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丹
(沈陽市裝備制造工程學校,遼寧 沈陽 110000)
2008年年底,教育部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和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新一輪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方案正式出臺。從教學大綱看,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有較大調整,課程的整合力度不小,教學內容更符合“三貼近”原則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應該在教學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原理”對學生的吸引力,真正學“活”理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著教師所提供的案例進行分析、評判和討論,得出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而深化對相關“原理”的認知和系統掌握,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新課程既注重哲學基礎知識和人生哲學基礎知識的完整性,又注重貼近學生,面向學生的人生實際問題。哲學基礎知識涵蓋了物質觀、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等;人生哲學涵蓋了人生選擇、人生態度、人生實踐、人生關系、人生價值等。在理論部分的課堂教學中,引入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件,通過對事件的評析和討論,學生在研究典型案例的過程中加深對哲學知識和人生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環節包括:一是選擇典型案例材料。選擇符合哲學課程教學要求的案例是成功組織案例教學的關鍵,選擇的案例必須具有真實性和針對性。教師要充分做好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掌握案例的詳細背景知識,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二是向學生介紹案例,做好啟發、引導工作,讓學生獨立分析。要求學生在了解案例的過程中,結合相關理論知識,深刻分析案例。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允許發表不同看法,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因勢利導地啟發學生在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掌握正確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三是對案例進行總結。總結不僅使討論中暴露出的問題得到及時修正,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認識,而且可進一步加強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
哲學基本原理和人生理論,只能靠理性思維來把握,所以它往往給學生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因為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還未建立,很難直接接受抽象的哲學原理。
而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彌補“原理”課程理論教學的抽象和枯燥,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直觀化、感性化,使學生樂于理解和接受,從而提高課程的課堂吸引力和教學實效性。這是因為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把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圖像等多媒體綜合為一體來輔助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將搜集到的教學素材經過電腦制作、加工之后,就可以成為非常好的多媒體課件,把教材中靜態的文字變成可感知的生活場景和生動畫面,就可以克服“原理”在課堂教學中的局限性,開闊學生的視野,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充分利用影視資料,開展電化教學,組織學生觀看與教學有關的電影、錄像,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實踐運用。當然運用多媒體授課要把握好“度”。教學進度的節奏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課堂容量也要做到適度,保證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通過大量信息資料來加深對抽象理論的認識。
課堂討論是在教師主導下,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教”與“學”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搞好課堂討論要抓住幾個主要環節:一是根據教學內容確定討論題目。討論題目最好是與現實經濟生活密切相關、有利于學生利用哲學原理展開思維活動或者是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重點、難點問題,二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利用網絡、報紙、雜志查找資料、撰寫發言提綱。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功能,即指導人生。三是選幾名代表在課堂上發表本組觀點,各組之間進行課堂討論。討論的過程是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從不同層面用所學知識辯證認識某一社會熱點問題的過程,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而且可以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由教師進行討論總結。討論總結是一個重要環節,在總結過程中,既要肯定學生發言中的創新思想,又要指出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養成用哲學思維來探索現實問題的習慣。
在每次課結束前3分鐘都給同學自由演講,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安排好,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很喜歡這一環節,在第一次課的時候就跟學生講清楚,演講的內容,一定要積極健康向上,學生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這在平時成績中占20%,由于班級人數比較多,不是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因此就要按照學生自愿報名的先后順序的原則進行這項活動,后來到結束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由于報名晚,而沒有機會演講,他們覺得很遺憾,這項活動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能力,鍛煉了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能力,而且通過學生演講,大多數學生包括教師獲益匪淺,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有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汶川地震發生后,自己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給大家制作了一個視頻,主要內容就是通過一些遇難同胞的圖片,展現身邊老師和同學對四川的遇難的同胞所展現的愛心活動,當時將所有同學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大屏幕上,激發了學生的愛心。而且我還發現通過課堂演講,雖然每個同學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他們確實得到了鍛煉,主要是一些學生站在講臺上特別緊張,甚至忘記原本準備非常充分的演講材料,這時我就會讓其他同學給他們以掌聲鼓勵,緩解他們這種緊張的情緒,我相信通過演講學生得到了一次心理上的鍛煉。對那些沒有機會演講的學生要求他們交作業,但是交作業的成績不可能高于演講的同學的最低成績,這樣更加激發了學生報名演講的熱情,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對于交作業的同學,為了防止部分學生到網絡上隨意抄襲,失去作業的意義,所以就讓他們寫一些自己的真實感受,如:寫《叢飛其人》的觀后感,或者運用所學的理論分析當今社會熱點問題。在演講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識、分析現實問題,有利于學生對一系列社會現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總之,這樣的教學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真正實現樹立和培養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和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和解決人生發展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用哲學智慧照亮中職學生的人生道路。
[1]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2009.
[2]哲學與人生.教學大綱,2009.
[3]王霽.“哲學與人生”新課程開發思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德育教育教學研究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