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芳
(會寧縣郭城鎮郭城小學,甘肅 會寧 730726)
只有關注課堂細節,特別是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有效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是一個個鮮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與對話,動態生成是它的重要特點。在整個教學進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教師預料不到的情況和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雙“發現”的慧眼。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情況,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所以課堂上會發生偶發事件,甚至會出現比較尷尬的場面。但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忽視這樣的細節,一個勁地奔向自己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關注教學細節呢?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精辟地道出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讓我們牢記這句話,在課堂上適時、靈活、有針對性地運用精湛的評價語言,營造一個個優化的教學氛圍,開啟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
老師在課堂中要及時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針對課堂生成,用合適的評價語言激勵學生的閃光點,指出不足。不過在糾偏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改正,從而真正發揮評價語言的激勵、診斷和導向的作用。
如:一位教師在耐心地聽完一個朗讀課文的學生發言后這樣評價:“你讀書的聲音真響亮,又吐字清楚,真是打動了老師的心,如果語速再放慢一點就更美了,老師相信你下次讀書一定能做到的,是嗎?”說完,還撫摸了一下學生的頭,示意他坐下。這位老師用準確、具體的語言肯定和贊美了學生在朗讀中的優點,讓學生知道了只有吐字清晰、聲音響亮、語速合適的朗讀才能打動人心,還輔以撫摸的動作來傳遞自己對學生的關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樂于接受這種評價語言,而且從中受益。
課堂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對學生肯定的、鼓勵性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愿望。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更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及時對他們的“閃光點”給予鼓勵性評價,給他們上進的信心和勇氣。
如在教學詞語認讀時,請一個孩子站起來讀詞語。結果這個孩子把其中的詞語“你們好”念成了一個個的字,就變成了“你”、“們”、“好”。很多孩子哈哈笑起來,個別小朋友還叫了起來:“她不會讀詞語。”站起來的學生立刻臉紅了,低著頭不出聲。此時,我親切地對那學生說:“不要緊,你已經把字念得很準了。讀詞語時,如果能把這幾個字快速連起來,中間不停頓,那就對了。”說著示范讀了一次,果然那孩子馬上就把黑板上的三四個詞語念得又準又好。“一教就會,真聰明。”我豎起大拇指表揚了她。很多小朋友向她投去了羨慕的眼光。那孩子坐下,坐得端端正正,臉上洋溢著自信和高興。
我的評價語言簡簡單單,卻又是那樣真真切切,充滿人文關懷:“不要緊,你已經把字念得很準了。”教師的評價語言里透著對孩子的尊重和關懷,給了孩子能把詞語讀好的勇氣,保護了她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一教就會”這四個字無疑是對那孩子的最高獎勵和評價,卻沒有絲毫夸張和做作。我認為那一刻,孩子一定是幸福的。從此一定會更喜歡語文,更喜歡語文課堂。反之,如果老師批評她連詞語都不會讀或是馬上換其他學生讀詞語,那么這孩子又將是怎樣的心理呢?
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得到成功的滿足,提高學習的興趣,更能促進師生交流與溝通,如果老師們能夠練就一口簡練、準確、清晰、豐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就等于掌握了一件“披荊斬棘”的武器。
在一次公開課《燕子媽媽笑了》中,執教的張老師板書時由于粗心把“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寫成了“冬瓜的皮上有細皮,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聽課的幾十人還有全班同學都笑了,笑了足足有三分鐘時間,張老師不知所措了,不過她很快就抓住了這個生成性的“笑”對全文展開,這個“笑”和課題《燕子媽媽笑了》中的“笑”意思一樣嗎?學生很快回答:“不一樣。”燕子媽媽開心地笑了,是因為小燕子經過仔細觀察,終于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張老師她有駕馭課堂的能力,能抓住“笑”這一細節,展現教學魅力,生成別樣的精彩。
李教師在教《禮貌顯魅力》一課時,出示了“孔融讓梨”的案例,然后提問:如果你也有三個梨,你會怎么做呢?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先把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小的留給自己。”“先讓爸爸媽媽吃,再自己吃。”……李教師頗感滿意,突然一個聲音傳來:“我要先挑大的,再選小的。”此時,李教師裝作沒聽到,馬上把話題一轉,進入下面的教學。下課了,聽課的老師饒有興趣地上前詢問那位學生,為什么你要先選大的呢?學生天真得抬起頭:“我要先嘗一嘗,如果是甜的,我就留給爸爸媽媽吃;如果不甜,就我吃,讓爸爸媽媽吃甜的。”……如果這位教師聽到這樣精彩的話語,就肯定會感到十分遺憾,他忽視了學生的亮點。課堂應該抓住這一生成性的細節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動態生成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為這些資源是學生真情實感的流露,及時加以利用能夠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特別是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思想品德教育永遠無法指望以某種標準化的手段,去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教師要抓住針對不同人進行施教的特定時機,選好觸發學生心泉騰涌的著力點。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當學生思想升華的催化劑。
在教學《尊重別人是我的需要》一課時,我組織開展了一個給自己欣賞的同學寫贈言的活動,并說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得到的贈言多。小梅是一個自尊心特強的女孩子,因成績好、家庭條件好,待人有些傲慢、尖酸,在班上人緣不太好。我發現沒有一個同學寫給她,就拿起筆給她和另幾位成績或紀律差的同學寫起了贈言。換贈言后,一個學生喊道:“小梅沒有。”小梅的臉色非常難看。這時我揚起手中的紙條說:“老師這里還有未送出的贈言,是送給同學們的驚喜,同學們猜一猜是寫給誰的?”同學們瞪大了眼睛。“你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女孩兒,我欣賞你用一首漂亮的書法給班上寫的座次表,用精彩的演講給班集體帶來榮耀,……我相信,你已經充分體會到了理解、尊重、幫助別人會給他人更給自己帶來快樂!”“理解、尊重、幫助”三個詞讀得很重。同學們馬上七嘴八舌地說:“是小梅的,是小梅的。”她接過紙條時,眼里已滿含淚水,特定的時機,特殊的手段,一段輕盈的點撥,消釋了平時說教幾乎無法溶解的堅冰。可見,在細微處見真情,教育讓學生感動。教師應該做有心人,時時關注學生,抓住機會感化學生,讓平凡的教育在學生心中落下深深的烙印。
教學細節折射著教學理念。關注教學細節能張揚個性,生成智慧。它是預設中的生成與生成中的預設的和諧統一。教師要深入文本,做作者的知音;要銘記“生命關懷”,做學生的伙伴;預約教學細節,便于精彩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悉心發現、善于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抓準時機,巧妙深挖,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以此達到打造精彩課堂的目的。
關注細節,關注課堂,關注學生,為了高效,為了成績,為了學生,自己獲得榮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造一個完美成功的課堂。而關注教學細節,錘煉有效課堂,是成功課堂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