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 黑龍江 150001)
拓展訓練也稱“外展訓練”,其英文名稱Outward Bound。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海軍的海上訓練課程,在海軍用語中原是“出港船只”的意思。拓展訓練是與傳統的認知教育不同的體驗式教育活動,是體驗式教育在中國特定環境中的產物。它是一種適用于現代人和現代組織的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手段,利用戶外自然環境,借助于精心設計的活動項目,以戶外活動的形式讓參與者進行體驗,在應對挑戰過程中磨練意志、挖掘潛能、完善心理和人格、熔煉團隊精神,從中感悟出活動所蘊含的理念,通過反思獲得知識改變行為,實現可趨向性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
拓展訓練是一種全新的學習訓練方法。它不是簡單的體育與娛樂的疊加,它的實質是一種以項目活動為載體的現代教育模式。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1 、綜合活動性。拓展訓練的所有項目都以體能活動為引導,引發出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交往活動,有明確的操作過程,要求學員全身心的投入。
1.2 、挑戰極限。拓展訓練的項目都具有一定的難度,表現在心理考驗上,需要學員向自己的能力極限挑戰,跨越"極限"。
1.3 、集體中的個性。拓展訓練實行分組活動,強調集體合作。力圖使每一名學員竭盡全力為集體爭取榮譽,同時從集體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體中顯示個性。
1.4 、高峰體驗。在克服困難,順利完成課程要求以后,學員能夠體會到發自內心的勝利感和自豪感,獲得人生難得的高峰體驗。
1.5 、自我教育。教員只是在課前把課程的內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項向學員講清楚,活動中一般不進行講述,也不參與討論,充分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即使在課后的總結中,教員只是點到為止,主要讓學員自己來講。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1.6 、通過拓展訓練,參訓者在如下方面有顯著的提高: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學習欣賞、關注和愛護大自然。
根據上述提到的拓展訓練的特點就決定了他與傳統項目之間存在較大的優勢。相對與傳統項目和教學模式來說,拓展訓練能夠更好地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生的個性需求,不再是以往的填鴨式教育方法,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強,有很強的辯證邏輯思維, 個性上也比較趨向自主和獨立,不愿意過分依賴于教師。拓展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促進個性發展,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實行體育鍛煉,以全面發展和提高所學的運動技能水平,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并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拓展訓練可以通過剖析體育運動原理和相關的社會現象、問題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讓這項運動為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個性的形成做出貢獻。
傳統體育教學越來越受課堂和校園的局限,不少大學生流露出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的體育課枯燥單一,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興趣發展。“拓展訓練”作為新型的體育課項目,不僅突破了體育課程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封閉式格局,還為體育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和完善了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將拓展訓練引入高校公共體育順應了改革的趨勢。
素質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中的重點,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拓展訓練課程設計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自我教育,教師在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拓展訓練這種教育方式符合當前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對推動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具有積極的影響。
目前我國高校的公共體育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無論是項目設置,還是組織教法,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都已經顯得落后、單一,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將拓展訓練這一新興項目引入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創新意識,還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于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意義。拓展訓練引入高校是切實可行的,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符合教學改革的目標,而且高校體育教師完全能夠適應拓展培訓的需要。學校在引入拓展訓練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說要與自己學校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一致,培訓項目的設置還要循序漸進,拓展訓練要及時回顧和總結等,這都是學校引入拓展訓練需要注意的地方。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有更多的像拓展訓練這樣的新興項目引入普通高校,只有從不斷的更新中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1]錢永健.拓展訓練[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
[2]陳英榮.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課程的思考[J].科技信息.647-648.
[3]毛振明.學校心理拓展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4]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