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星
(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浙江 紹興 312000)
深究現代學校的質量競爭,其實質是人才的競爭,而更深層次的則是文化的競爭。大凡名校,總是有著其文化所彰顯的精神和氣勢。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創造并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既是全體師生在教育、教學和生活的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同表現出來的一種有一定意義內涵和品位指向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又是學校傳統、辦學思想和校風校貌的綜合體現。同時,校園文化也是展現校長教育理念和文化使命、昭示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校園文化對外具有鮮明的個性,對內則以正確的導向引領、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范學生。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一流的學??恳涣鞯奈幕杏?/p>
一、禮儀特色教育在職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中等職業學校,學校校園文化更是舉足輕重、至關重要。職校形象靠文化塑造,職校招生靠文化吸引;職校發展靠文化給力,職校愿景靠文化催生。職校應拿什么來建設既有中職特色又有獨特風范的校園文化呢?從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全面育人、提升素質的目的去考量,則應當基于以下兩點。一是必須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有利于學生順利就業及就業后的發展;二是必須緊密結合中職學生的思想實際、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健康成長。因而我認為,若將禮儀特色教育全面融入職校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項并由此讓“禮儀”成為職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則十分有利于實現以上目標。這是因為:
1.禮儀特色教育能讓中職學生順利就業發展。當前現代企業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形象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求職應聘時,用人單位除了看求職者是否具備專業知識和潛力外,還要看求職者包括言行舉止在內的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實行禮儀特色教育有利于培養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能夠提高學生融入社會和立足社會的能力,讓每個畢業生都擁有一種“陽光、禮儀、責任感”的求職金名片,從而整體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施行禮儀特色教育,形成校園禮儀文化以后,學生會在具備文化教養、審美能力、責任意識和感恩情懷的基礎上,以實際行動規范自己平時學習和生活的行為,尊重他人,立志回報家庭和社會。于是,學生不但會通過文明的行為和言語等完善個人形象,而且會以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煉就嫻熟、精湛的專業技能,并關注行業發展的新態勢及新技術。此種難能可貴的良好習慣一旦養成,將會促進學生就業后的終身發展,能讓學生終生受益。
2.禮儀特色教育能讓中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當前仍處于“普高熱”的現狀下,中職新生中有不少是因為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而無奈選擇了職校。學生大都有消極自卑、怕學厭學、散漫任性和自控能力差等諸多心理問題。同時,中職新生中單親家庭子女、留守子女、貧困家庭子女所占的比例較大。這些學生由于缺少家庭的溫暖與親情的關愛,性格內向、孤僻,行為習慣差,感情脆弱,有逆反心理等。由于禮儀特色教育能讓學生既尊重別人、同情他人,又增強自愛、樹立信心,同時滋生和推動學生之間的互助、互愛,因而禮儀特色教育在培養中職學生的健康心理,讓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秉性等方面十分有效。這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會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無疑能使他們較快地走出失敗陰影,逐漸成為既具內在修養又具外在魅力的受社會歡迎的文明人。
由以上可見,禮儀特色教育在職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不可或缺,而且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
二、通過全面、系統、持久的禮儀特色教育,讓“禮儀”成為職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在校園環境上營造文明禮儀教育的濃厚氛圍和文化氣息,諸如在校內公共場所展示關于禮儀的名人名言、警示標語、書法佳句,并讓進入校門的電子大屏幕上每周更新禮儀規范宣傳語等以外,還要通過全面、系統、持久的禮儀特色教育實現讓“禮儀”成為職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施途徑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遵循活動性原則,開展禮儀教育系列主題活動。中職禮儀特色教育系列活動可分為四大類,即全校性主題活動、專業學區專題活動、日常禮儀操活動、學校與企業的聯合活動。以上也都是中職禮儀特色教育的實踐活動。其中全校性的圍繞禮儀特色教育所開展的各類主題活動,如可舉辦“古人、名人禮儀”故事會或講座,開展中華傳世經典名著誦讀、“文明禮儀知多少”知識競賽、禮儀情景劇或小品展演、青春形象大賽等活動。要通過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體驗、感知文明禮儀的魅力,并將由此接受的信念和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品格。專業學區的專題活動由學區自行設計和安排,內容包括將文明禮儀知識應用于解決涉及專業的有關實際問題、創設專業禮儀情境讓學生即興表演如何把文明禮儀付諸實際行動等。還可自編日常禮儀操在每日課間進行,各專業禮儀操以公共禮儀操為主,再另加與專業相關的禮儀操,如商務禮儀、電腦電器修理服務禮儀、餐(飲)旅(游)禮儀等。而學校與企業的聯合活動則運用校企合作機制由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商定。
2.遵循習慣性原則,制定落實禮儀養成教育制度?!岸Y儀”一旦成為個人的習慣,也就成了一個人的最基本的優良素質之一。這就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長期、反復的教育和培養,使學生真正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文化素養和由內而外的行為習慣。為此,職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禮儀養成教育制度,這不但能確保學生把對禮儀的認知轉化為行為,再由行為養成習慣,而且是禮儀特色教育健康有序地順利開展的有效保證。這一禮儀養成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可由學校自編,包括中職學生在校禮儀、中職學生在家禮儀、中職學生禮儀“三字經”、社會與職場禮儀等。其中中職學生禮儀“三字經”不僅朗朗上口,更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和儒家禮儀思想的精髓。學生平時朗誦中職學生禮儀“三字經”,定期參加“三字經”背誦PK賽,將對修身養性、養成良好習慣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3.遵循就業性原則,模擬職業場景進行禮儀實訓。職校各專業學區在二年級的第二學期都可模擬就業招聘現場進行禮儀實訓和模擬專業工作崗位進行禮儀實訓。同時,還可模擬企業情景進行禮儀演練。例如餐飲旅游類專業設置賓館客房、酒店餐廳等模擬的職業場景,由學生輪換扮演服務生、領班、部門經理和顧客(賓客),而商務專業則設置銀行柜臺等模擬職業場景,由學生輪換扮演柜員(出納或會計等)和顧客;然后按照正常的職業工作過程進行情景演練,即由扮演顧客(賓客)的學生按照教師設置的突發事件及該事件中相應的各種問題開展情景表演,表演后再由師生共同評議相關學生在正常工作過程中處置突發事件中和解決相應問題中的禮儀言行是否正確、態度是否妥帖和得體(包括文明禮儀用語的使用,站姿、坐姿、衣著邊幅、微笑、點頭等體態言語的使用和講話態度、音調、節奏等)。此外,還可擇時進行模擬“就業招聘會”禮儀賽、“模擬職場”禮儀賽等競賽活動。
4.遵循開放性原則,安排學生進入社會實踐鍛煉。要在學校、家庭和企業實習單位互動下,通過有機延伸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內容與不斷創新活動的形式,引導和有計劃安排學生融入社會實際環境中,增強他們在各種開放的社會活動中的感知與體驗,從而使禮儀教育凸顯中職特色。在開放性原則下,要讓學生到社會中去,學生或是擔當志愿者,在各種志愿服務中展示和實訓禮儀;或是到社區去,以自己的專業技能為社區居民服務,并在服務中展示優良的禮儀風采;或是到企業中去,在崗位實習中展示和實訓禮儀。對于后者,還要關注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的密切交流,尤其是禮儀文化,力求企業的特色與學校的特色二者兼顧,融洽貫通,讓學生學到更加實用、更加鮮活的禮儀知識和禮儀行為。同時,還要讓學生到那些有學校歷屆優秀畢業生所在的企業中去參觀訪問或實習鍛煉,并在實地請歷屆優秀畢業生以現身說法、現場講解的方式向學生們介紹自己禮儀習慣的養成過程和在就業后工作中由此產生的熠熠光彩。學弟學妹們會感到格外親切,更具有榜樣性和說服力。
我校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途徑及方法的實踐,已在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等各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實踐證明,學生在接受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過程中,不但會潛移默化地將外在的禮儀規范及其行為轉化為自己的內在需求并進而轉化為自己的道德修養,而且能以“尊重”為價值導向,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出良好的人際環境。這就促進乃至確保了讓禮儀文化成為職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人與人相互尊重、包容、合作、團結、互助的群體精神,自尊、自立、自強的獨立精神,公平、公正、誠信、敬業的職業道德精神便會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職校校園也就能真正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生活、工作和奮斗的和諧、快樂的精神家園。
[1]劉青.中國禮儀文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
[2]金正昆.現代禮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楊淑英.推行文明禮儀教育 切實提高學生素質[J].教育探索,2010,(1).
[4]穆廷云.對中學生禮儀教育的內容與措施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