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健
(南京曉莊學院 教務處,江蘇 南京 211171)
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路徑
蔡華健
(南京曉莊學院 教務處,江蘇 南京 211171)
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本文從地方院校開展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意義出發,指當前地方院校在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總結出適合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路徑和對策。
地方本科院校 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 培養路徑
對大學生進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新方向和新熱點。近年來,內地高校紛紛開展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計劃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旨在培養大學生獨立、創新、合作的精神和能力,這是高校主動適應社會、教育、科技發展趨勢的一項教改試驗。
但內地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因開展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起步較晚,同時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條件有限,所以如何開展好對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訓練,還是一個難點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同時對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務界定為:“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币虼?,在全日制本科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職責所在。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通過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模式,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有著多重意義。
(一)有利于樹立本科生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良好道德觀。
對本科生進行科研創新訓練,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自主選題、設計、社會調查、項目論證和撰寫項目結題報告等環節,樹立科研創新意識和科學研究精神。
此外,當今社會分工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細化程度,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學科交叉縱橫的趨勢,高尖端科技不再僅靠單兵作戰就能解決。因此,大學生通過團隊模式的科研創新訓練,強化與他人的合作,可以建構謙虛、包容、共享、務實、協作共贏的處世觀和道德觀。
(二)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內化,學以致用,激發學習積極性。
當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大量學習精力花在了各類等級考試上,而弱化了自身專業知識的建構。同時,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上跟不上社會需求,學生對專業課程興趣索然,學習積極性較低。
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結合專業學習,參與科研創新訓練,改變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僵化模式,把科研創新訓練環節引入到教學中,豐富教學形式,能讓學生親身感受發現和探索知識的樂趣,內化專業知識,并學以致用,學有所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有利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銜接和過渡。
當前地方院校對于本科生的培養和考核,基本以課堂授課和考試分數為主,在學生科研創新素養上未能有深入體現;而研究生的考核方式則比較多樣化,且基本以科研工作量和發表論文的考查方式為主。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的這種差異,導致地方院校的本科畢業生讀研后科研能力后勁不足。
要解決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銜接不暢問題,地方本科院校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入對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環節,培養學生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可以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接軌。
(四)有利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增進師生的交流溝通。
教師的教育觀念對教學活動的成效有著重要影響。地方本科院校實施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指導老師通過對學生科研創新訓練項目的指導,其自身會對教育理念和對人才的培養目標產生新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同時,師生在專業、學術、科研領域進行交流協作,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進雙方的理解與溝通。
從各地地方本科院校的實踐看,當前制約地方本科院校開展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第一,對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第二,地方本科院校缺乏相應的激勵和評價機制。
第三,地方本科院校在師資力量、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上無法滿足相應需求。
(一)改革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科研創新訓練模塊。
科研創新活動是一個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對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也要循序漸進,分層次、有步驟地進行。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強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首先要改革和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對學生進行科研創新訓練的模塊,形成一個系統的培養方案??梢圆扇“凑漳昙墑澐值摹胺蛛A段、分層次”模式,逐步推動學生科研創新訓練步伐和層次,如對大一學生主要以人才培養方案中科研創新訓練模塊的宣傳為主,鼓勵他們在從一年期下學期起參與到高年級學生的科研創新訓練項目中來;對二、三年級的本科生,鼓勵和引導其申報、參與校級、省級的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對大四學生,以完成較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為科研創新訓練的主要要求。
(二)優化配置師資力量,實行導師制。
地方本科院校受地域、經濟等制約和限制,在院系、專業、師資的規模和質量上參差不齊,尤其是在教師的科研水準方面,地方本科院校還存在較大不足。
因此,為使盡可能多的學生獲得均等的科研方法訓練,地方院校需要優化配置師資力量,整合學校的教師隊伍,發揮校內外見實習基地優勢,邀請和吸納校外專家,組成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導師團隊。
在師資配置上,可以以院校學術委員會為基礎,吸收科研經驗豐富、科研成果多的一線教師,組建導師隊伍。同時,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術導師”,允許部分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通過導師制模式,讓優秀師資力量承擔起對專業學術基本科研方法、科研訓練普及推廣的職責和任務。
(三)重視科研創新能力與課堂教學有機統一,將科研創新訓練日常化。
地方本科院校多是以教學為主的院校,要達到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最大效果,最可行的辦法是通過將課堂教學與科研能力有機統一的模式,推進這一模塊的建設。
在具體操作上,可以打破以往單一的課程模塊,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開設通識選修課,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把科研思想、科研方法融入課程教學中,向學生介紹科研發展趨勢,并適當同學生討論一些前沿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科研創新訓練,逐步推進科研創新訓練日?;?。
(四)建立激勵和評價機制,激發師生參與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熱情。
從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開展情況來看,如何設計激勵和評價機制,增強師生的參與動力,需要地方本科院校認真考慮。
從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創新訓練的積極性看,地方院??梢詫⑴c科研創新訓練的學生予以一定的科研創新學分獎勵,在獎學金評定中增加科研創新獎勵模塊,還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年一度的“科研創新之星”評選,充分發揮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雙向杠桿作用。
對教師和院系而言,地方本科院校應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積極性,應將教師個人科研與參與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納入同一層面上加以考核。可以對在指導學生科研創新訓練中涌現出來的優秀指導老師和院系,給予一定的工作量補貼,對取得一定成績的教師,在年終科研工作量認定中予以一定的認可。
(五)逐步拓寬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覆蓋范圍。
從地方本科院校的實踐看,由于其開展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起步較晚,覆蓋的學生數還很少。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只有1/3左右的同學在大學四年中接受了這一訓練。
為此,地方本科院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應根據院校實際,逐步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進一步擴大科研創新訓練受眾范圍,充分挖掘和引入社會資源,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接受這一鍛煉的機會。
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是一項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也是大學本科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對地方院校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地方本科院校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而大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更多的研究和投入。
[1]崔林開,胡艷紅.地方本科院系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的初步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9):117-118.
[2]耿丹.淺談地方高校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92-93.
課題項目:南京曉莊學院2009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的實踐探索——以南京曉莊學院為例”(2009JYKT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