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經濟學院 李仁杰 吳聰聰
在現代知識經濟的時代里,人力資源作為企業重要的戰略性資產,其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顯。而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激勵機制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核心內容,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人力資源管理起著很大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發揮員工潛能,提高績效,增強企業的向心力,還可以吸引和穩定人才,最終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成為了各個企業深究的話題。
在管理學中,激勵是指企業為了實現組織目標,通過滿足員工物質、情感、興趣等需求,充分將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促使員工努力工作。可以說一個激勵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滿足人的需求的過程。由于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為此,激勵的過程也必須是持續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因為當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后,其就會產生新的需求,這新的需求就會被反饋到下一個激勵循環過程中去。
企業績效是衡量一個企業競爭實力的重要指標,企業只有在保證一定績效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得以生存,而企業績效是由員工的工作績效所組成,只有員工個人具有了較高的績效水平,企業績效才能得以提高。而通過對員工的有效激勵,員工在其需求得以滿足的情況下,其工作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工作激情得以激發,其主觀能動性也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來,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企業的績效就自然得以提高。
經研究發現,人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工作,其潛能潛力只能發揮出20%-30%,但如果在得到一定的激勵后,其潛能可以發揮出80%-90%。由此可見,激勵是挖掘人的潛能的有效手段,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對人的行為趨向進行控制和調節,促使人進行不斷的學習,從而帶動個人素質的不斷提高,最終使得整個人力資源的質量都有所提高。
經過行為學家的調查和研究得知:將激勵實施于一種個體行為,能產生或消除某種群體行為。即激勵不僅會對個人起到一定的作用,其還會對其周圍的人造成間接的影響,有利于一種競爭氣氛的形成,這樣的氛圍會影響到整個組織。對于員工敬業、負責等良好行為,企業要適時作出一定的肯定和激勵;企業關注員工的發展,員工就會感到組織的溫暖,這樣一來就必然會在企業中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員工以工作為己任、視公司聲譽為生命,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人才競爭是企業競爭的實質所在,通過豐厚的福利待遇、各種優惠政策以及快捷的晉升途徑等有效激勵機制,就能獲得員工的積極效應,員工的滿意程度就能得以提高,企業就會得到更多的認可,自然就可以留住人才。在社會中企業具有了良好的口碑,就能有效地吸引住企業所需的人才。
人是企業各項工作中最基本、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企業要改變傳統的激勵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具體而言,企業要一切以人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調動人的積極性放在首位,不能脫離人的需求來實行激勵,要采用“用事業吸引人、用政策鼓勵人、用真情溫暖人”的激勵戰略,滿足人的不斷變化需求。
激勵機制要發揮其作用,其首要條件就是要公平公正。如果激勵不公平,不但發揮不了激勵的作用,反而還會對人的積極性造成嚴重的挫傷。為此,企業無論是在人才的選拔和任用,還是在報酬標準的制定、獎勵的實施以及在采取其他激勵措施中,都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根據亞當斯的公平理論:人對自身所得的報酬滿意與否,既要看其絕對值,也要看與同等情況下與其他人進行比較后的相對值。該理論也就是說,人對其需求是否感到滿足,主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否取得付出勞動后的等量報酬,另一方面,在同等情況下與其他人相比較是否感覺公平。在主觀上形成公平感,人的需求才真正實現滿足,這樣的激勵才能有效激發出人的積極性。
要想提高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就要考慮到個體差異,實行差別激勵。因為人在不同時期,或是對于不同的人,其需求是有差別的。為此,即便獎勵內容和形式相同,對員工所帶來的激勵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對此,企業在激勵機制中要重視個性差異,實行區別對待。學歷和收入相對較高的人,其通常更加在意實現自我價值,其包括物質利益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滿足,如工作條件、工作環境以及工作興趣等;而學歷和收入較低人,其更注重基本需求的滿足。對于管理員和普通的員工,兩者之間的需求也會有差異,為此,企業進行激勵機制的制定時,要考慮到企業的特點,并結合員工的個體差異,來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這樣才能將激勵機制的效果最大化發揮出來。
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物質激勵就好比是“硬件”,其主要是指待遇和培訓方面。而精神激勵就好比“軟件”,主要指表揚、記功等方面。對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不能只重視其一而忽視了另一方,即不能只強調物質激勵而忽視了精神激勵,或是不能只強調精神激勵而忽視了物質激勵,不然就會造成激勵的片面性,為此,要采取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法。此外,還注意正負激勵相結合,對于工作表現較好的員工要適當予以獎勵,對于工作失職,表現不好的,要給予一定的懲罰。正激勵是從正面方向予以的鼓勵,負激勵是從反方向予以刺激,二者是激勵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只有做到獎功罰過、獎優罰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人的工作熱情,真正發揮激勵的作用。
企業要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就是要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場所,配備相應的必要工具,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以及各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協調。企業文化就像企業一只無形的手。良好的文化可以對員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將員工的工作熱情激發出來,企業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風氣,讓員工對企業產生強烈的歸屬感。企業文化的作用的發揮要借助企業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以及外在的環境來實現,要善于抓住員工的心,激勵其實現自身價值和完成企業目標而努力。
一定的物質需求和物質利益是如今每個人都需要的,為獲取報酬是每個員工參與工作的最主要目的。薪酬激勵是為滿足人的物質需求而激發人的工作積極性力的一種激勵手段。在現實的社會經濟環境下,薪酬激勵是激勵機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從一定程度來看,薪酬不僅可以改善員工的生活條件,其更是體現員工自身價值的大小的重要指標。從另外的角度來看,相同條件下酬薪較高的企業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為此,企業高度重視物質激勵對員工的激勵作用,盡可能使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實現最大化。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項主觀反映,其具有兩面性,即積極地情感可以有效激發人的工作積極性,增進其工作能力,而消極的情感則會挫傷人的積極性,削弱工作能力。為此,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恰當使用情感激勵來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情感,消除、遏制消極情感。通過與員工的情感交流,營造出和諧的企業氛圍,如管理者對待工作態度要熱情,對員工的關心要誠懇。經常關心員工生活,尊重和關心員工,多站在員工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要了解并滿足其需要。管理者只有真正的融入到員工內部,誠摯的關心與愛護員工,才能消除彼此間的隔閡,構建良好的感情基礎,以積極的情感體驗來促使員工形成積極的工作態度,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作為內在激勵因素的職業發展,對員工可以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對此,企業對于員工的個人需求以及其職業發展意愿,提供與其需求相符合的晉升之路,為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具體而言,要將員工個人發展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分析和總結影響員工職業生涯的因素,通過科學的設計、規劃、執行、評估與反饋,使員工個人發展與企業可持續發展形成最佳結合點,盡可能提供員工發揮才能的空間,最大化發揮其激勵作用。在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要讓員工明白其工作目標以及發展方向。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求職者在選擇工作時比較看重的是發展前途,尤其是對于高學歷的求職者來說,更注重企業有無發展前途。由此可見,為企業員工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是一項有效的激勵方法。
定期對員工進行有規劃性的培訓,也是一樣有效的激勵方法。企業要根據其發展目標,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通過全方位的培訓,讓員工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自身的技能和提高其創新能力,只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知識武裝自己,這樣才能與企業的發展相適應,使員工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目標相一致,充分激發其工作熱情。
在不同的時間進行激勵,激勵的效果也會不一樣,激勵作用只有在把握好激勵時機的情況下才能最大化發揮出來,為此,要注意選擇激勵時機,根據隨機制宜的原則,以具體客觀條件為依據,對激勵的時機進行靈活地選擇。
由于每個員工的需求是不一的,有的員工注重物質需求,有的員工更注意精神滿足,為此,管理者要清楚每個員工的不同需求,并采取對應的措施,盡可能滿足員工的個性化需求,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激勵的作用。
在應用激勵機制的過程中,管理者要注意把握激勵的程度,只有保持合適的激勵程度,這樣被激勵的對象做事才會更加樂此不疲,更加努力。過度的激勵,或是激勵不足,不僅無法發揮激勵的作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嚴重挫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為此,要把握好激勵程度,不能過多或是過少,要恰到其分。
總之,激勵機制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企業要重視激勵機制的重要作用,關心和滿足員工的需求,完善激勵機制,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激勵措施,來提高員工的滿意程度,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情感和工作積極性,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李德偉.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M].科技文獻出版社,2006.
[2]宋合義,尚玉釩.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新趨勢——從基于工作的人力資源管理到基于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1.
[3]王瑜嶺.國有企業用人機制與激勵機制的建立[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4]岳陽.讓員工跑起來——授權與激勵的藝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