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及教育自身的發展教育的價值觀、質量觀和發展觀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身體健康,有好的體質。大學生即將走出校門踏上工作的崗位,這就顯得,在大學生必須鍛煉自己的身體,培養自身的品質和毅力,這就顯得高效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極為重要了。
高校公共體育課,雖然近些年在培養大學生素養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針對高校特別是普通大專院校的學生來說,體育課的設置還存在很多問題,有的甚至是形同虛設,發展可謂滯后。
對于大學公共體育課,很多學生認為,他只是保障自己修滿學分,實現順利畢業的推手,在體育課上學習不到實用的知識,有的學生對待體育課的態度十分的消極,他們認為體育課可以說是可有可無。殊不知,體育課對他們潛在素質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部分高校體育教師也沒有形成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有的認為體育課就是休息課,在教學上也不上心,不能好好地按照教學大綱教學,不能落實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一些新的理念。對體育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而導致的教學思想的落后,這是高校公共體育課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一份來自貴州6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課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其中5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都沒有教材,教學內容由教師自行選定。這些都表明目前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的開設還遠不盡如人意,體系結構相當不完善,普及度也自然不會高。在普通高校,根本就沒有校本研究和創新可言,可見高校公共體育課運用的教材不但陳舊而且具有“復制性”的特征,其發展十分滯后。
在我國,很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設置為選修科目,并且課程多為一些大學生都會的體育項目,在課程開設上沒有任何新意,有的還流于形式。公共體育選修課一般為每周1-2課時,部分高校對上課要求不嚴格,上課中,學生厭學、逃課的現象十分嚴重,教師脫課的現象也經常出現。由于公共體育課課時待遇較低,大部分高校體育老師都不愿意上課,所以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呈現很大的隨意性。
公共體育課一般是幾十人以上的大課,大多高校不可能為每位學生準備當堂練習的體育器材,對于一些高檔的體育項目,如高爾夫一些學校是無能力開設的。對于籃球、足球、羽毛球等課程,學校也是缺乏相應的體育器材,課堂上很多同學共用一個,不能實現體驗式教學,得到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
高校公共體育課發展滯后的因素有其內因也有外因,但無論什么原因,只要我們按照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和培養的目標,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著手,我們相信高校公共體育課一定會獲得飛速的發展。
高校公共體育課是我國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體育教學為媒介進行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思想塑造為目標,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全體師生一定要高度重視體育教學,改變傳統思想,體育教學作為高校培養人才,鍛煉人才的課程,一定要發揮自身的實際作用。
要想實現高校公共體育課教育教學的健康快速發展,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構建相應的機構建設是十分必要的。這樣的話,它使高校教育管理部門的意圖,通過規章制度得到貫徹實施,讓高校公共體育教育能有法可依。學校應當設有一位校級領導來管理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并且有固定的經費投入,制訂相應的管理目標,保證公共體育教育課堂的各項實踐活動常年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明確教育評估內容,為其體育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和動力,長此以往,體育課一定會獲得長足的發展。
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教學面向的是每一位在校的大學生,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認真分析每一位大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特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到應有的知識,鍛煉到自己的身體,在思想和情感上都能有所升華。在選擇教材或編寫教材時,應考慮大學生的特征和現狀,結合學生現有的體育基礎。同時,還要立足本土文化,兼收世界各地精華,創作校本課程,以此為立足點,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1]郭志強.高校體育發展滯后的質疑和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1).
[2]付群.高校大眾藝術體操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J]體育時空,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