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賽琴 蔣勁林 鄭玩華 陳曉潔 洪文嬌
安全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為患者提供安全的醫療環境,為生命保駕護航,是醫護人員義不容辭的職責[1]。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手術室護理是手術順利完成的重要環節,保障患者安全,并為手術創造條件。隨著社會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患者醫療法律意識的增強和醫療官司的不斷增多,再加上醫學發展迅速,疑難危重患者的數量增加,新技術、新方法廣泛應用,醫療服務質量要求在不斷提高;手術室患者護理是一個技術要求高、復雜而且危險性大的護理過程。因此,如何確保手術室患者護理安全,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成為首要問題。我院十分重視手術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管理,特別是對手術室患者護理問題,采取的一系列整改措施。本文總結了手術室患者護理中潛在的危險因素,現報告如下。
手術室作為外科的重要部門,肩負著與相關科室手術配合的責任,是醫療事故及意外的多發科室、也是容易產生醫療糾紛的科室,這是由于手術室所承擔的任務及其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本研究將與手術室患者護理安全有相關性的危險因素主要概括為3個方面:核對制度執行力度、護理服務行為、護理人員的素質。
1.1 沒有嚴格執行護理核對制度
1.1.1 接錯患者 不重視術前訪視,與患者接觸和對患者的基本情況了解很少,手術等候間患者多,護士工作忙亂,疏忽大意,未認真履行“手術核對制度”,導致接錯或錯放手術間。
1.1.2 手術部位錯誤 某些雙側臟器、器官等部位手術,由于手術醫師在手術通知單上未詳細注明左右側,在進行手術時巡回護士、麻醉醫生及主刀醫師又未認真核對,此時,極易造成手術部位錯誤[2]。
1.1.3 發生與藥液、血液相關的差錯 如藥物擺放無序,工作人員在執行操作時,可能因為病情危急未仔細核對,導致用藥錯誤,輸血輸液查對失誤而致誤用,執行口頭醫囑有誤等。
1.1.4 手術器械的失誤 未嚴格執行術前、關閉體腔前后及縫完皮膚之后的物品清點,導致器械敷料遺留在患者體腔;器械準備不全,術前未根據手術需要準備好器械和沒有認真核對器械的完好性,器具與手術所用不符,性能不佳,耽誤了手術的順利進行。
1.2 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行為
1.2.1 消毒隔離不嚴造成患者感染 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術前洗手不認真,手套刺破未及時更換,污染器械再使用,手術間空氣消毒不達標,參觀人員太多或有感染人員進入手術間。醫用垃圾隨意丟棄,未妥善處置。
1.2.2 患者墜床 手術對接車或手術床零件損壞及脫落,使用不當,未定期保養修理,對接交換車時動作粗暴,手術床沒有徹底復位為制動狀態,患者上床時,導致床體傾斜、移位,而致墜床。小兒、年老、智力低下、術前使用鎮靜劑、昏迷、躁動、全麻患者未清醒者,如固定不妥或身邊無護理人員,易造成患者墜床。
1.2.3 各種管道和引流管脫落 手術中沒有密切觀察患者,未能及時發現靜脈輸液管、吸氧管脫開,造成輸液輸氧中斷;胸腔閉式引流管接錯水封瓶的長短管,造成患者氣胸;留置尿管引流袋連接管夾閉或尿袋尿液過滿,導致尿液未能排出;手術結束,搬移患者未理順各種管道,導致管道牽拉脫落,鎮痛泵脫開或摔壞,引起醫患糾紛[3]。
1.2.4 手術標本未浸泡或丟失 手術標本沒有按時固定或在醫生無特別交代情況下隨意丟棄,使患者術后不能以病理確診或由于其他醫療糾紛而借題發揮。
1.2.5 儀器的故障 手術過程使用儀器比較多,如多功能電鉆、高頻電刀、腹腔鏡、胸腔鏡、C型臂X光機、數控止血帶等。由于術前沒有做好檢查工作,不能及時發現儀器的故障或發現故障不交班,手術開始才發現電源不通、燈光不亮、連接管不合適等問題,由此延長等待時間;術前未試檢儀器的工作性能,貼電極板位置不對,固定不牢,造成脫落。手術患者的四肢接觸手術床,使用電刀極易造成電灼傷。術中使用氣囊止血帶、驅血帶止血時,未記錄時間,忘記通知醫生,壓力過高,時間過長,使患者肢體神經受損、血循環受損。
1.3 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低 護士由于知識層次的不同,對新知識的學習領會上存在差異,以及對手術護理記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懷著省事的心理,手術護理記錄時往往含有盲目性。
2.1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保證護理安全 護理管理者應有計劃地組織全體護士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并將醫療法規教育與“三基”操作訓練相結合,嚴格考核。對發生差錯或護理糾紛要進行分析,從法律的高度來認識產生糾紛的原因,使全體護理人員學法、懂法,并懂得在護理中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護患雙方合法權益。許多護理醫療糾紛和護理差錯事故都是因為不認真執行操作規范、不認真執行護理常規、制度所造成的,因此,護理規范、常規對指導和加強安全護理工作起著重要作用[4]。
2.1.1 嚴格查對制度 由于手術室護理本身的特殊性和危險性,要求手術室護士重視術前訪視,熟悉患者的外貌、性別、年齡、手術部位、手術方式。實施手術安全核對表制度,嚴格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程序發生錯誤,確保手術安全。
2.1.2 防止用藥及輸血發生的錯誤 手術患者術中帶藥,手術護士用藥前應明確患者的過敏史以及有關藥物的皮試結果,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術中輸血嚴格執行輸血查對制度,按照輸血登記表執行操作并作好登記,輸血登記表隨病歷保管并與病房護士交接。搶救患者執行口頭醫囑時應復述一遍后再執行,留下安瓿于搶救完畢與麻醉醫生再次核對并登記。
2.1.3 防止體內滯留異物 手術護士應熟練掌握手術中必用的器械及預計備用的器械,并做好充分的準備;洗手與巡回護士在手術開始前關閉體腔前后,共同清點所有手術物品,并確認其完整性。隨患者進入手術間的敷料繃帶等,在手術開始前全部拿出手術間。術前皮膚消毒與臺上使用紗布要有區別,術中器械敷料不帶出手術間,增減的物品要及時清點,并認真填寫在護理記錄單上,護士長要根據手術情況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手術途中盡量不換人避免交接不清,如更換人必須三方點清物品,并在護理記錄單上簽名。在清點物品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及時處理,不留隱患。帶護生上臺必須有帶教老師清點核對,手術護理記錄單隨病歷保管。
2.2 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規范護理服務行為
2.2.1 嚴格無菌觀念,防止院內感染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是避免院內感染及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為此,強調“樹立無菌意識關、把好消毒滅菌關、加強消毒監測關”。首先讓各級各類人員認識到無菌觀念的重要性,加強現場監管、檢查,調動集體力量,實行群眾監督。其次嚴格掌握消毒要求及標準,手術室要確保空氣潔凈,達 I類環境標準,最好有層流裝置,定期做好空氣培養,監測空氣消毒效果;手術包布每日清洗,器械敷料包要有消毒指示卡,外有指示帶,對不符合要求者禁用。消毒液選用高效劑型,物品盡量采用高壓滅菌和環氧乙烷滅菌,并盡可能使用一次性敷料,術后焚燒處理。
2.2.2 接送手術患者時要防止患者墜床、碰傷、摔傷。檢查手術床及推車,推車應有約束裝置、安全帶或護欄,轉運過程中,特殊患者如:昏迷患者、危重患者、嬰幼兒等,必須在醫務人員陪同下方能轉運,神志不清者用約束帶固定。轉運中患者頭部必須睡在推床的頭端,注意保暖,保護患者的隱私,將所有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脫落。推車要有防鎖功能,護士應守在患者旁。
2.2.3 規范病理標本的保存 洗手護士應保管好標本,術畢按指定位置妥善存放;如遇多個標本,應按順序排列,做好標記,并和醫生核對;標本要完全浸沒于固定液中,對體積較小的標本要防止干燥脫水丟失;送快速病檢的標本,應有手術醫生親聽報告結果,如有其他護理人員接聽電話,必須筆錄患者的床號、姓名、診斷報告結果,并與病理科醫生復檢,以免有誤;標本交接實行雙簽名制度,以落實責任,各負其則,及時送檢標本。
2.2.4 正確使用儀器、防止術中電灼傷、壓傷、燙傷:使用儀器前要檢查其性能,由專人管理,定期保養,做好登記,體位擺放前后要反復檢查電極板是否脫落,防止損傷患者;肢體捆綁時不可過緊,懸吊時間不可過長,肢體不要過度伸展、旋轉,避免引起神經損傷;使用止血帶時應設定好安全壓力及時間,密切觀察應用情況,及時告知手術醫生,并作好登記。
2.3 加強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護理操作技術、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對手術室護士觀察、判斷和處理病情非常重要。鼓勵、支持護士定期學習,參加培訓,以提高業服務素質。如參加自學考試及各類繼續教育培訓班,選拔業務骨干外出聽課及學術交流,加強新設備、新儀器的學習,引進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
手術室護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的責任,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上都要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要有預見性地找出容易發生安全問題的薄弱環節,有效規避隱患發生,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至關重要;重視護士的綜合素質培訓及各級護理人員業務知識、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醫護配合默契,醫生滿意度提高。護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是患者得到優質高效護理的基礎。
[1]侯世珍.手術病人交接環節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黑龍江醫藥,2011,24(3):517-518.
[2]歐雪芬,蔣維連.手術室潛在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4):124.
[3]韓菊花.手術室病人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的探討.新疆醫學,2010,9(40):114-118.
[4]熊桂華,劉桂卿,潘漢韶.新形勢下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對策.護理研究,2004,18(3B):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