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晗
(山東省濟寧東門大街小學)
小學班主任應該是“主任”里邊級別最小了,但卻從事著最偉大的工作。班主任是實施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骨干力量,對學校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全面執行學校教育工作計劃,推進素質教育起著保證作用;是班級集體的組織者、管理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兒童知識的啟蒙者、兒童智力的開拓者、兒童心靈的陶冶者。良好的班級集體的形成,是班主任創造性的、辛勤培育的結果。班主任也是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力量的協調者,是聯系任課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在培育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路上起主要作用。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教育興則中國興”,偉人們都在不停地提醒大家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我們也都知道,孩子在一個國家中的重要地位,沒有對孩子的優良教育就沒有國家未來的強盛。所以,教學,尤其是小學教學,要重點培養孩子們的基本素質,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以及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小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團體,他們剛剛踏入學校,正在經歷著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洗禮,所以對于小學生的管理、教育、培養要格外的耐心,而班主任就會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他(她)不僅要在學習上還要在生活上、心理上全方位地進行立體式教學。所以說,小學班主任工作是最具有藝術性的。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切實有效地貫徹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使學生逐步達到行為規范的要求。加強安全教育,防止學生發生交通、溺水、火電、食物中毒等方面的意外事故,一旦發生,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做好有關善后工作。嚴格教學常規,教學工作的每個環節都有明確具體的自我要求,有檢查、督促、指導執行學生學習的措施,要特別重視建立課堂學習規范,努力提高學習效率。根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自身加強人格魅力。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班主任,其語言讓學生感到無比親切,有無窮的感染力,讓學生感到有家長般的關懷和溫暖,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變得容易。這種人格魅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在與學生的交往中逐漸形成的。所以,與學生接觸和管理的過程也是班主任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
小學生是一個剛開始接觸新鮮事物的群體,所以對他們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馬虎,培養干部時也不能草率行事。筆者認為,在小學生干部委任時也要進行民主的選舉制度,讓他們從小就有民主思想,也給他們一個獨立思考、獨立辨別事情的機會。我覺得在選舉時也要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讓所有同學都有被選舉的機會,而不是傳統的依照成績的好壞來任命或變相任命班干部的做法。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學生也深深體會到學生除了學習還有很多方面要學習的。其實,所謂引入的競爭機制也不宜過于復雜,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評分系統”“競爭上崗”等方法來實現,在教育的同時也增加了班級的學習氣氛。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是我國傳統教育的體現。早在古代就有“養習于童蒙”的思想,主張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須從小抓起。孔子提出的“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論述,對兒童的養成教育產生了經久不衰的影響。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教育。”我們學校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國家對小學生日常行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加強對小學生文明禮貌教育和行為訓練,以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道德認識比較膚淺,只知道“應該去做”,但對于“為什么要這樣做”卻缺乏理解。因此,我覺得我們的教育要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少年兒童從小養成講文明、守紀律、勤奮學習、艱苦樸素、助人為樂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從將近20年的教學教育實踐中,在如何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上扎扎實實地做了一些工作,悟出了一定的道理。
傳統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學生養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時都會對學生進行“炮轟式教育”,不停地在他們耳邊重復著古老而傳統的話,學生不僅無法體會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還會造成他們的反感,小學是最敏感的時期,所以教育時要注意手段的藝術性。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一下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我們中隊開展了“學習紅軍長征精神,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題教育活動。活動中讓學生讀長征故事,收集有關長征的圖片,寫讀書感悟,學生明顯熱愛學習,行為習慣規范了許多,從中受益匪淺。這種方法避免了那種“炮轟式教育”,對學生的養成教育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可否認,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所以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是班主任面對的最嚴峻問題。小學生天生好動,對所有新鮮事物都非常有興趣,但是長期的學習也會使很多學生失去對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的學習積極性就是使學生想學,愛學,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對學習有興趣。而自主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還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否被激發。只有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更有效。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對小學生應以多表揚、多鼓勵的方式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這是和小學生的思維方式相吻合的。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學習積極性、心理健康以及在道德人格培訓方面進行全方位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小學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會使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顯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