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黑龍江省重竟技訓練管理中心 黑龍江 150040)
前言:摔跤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格斗項目對抗項目,是一項身體直接接觸的、不斷克服瞬間變化阻力的、具有高度應變性的對抗運動。摔跤比賽中運動員以各種徒手方式,如:摟抱、絆摔、擠壓、逼搶、推拉、滾翻等動作,以達到摔倒對方,使其雙肩著地或以比分戰勝對手為目的的一種對抗項目。摔跤運動項目的比賽時間為三局,每局2min,中間休息30s,兩局過后,如雙方打成平局,則進行第三局。第三局誰分多者為勝方?,F在規則規定,技術相同,后得分者為勝者。因此摔跤對力量素質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僅要求有良好的爆發力,還要有良好力量持久性。也就是說優秀的摔跤運動員,必須同時具備良好的絕對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還要具備良好的專項能力。另外,還要有利用短時間暫時休息的空隙快速恢復體力的能力。即良好的有氧代謝能力的支持??偟膩碚f,摔跤運動員的身體要求比較全面,同時耐力也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摔跤運動的項目特點,決定了摔跤運動的能量代謝特點是屬于無氧,有氧代謝混合交替,并以無氧代謝為主的運動項目。摔跤對不僅要求有良好的體能基礎,還要有良好能量代謝水平。因此,訓練思路、完成質量是運動員提高成績的基本保證。
1.1 、訓練缺乏參考數據和考核指標,教練員對運動員所能承受的負荷強度了解不深,運動員對訓練負荷刺激的適應程度不明確。
1.2 、訓練思路和目的不明確,尤其是專項力量訓練方法、專項耐力方法手段匱乏。
1.3 、訓練內容制定及方向缺少評定手段與方法。
2.1 、教練員應在運動生理生化監控體系的基礎上,有效利用生理生化指標的監控,在掌握運動員機能狀態、防止過度疲勞的發生、有效預防傷病、提高訓練質量等方面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運動生理生化指標數據的積累應有長期性和系統性。
2.2 、血紅蛋白、血尿素指標的變化應作為運動員體能儲備和疲勞程度評定的重要指標,在評定過程中注意考慮訓練階段和訓練內容,綜合評定后進行訓練調整或是進一步密切觀察。
2.3 、對于摔跤項目最大強度的專項訓練方法,研究表明實戰對抗為最大強度訓練,其次為快速訓練方法、車輪戰、循環力量。因此,在賽前沖擊最大強度訓練手段應以實戰對抗為主。
2.4 、專項耐力訓練最佳訓練內容的各項關鍵技術值應為車輪戰,10人30秒輪換,4組,間歇時間5分鐘。
2.5 、充分認識身體素質訓練對技、戰術的影響和作用。身體素質力量是基礎,速度是保障,技、戰術是關鍵。所以說,摔跤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角斗中,沒有很好的體能做基礎,使得速度提高不上來,技、戰術也運用不上。我國有好多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技術看上去很好,做的也非常到位,但在重大的國內比賽和世界性的比賽中,尤其是在和一些歐洲摔跤選手對抗時,總是戰勝不了對手,歐洲國家的摔跤運動員的身體非常強壯,力量大,身體素質和專項能力比較好,所以,我們同他們拼到最后時總是輸在“體力”上。這些都是我國國家隊出訪回來后總結出來的一些原因。因此近幾年來,從國家隊到地方省隊,都開始對專項能力訓練,專項力量訓練,綜合素質訓練和技術訓練練習的比例進行了調整。不允許重技術,輕體能的訓練再發生,應兩者都必須兼顧。從摔跤項目特點和規律上提高到一個新的認識。從本項目在世界發展趨勢和比賽規則的不斷變化上來看,我們應該科學的,合理的安排好訓練計劃。
2.6 、訓練計劃的設計, 對于摔跤教練來說不只是給助手們發號施令,它也為運動員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機會。訓練計劃的設計必不可少,經過精心設計訓練會變得有條不紊而事半功倍。將整個訓練過程分為六個部分:準備活動,專門練習,發展技巧,對抗,分組練習和整理活動。
運動生理生化指標監控體系能夠準確反映運動員的生理機能狀態、疲勞程度,能夠有效反映出訓練效果和時效性。教練員應加強對生理生化指標監控的重視程度,有效利用科學數據并根據訓練特點規律和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在訓練計劃的制定、訓練內容的調整和訓練方法手段的選擇上也應該注重訓練監控指標的參考價值,真正提高訓練的科學化、合理化、實效化。
[1]左風瓊,李為民,王航燕.孔雀綠比色法同步測定紅細胞溶血液中Ca2+-ATPase和Na+,K+-ATP活性[J].華西醫科大學學報.1995,26(2):230-233.
[2]Shanmugasundaram KR,Padmavathi C,Sujatha Acharya et al.Exercise-induced cholesterol depletion and Na+,K+-ATPase activitives in human red cell membrane.Exp Physiology.1992,77:933-936.
[3]石紅,馬志軍.摔跤運動員心理自控能力訓練的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