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波 岳言禮
(山東省諸城實驗中學高中部音樂教研室)
淺談聲樂教學理念
◆李忠波 岳言禮
(山東省諸城實驗中學高中部音樂教研室)
聲樂學習是一門慢餐文化,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困惑,如果沒有對聲音概念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者輕的會延長學習時間,重者會誤入歧途,甚至會終生告別歌唱。做為一名聲樂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模糊的聲音概念,明明白白地給學生講清楚,幫助學生們建立起正確的科學的聲音概念,這一任務是十分艱巨的。
人一生下來就會呼吸,不用學習就可運用自如,這是人天生的一種本能。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給學生講了很多關于歌唱呼吸的問題,結果學生反而對歌唱呼吸很困惑,或者是很糊涂。很多老師會反復強調:“要深呼吸,要氣沉丹田,兩肋骨要怎樣怎樣。”結果學生吸了滿肚子的氣全是僵住的,導致發出的聲音不通暢,到最后連歌都唱不了。在教學中,我主張:主動地呼和被動地吸,自然的東西就讓它回歸到自然。說白了歌唱中的呼吸就是很自然的呼吸,不要單純的為了氣息而練氣息。氣息是通過正確的歌唱方法訓練而一天天練出來的。我認為能流動起來的最自然的呼吸就足夠歌唱了,沒有必要吸那么多的氣,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了,關鍵是怎么利用好這一點氣息去控制好每句歌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訓練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和演唱技術,鍛煉提高學生對歌唱氣息的控制和正確運用,就會收到好的歌唱效果。
所謂聲音的位置,老師們也有很多的訓練方法。而我對聲音位置的理解是:通過正確的歌唱發聲訓練,聲音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后而產生的一種音響概念而已。說白一點,聲音本身沒有位置,真正的聲音位置,就是把自己最自然的聲音,放在兩片聲帶上發出來的那種金屬色彩般的音色而已,而并非是把聲音唱在所謂的眉心處等的說法。
歌唱的唱法多種多樣,有美聲、民族、通俗、原生態等。每種唱法都有各自的演唱方法,教法也各不相同。
美聲唱法起源于意大利。讓我們了解一下那些大歌唱家是如何演繹自己那奇妙的嗓音的。比如卡魯索、吉利、斯基帊、帕瓦羅蒂、多明戈、魏松、廖昌永等,這些大歌唱家他們到底是什么樣的音色呢?其實他們的音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明亮靠前,而且聲音都像說話那么自然。為什么這些大歌唱家的聲音都那么自然明亮呢?究其原因,不難發現,他們都是科學的掌握了歌唱發聲的方法,充分地科學地運用了“第二張嘴”。
我認為歌唱有第二張嘴,第二張嘴的位置就在兩鎖骨之間。歌唱發聲時兩張嘴是分開的,各有用處,不能合并到一起,尤其不要過多的運用上邊的嘴巴。我把聲帶的閉合比做“第二張嘴”里兩顆相碰撞的牙齒,還可以比做成吃元宵和夾元宵。在聲樂訓練過程中,當第二張嘴處的張力越來越強的時候,口腔中的聲音會越來越少,到最后只有那么細膩的、一點點的清晰明亮的聲音。
一般說來當真正地運用好“第二張嘴”后,女生會發出想小提琴拉出來的那種自然、細膩又明亮的聲音。男生會發出那種清晰明亮純凈、聲音位置靠前、有泛音的美麗聲音。這樣的的聲音不摻雜任何與歌唱樂器相對立的口腔或肌肉色彩,非常具有威力和穿透力。所以我們學唱歌的人就應該好好的利用這“第二張嘴”。
現在很多老師學生不太注意著一點,他們一直認為,美聲就是豎起嘴巴,發出自以為音色渾厚、飽滿的聲音,感覺自己的聲音像滔滔江水,其實這完全是一種對聲音概念的錯誤理解。所以我們聲樂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正確審美,朝著國際上最科學自然地唱法去訓練學生。
歌唱是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獨特方式。咬字不清使觀眾無法知道歌手在演唱什么內容,演唱將失去意義。
在平日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非常注重對聲音的要求,也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訓練,但是當學生演唱歌曲時總是覺得不盡人意,所以老師們就繼續在聲音訓練上去找解決的方法,結果效果很是一般。筆者建議不防在歌唱咬字方面做做工作,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咬字器官中的舌頭、下頜、軟腭、嘴唇的運動直接影響到共鳴腔體的形狀,因此這些咬字器官不可避免地對音質也會產生影響。歌唱主要是唱元音,過多的考慮輔音會使舌頭過早移位,導致語音不清,聲音不夠流暢,因此歌唱者必須將元音和輔音分開考慮。
歌手好的音質和清晰的語言與咬字肌肉的有效工作產生自然、流暢、勻稱的咬字發音過程有關。如果歌手在咬字發音方法上存在問題,勢必會影響對作品的正確表達和詮釋,而這恰恰對表演非常重要。因此老師一定要耐心細致的去指導學生的咬字,學生反復練習和實踐,解決影響咬字發音最常見的問題:舌體和下頜骨的異常運動。當學生在咬字發音上沒有問題時,教師就可以把寶貴的時間花在訓練學生的發音技巧和音樂表現上。
聲樂教學十分抽象,很多內容看不見摸不著。聲樂教師面對的是有知覺、有感情的人聲樂器。因此,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感覺和自我意識,應允許學生去嘗試,從失敗中學習,并對好的方法、技巧和藝術表現給予鼓勵和充分的肯定。另外,聲樂教師對嗓音要有很強的感受力和分析能力。要掌握人生樂器的生理、心理、聲學知識,并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嗓音條件、個性特點和學習類型做出準確的判斷,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