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平
(天津市北洋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天津 300131)
中職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之獨立構建
羅嘉平
(天津市北洋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天津 300131)
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對中職教師素質水平的要求越來越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職后要繼續參加教育學習和培訓。而現有的繼續教育培訓與中職教師的需求存在著嚴重的不匹配,亟待構建獨立的中職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來有效提升中職教師整體素質水平。
中職教師;繼續教育體系;教師素質
中等職業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前者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換言之,中職學校的主要目標是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是一種復合型人才,他們除了必須具備教師基本素質外,還應具備技術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也因此成為制約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教師繼續教育則是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正所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這就要求我們要建立起一套與職業教育發展相適應的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體系。
縱觀我國各省市有關中職教師繼續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政策法規,無一例外都是根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和《××省(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辦法》來制定的。而且大多數地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將中等職業教育教師與普通基礎教育教師分離開來。換言之,中職教師參加與普通中小學教師同一類型的繼續教育培訓。其結果可想而知。
筆者參加了繼續教育后,和很多同事及同類學校的同仁都對這樣的繼續教育產生了諸多疑問。普遍認為無非是參加了,成績合格了,最后得到一個繼續教育證而已。更多的價值是能為下一步評聘高一級教師職稱作鋪墊,對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并沒有多大的幫助和提升。
對于這一問題,筆者思考后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 “所學非所用,所學非能用”。問題具體有以下表現:
一是繼續教育涉及的課程與中職學校教材體系存在嚴重偏差。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中等職業學校陸續使用了新一輪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新教材圍繞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發,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創新。而繼續教育的課程則是根據普通基礎教育的中小學設計的,很顯然與中職教師的發展不相適應。
二是繼續教育的選課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比如說,語文教師所選課程里居然沒有一科與語文教學相關;數學教師可以不選任何一門與數學有關的課程;專業課教師,估計除了計算機教師能找著幾門相匹配的課程 (其實也就是類似Excel應用等十分基礎的課程),其他像講授汽車運用與維修課程、航空服務課程、機電一體化課程、康復技術等課程的教師基本找不到本專業的課程。凡此種種,教師只能選一些如學校安全教育、中學生健康教育、中小學環境教育等課程。試想,這些課程如何能與中職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相吻合,又何談中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三是繼續教育在學習內容和方式上存在問題。不可否認,計算機網絡技術給我們今天的學習帶來了諸多便利條件。但筆者還是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絕大多數繼續教育課程缺乏具體內容設計。主講教師在網絡中給學員出一些討論題,然后讓學員參與跟帖,就算是平時成績。筆者通過觀察發現,有些主講教師似乎是在通過學員跟帖回答問題,以達到搜集其相關研究所需素材的目的。這就使得不少學員為了跟貼到處搜尋,只要沾邊就行,完全不考慮對自己是否有用。
四是繼續教育在考核方面存在問題。考核最終成績分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每個學員可以在考試之前做綜合測試題進行練習,然后進入考核平臺參加考核。縱觀綜合測試題和考核的題目基本都是些很基礎的知識點,缺乏層次性,缺乏難易度的梯度區分,學員們似乎很容易過關,但最終的收獲也可想而知。
總之,就目前的繼續教育方式而言,筆者認為效果很差。很多同仁都有相同的感受,參加了一期繼續教育,基本上沒有收獲,或者說收獲極微。
很顯然,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中小學教育在內容和目標上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它們本身就是兩個不同類型的辦學模式。只是由于我們現有的很多中職學校都是由原來的普教改制而來,而各地方主管教師繼續教育的教育行政部門尚未注意到這個實質性的問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都提到了推進和落實職業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完善繼續教育制度,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在廣西南寧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工作會議,明確“十二五”期間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路、目標和政策措施,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進行了動員和部署。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強調,師資隊伍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性因素,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必須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
以下筆者以天津為例,對天津市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問題提出幾點思考意見和建議。
一是將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從原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中剝離,使之自成體系。可由天津市教委牽頭,依托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組織,獨立建立天津市中職教師繼續教育中心 (與天津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是平行機構),下設各區縣中職教師繼續教育辦公室,形成負責天津市所有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網絡體系。這一繼續教育中心可以鏈接至中國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網。
二是構建適合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應按照現有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體系,根據專業群建立由公共文化基礎課、各專業群課程和職業教育理論課程、企業實踐、班主任技能等模塊構成的基本框架。內容應覆蓋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所有課程。總而言之,要讓中職教師都能有學習發展的平臺。
三是制定選課標準要求。凡是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必須在選擇本專業課程基本必修學分已滿的情況下,才可以選修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專業課程。當然職業教育理論和企業實踐等課程是必須全員參與學習培訓的。這樣自然就避免了由于選課的隨意性而導致繼續教育缺乏針對性,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是學習方式采用集中面授與網絡授課相結合。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中需要動手實踐的課程占有很大比重。這里主要涉及專業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這類課程是適合面授的,最好是在實習實訓車間里進行,或者說教師下企業實踐必須自己親臨,不是在網絡上就能完成的。再者,傳統的講授(面授)因其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深受喜愛,已成為經典的教學方式。而涉及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討論,進行在線或者跟回帖交流。
五是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對中職教師繼續教育進行評價。對于公共基礎理論的知識采取閉卷形式考核。對于專業課程,有條件的可以實行技能性評價,也就是通過教師動手操作來考核。對于開放性的問題,可通過開卷、寫小論文的形式給予評價。總之,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評價,能多角度地考量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和效果。
《天津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把高標準領先發展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加快改革創新,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和創新職業教育制度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要創建高標準的職業教育,關鍵還在于能否擁有一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這就對中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對中職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工作,推動教師素質的提高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正因為如此,原有中職教師繼續教育摻雜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系列中,早已不能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需要以及中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需求了。這就迫切需要構建獨立的、自成一體的中職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以完成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艱巨任務。
[1]劉慧.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9).
[2]全國職教師資工作會議召開[OL].(2011-12-29).http://www.moe.edu.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 201112/128733.html.
[3]黃皖毅.關于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思考[J].科技風,2010,(23).
[4]高坤,李斌.中職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08,(9).
[5]百度百科.中等職業教育[EB/OL]. [2012-04-08].http://baike.baidu.com/view/ 63582.htm.
□有話職說
知識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澤。有人感覺到知識的力量,但更多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澤。
——切斯特菲爾德
G715
A
1672-5727(2012)05-0074-02
羅嘉平(1975—),男,湖南郴州人,天津市北洋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基本理論與政策、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