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政(西南大學 重慶 北碚 400715)
我國參與羽毛球運動來達到健身目的的群體數量日益巨增。同時也出現了大量關于羽毛球運動損傷的研究,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羽毛球運動特點本身的問題,缺乏較全面的認識;本文主要從羽毛球運動的運動環境、部位、原因、預防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全面降低羽毛球運動中損傷的發生率。
對西南大學常在室外標準水泥羽毛球場上比賽的業余愛好者進行抽樣調查,運動年限1至3年,其中男生20人、女生10人,共30人。
2.2.1 、文獻資料法
分別在西南大學圖書館資料室以及中國期刊網、中國科技數據庫等進行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內容的文獻資料查閱和收集工作。
2.2.2 、觀察分析法
對研究對象的動作技術進行觀察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2.2.3 、訪談法
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發生損傷的部位進行訪談找出原因,來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羽毛球運動中常見的損傷部位主要表現為:肩關節、腕關節、腰肌勞損、膝關節、踝關節和跗跖關節較常見。本研究得出以上幾個部位的損傷高達全部損傷的85%以上,而其余的幾種較嚴重的損傷為15%左右。
3.1.1 、踝關節的損傷
研究數據統計,在羽毛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為所有損傷的40%踝關節損傷多為踝關節周圍韌帶的過度牽拉。因為踝關節是人體運動的重要樞紐及承重關節,統計得出結果踝關節的損傷在研究對象中受傷概率為最大。主要原因是支撐落地腳不穩、技術動作不規范、帶傷練習,起跳動作錯誤及準備活動不足等。在羽毛球運動中,迅速移動、跨步支撐、起、跳、落地都需要用到踝關節,踝關節的結構和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和技術不良等原因則決定了羽毛球運動中發生踝關節損傷的必然性。
3.1.2 、肩關節的損傷
統計表明肩關節的損傷概率為45%,但不同的是肩關節的損傷主要是發生在運動年限較長、且男性愛好者中較多,常進行業余比賽的研究對象。肩關節的損傷主要有肩袖損傷和肩周炎兩種。肩關節損傷是在羽毛球運動中最多發的一種損傷,這是由于在羽毛球的專項技術中,主要是80%以上的動作都需要有肩關節的參與才能完成。由于擊球技術需要上臂向右(左)上力抬起,肘部領先,前臂自然后擺,手腕后伸,前臂快速的內旋帶動手腕的屈伸鞭打發力的過程,在這樣肩關節進行重復無數次同樣動作時,使得構成肩袖的肌肉處于離心性超負荷較大狀態時從而發生急性的肩袖損傷,對慢性損傷的肩周炎,主要是長期性的技術動作錯誤和對關節的反復摩擦而造成。
3.1.3 、腕關節損傷
腕關節的損傷常見于有一定運動經歷、運動年限較長的業余選手。由于羽毛球的技術要求,基本每一個動作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和外展的動作,接著是不同的技術要求手腕快速背伸、閃動鞭打擊球或手腕由后伸外展到內收,內旋閃動扣殺擊球壓手腕,手腕在這種快速的反復后伸,鞭打動作中,還不斷做出不同角度,外旋及屈收動作因而手腕部的薄弱環節三角軟骨盤不斷受到旋轉造成損傷,特別是在大力殺球的練習中更是增加了腕關節損傷的發生。
3.1.4 、腰肌勞損
腰部損傷此傷系指腰髖部肌肉、筋膜、韌帶或椎間關節等軟組織損傷,俗稱“腰肌勞損”。腰肌勞損主要發生在激烈的羽毛球比賽中,較易發生在擊球手臂的同一側,在羽毛球運動中患有慢性腰痛者,大多屬于此病約占60%,占整個羽毛球運動損傷的11%左右。羽毛球運動的技術特點,要求腰部處于不斷屈和伸的過程中(如:后場頭頂高遠球、扣球等),只要練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技術欠缺被對手調動時無法回到良好的位置擊球而處于被動位置強迫身體扭轉擊球便會導致腰部肌肉拉傷,數據統計10%的腰部肌肉的損傷屬急性損傷居多。
3.1.5 、膝關節損傷
膝關節承受著人體的90%以上的重量,是身體的主要支柱。在羽毛球的運動中不斷的快速奔跑、跳躍使得膝關節處也是容易受傷的一個關節。膝關節的多見于經常進行比賽的愛好者,女性愛好者較少發生。由于羽毛球運動中經常會出現反復的在短距離內,瞬間變向、急停、側身及前屈、后伸、起跳、跨步、后蹬,膝關節的穩定裝置不斷承受劇烈牽拉力或某個動作不協調和過度用力、過度疲勞常常容易引發膝關節的急、慢性損傷;女性愛好者較少發生的原因是以輕微運動為主,基本不進行高強度、大運動量的比賽。膝關節的損傷一般來說較難以發現,只是感覺不適感,一般在天氣轉涼時才能感覺到有輕微疼痛或不適。
3.1.6 、其他損傷
統計表明其他部位的損傷常見于腳趾受傷、痙攣占總比例的15%左右。這兩種損傷發生的幾率較高,羽毛球運動有較大影響。
3.1.6.1 、跗跖關節的損傷:主要是由于在地面不平而導致的,業余愛好者造成此關節損傷的幾率僅低于踝關節的損傷,因為每個跗跖關節關節周圍的韌帶較薄,當向前移動結合滑步動作步法時,在不平整的地面就造成了跗跖關節的損傷,拇指跗跖關節損傷較多。
3.1.6.2 、痙攣:由于長時間運動經歷的中斷使得體質逐漸下降,在羽毛球練習時當運動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后,由于機體運動能力的儲備不足,運動量的加大導致有機鹽(鈣離子)的丟失而發生痙攣。
3.2.1 、持之以恒,提高身體素質
眾所周知體質的強弱通過運動是可以改變的,常常可以通過多項體育活動、游戲比賽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促進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從而使身體更加強壯、靈活。身體素質的逐步提高,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也隨之減少。只有加強了身體素質訓練與正確的技術動作的結合,才能避免羽毛球運動中損傷的發生。
3.2.2 、科學、系統的安排準備活動
觀察表明,活動90%以上業余愛好者不做準備活動或者很隨意。高強度的羽毛球運動準備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運動負荷要根據練習內容或比賽的情況因時間、場地、氣候等因素而定,并要注意運動員各自的身體狀況的特點,特別要注意易傷部位的活動,常常應加強保護。
3.2.3 、需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
掌握羽毛球運動的技術動作及步法、合理的擊球點、恰當的發力在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后,同時要提高羽毛球的意識這樣才能提前選擇合理的擊球點并掌握好用力的力度,才不會出現被動擊球用力過猛或失重心而造成各關節、肌肉的損傷。
3.2.4 、注意運動中使用護具或增強力量來保護特殊部位
練習或比賽中使用護腕,避免肌肉用力過猛而造成各關節損傷,從而更好地保護各關節,經常性的進行力量練習有助于與技術的協同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關節、肌肉的力量減少損傷的發生。
本研究認為,練習者應掌握系統性的準備活動知識,比賽時應注重之前的準備活動。個體需全面、協調的發展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運動練習的經常性;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是活動中能夠協調的完成動作的保證;除此之外,在進行羽毛球運動環境的選擇不可忽視,避免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練習。
[1]朱紅軍,安濤.業余羽毛球愛好者肘關節損傷的成因及預防[J].華中帥范大學學報.
[2]劉川.羽毛球運動損傷的原理與預防措施[J].廣西玉林市體育運動學校.
[3]李漢波,陸建鋒.羽毛球運動中常見運動損傷及頂防措施[J].廣州體育學院.職業教育.
[4]王步標,華明.運動生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5]李世昌.運動解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6]楊恒,王家彬.新編羽毛球教程[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7.
[7]趙凱.大學生羽毛球運動常見損傷的預防措施[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