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艷艷
(連云港大港中等專業學校)
中職開放式作文教學實踐探究
◆曲艷艷
(連云港大港中等專業學校)
1.中職開放式作文教學目標
梅斯在《職業教育的原理和實踐》中指出:“職業教育是為學生將來的某種特定職業做準備的教育”;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認為,“職業教育就是為從事職業工作做準備的教育”。在《國務院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職業學校要加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事業技能。”想要培養出具有一定技能的勞動者和實用人才,就需要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而作為中職各類學科基礎的語文教學就首當其中。
中職的教學對象具有特殊性,中職的語文教學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指導,以提高能力素質為核心的整體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在中職開放式作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全新思維的培養,突出作文的實效性和應用性。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職教理念,使作文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人格進步中有明顯的提高。
2.中職開放式作文教學現狀
隨著近些年高考招生人數的增加,進入高校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加上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職已經由最初的提前批次錄取變成了第三批次錄取,相應的從最初的優等生變成了學困生,使得中職生整體素質不高成為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在這種形勢下,中職為了自身的生存,對學生的入學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通過長時間的調查,每年的6月份對中職而言,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有的學校對分數要求是一降再降,少數的中職已經達到了只要人不要分的地步。如此看來,這些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文功底就可想而知了。
1.注重積累,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
材料陳舊、邏輯混亂、吹毛求疵是中職作文的通病,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缺乏知識的積累,缺乏素材的收集意識。在中職作文學習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積累的興趣,進而建立一個體系完備、材料充實的開放式的作文素材庫。
在素材積累的過程中,不僅要對語言素材進行積累,還要對生活素材不斷的積累。語言素材的積累應該滲透在平時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對教科書中的名人名言、名篇名句,鼓勵學生進行抄寫、背誦,并準備素材積累本,有效地進行整理;生活素材的積累源于生活。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讓學生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從而豐富感性知識,進而豐富語言,并且在平時要多接觸社會,把語文學習運用到社會中去,在社會交際中積累語言。無論是積累語言素材,還是積累生活素材,都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積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積累這座“金字塔”越筑越高。
2.不拘一格,開放式作文命題
對于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一般都是命題作文,這種方法直接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模式下,作文寫作不是主動接納,而是被動地灌輸,會造成學生對作文學習產生厭煩。“興趣是作文教學中最為直接、最活躍的一項心理因素”,從中可以看出,成功的作文教學必須從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入手,從而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采用開放式作文命題,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
通過開放式命題,能夠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產生質的飛躍,這樣的命題設計有以下幾種形式:多樣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創作的靈感,可以使學生在動筆的時候寫出自己最想寫的東西,表達出他最想表達的思想,為學生作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用化設計,中職作文教學跟隨著發展的潮流,從中職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以培養實際寫作能力為目標,使傳統的應試作文轉變成所需作文,加大了實用性寫作的力度;個性化設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熱情,使其能夠展開充分的想象,運用發散和獨特的思維,創作出獨立新穎、境界開闊的文章。
3.豐富作文內容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句話充分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教學之間的密切關系,教導我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性的處理教材,不能被教材的內容和條框所束縛,而是應該不斷的收集新的知識,去消化新知識,從而補充和更替教材內容,使作文教學內容更加的貼近學生的生活。
總之,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尤其是中職學生的作文水平,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中職作文教學中還要繼續研究和探討。筆者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廣大中職教師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下,中職開放式作文教學一定會走向更高的臺階。
[1]朱懷忠.試論作文教學與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21).
[2]錢盈.開放式作文教學,讓學生愛上作文[J].小學時代(教師),2011,(08).
[3]牛春華.中等職校作文教學改革初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