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張愛香
胎盤早剝是正常位置的胎盤在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是妊娠晚期的嚴重并發癥[1-3]。發病率不高,但起病隱襲且迅速、進展極快,且診斷困難。處理不及時可嚴重威脅母嬰生命[4-5]。本研究對40例胎盤早剝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從發病誘因、臨床表現、分娩方式、母嬰結局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并進行規律總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胎盤早剝(符合胎盤早剝診斷及診斷標準[6])40例,占同期妊娠發生率為0.80%,初產婦30人(75%),經產婦10人(25%)。
2.1 發生誘因 前置胎盤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引起者分別為8例及20例,分別占20%及50%;臍帶因素引起10例,占25%;不明原因引起2例,占5%。
2.2 顯著臨床特征 陰道出血及腹痛者分別為16例及18例,占40%及45%,其中包括間歇性及持續性腹痛分別為10例及8例;隱襲發病無任何表現者占10%;胎兒宮內窘迫且無明顯原因6例,占15%。
2.3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B超等檢查,產前診斷出而產后確診。
2.4 分娩方式及并發癥 自然分娩及剖宮產分別為12例及28例,分別占30%及70%。子宮胎盤卒中(20%)、產后出血(40%)、DIC(10%)、急性腎衰竭(5%)。
2.5 處理措施 診斷明確后及時采取適當分娩方式及措施盡快終止妊娠。①若產婦臨床特征不顯著,且宮口開大條件好,胎心良好及胎兒無宮內窘迫表現,準確估計后可迅速分娩者,總之具備陰道分娩指征。分娩過程中,嚴密監測胎心變化、產婦一般情況及子宮(宮底高度及宮口)情況,按具體情況給予人工破膜同時靜脈滴注催產素,行陰道試產。按進展情況及時處理。若出現胎兒宮內窘迫或病情加重即行剖宮產術,12例經陰道分娩(包括陰道試產及助產)成功。②若經產前檢查不具備自然分娩條件立即行剖宮產。
2.6 母嬰預后 無1例產婦死亡均治愈出院;死胎及死產各2例,新生兒窒息1例。經處理恢復良好,胎兒存活率90%。
重視誘因及臨床表現,加強產前檢查避免漏診,早期診斷,及時處理。盡早的診斷和正確處理是降低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妊高征主要病理改變全身小動脈的痙攣收縮為主,因與孕婦血管病變密切相關成為胎盤早剝主要誘因。小動脈的痙攣收縮使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發生痙攣或硬化,胎盤附著部位的及遠處毛細血管缺血壞死而破裂出血,積聚于底蛻膜層形成血腫,引起胎盤與子宮壁分離從而發生胎盤早剝[7]。故導致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的疾病均是胎盤早剝的誘因,如孕婦合并慢性高血壓甚至到重度子癇前期、慢性腎臟疾病等疾病,胎盤早剝的發生率增高。當孕婦處于此狀態時,腹部受到意外的壓力使底蛻膜血管的破裂便可導致發生。孕晚期子宮的逐漸增大及體位的壓迫是誘因,產程中因隨著子宮收縮的壓迫導致血管的破裂。宮腔壓力驟然降低,如子宮突然收縮,胎膜早破后羊水的流出等宮腔壓力驟然降低的因素導致胎盤與子宮壁的剝離,引起底蛻膜附著處胎盤剝離。胎盤早剝的典型臨床表現為腹痛、陰道流血及板狀腹等,因部分起病隱襲待查胎盤母體面有凝血塊壓跡才確診,為提高診斷率B超檢查成為胎盤早剝的重要輔助方法之一[8]。孕晚期妊娠出血者,在排除宮頸其他疾病及前置胎盤后,不論是否伴有腹痛及其他典型臨床表現,均應高度懷疑胎盤早剝發生。密切觀察孕婦情況及時準確診斷。確診積極對癥處理應、及時終止妊娠。具備自然分娩者陰道試產,視情況及時處理或轉剖宮產。遇DIC子宮全切,胎兒出現窒息或窘迫及時處理。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開展妊高征的預測,早期診斷和治療。
[1]張玉榮.自發性胎盤早剝致子宮胎盤卒中救治體會.臨床誤診誤治,2007,20(9):68.
[2]蔣木英.不典型胎盤早剝誤診為先兆早產三例.臨床誤診誤治,2008,21(9):53-54.
[3]趙雯.胎盤早剝54例臨床分析.臨床誤診誤治,2007,20(4):75-76.
[4]張玲玲.53例胎盤早剝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8):166-167.
[5]周麗蓉,姚春芬,歐陽瑞霞.臍血管破裂出血誤診為胎盤早剝.臨床誤診誤治,2009,22(4):27.
[6]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3.
[7]謝圖強,何勉,陸兆游.胎盤早剝82例臨床分析.新醫學,2007,38(11):745-747.
[8]張書予,李榮香,孫紅艷.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盤早剝的臨床價值.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4,5(6):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