實現對我國交通運輸業進行標準化信息整合。
信息化標準整合是國家利用物流信息化的一種合法性規格和一種合法性標準,整合我國的交通運輸企業,實現信息的標準化。
我國交通運輸企業的物流標準化內容應具體包括基礎標準、業務標準以及與兩者相關的標準。這種標準應匯集并以交通運輸企業信息系統相關的現有國家標準為基礎,并參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同時,結合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管理特點和需要,制定數據需求標準,具體可包括數據的采集標準、數據的交換標準、數據的接口標準化數據的評估標準等,確保數據能夠在業界以及業界外需求方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數據在全社會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優化配置、壯大規模是我國交通運輸業應對國際運輸企業巨頭挑戰的根本出路,是加快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國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的條塊分割、部門經濟、地方保護主義和隱性壁壘等問題,違背了資源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的要求,影響了我國交通運輸市場化的進程,阻礙了我國交通運輸業資本集中度的形成。因此,要實現體制上的突破,就必須實行“四跨重組”(即跨所有制、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組建規模巨大、實力強大、形象良好的重量級交通運輸企業集團,從而通過這種重組,實現新的業務流程再造。資源整合后的新的企業集團從經營理念到管理規范、從思維模式到行為模式、從業務流程和企業運營實現巨大突破,降低與發達國家交通運輸企業的差距,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它自身活動的價值。
我國交通運輸企業一直處于散小亂差的行業發展狀態中,缺乏活力和競爭力,效益低下。近年來,傳統企業如何更快地融入到現代產業中一直是熱點話題,而信息化技術的使用是改造傳統企業的關鍵,成為管理企業信息資源、提升企業決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企業成本的重要工具。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產業產生的強大產業需求和拉動力。
同時企業自身要高度關注新一代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結合企業實際,深入研究信息化在本企業提升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水平中的作用,努力縮短與國際發達國家的差距。
目前,我國交通運輸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新技術推廣上存在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的重大誤區。許多企業搞信息化建設似乎是在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把大把大把的錢花在了倉庫建設、裝卸設備、網絡建設和計算機建設上,而在軟件開發、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水平提升、企業業務流程、市場開拓等軟件上的投入較少。也就是說, 許多企業在具體信息系統設計方面,沒有抓住信息化的核心功能和主要環節,將有限的人力和資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甚至有些企業在進行信息化之后,反而陷入了經營的困境。因此,要避免盲目性,深入挖掘物流信息化的實際需求。
只有完備的專業化信息人員隊伍才能高效率地建設和發展我國的交通運輸信息化事業。因此,加快培養專業化信息隊伍的步伐是行業發展的需要,更是企業發展的需要。
信息化隊伍應具體涵蓋決策人員、管理人員、工程人員、數據挖掘與分析人員等。行業管理部門和企業要在人才隊伍的教育、培養、管理建設上加大經費的投入規模,加大管理力度,形成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1]白雪潔,王燕.中國交通運輸產業的改革與發展[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1).
[2]王燕,白雪潔.中國交通運輸產業的政府規制改革[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