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亞寧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文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普通話水平測試自1994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來,有力地促進了普通話的教學。普通話教學也把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作為衡量應試者普通話水平的一個尺度,“以測促訓,以訓保測”已成為共識。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有效地提高培訓質量,真正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普通話測試與教學的經驗,談談如何提高普通話過關率,提高應試者的普通話水平。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順利通過這個考試,在教學中,我們有必要讓應試者熟悉考試的整個流程和評分細則。一些考生正是因為對有些扣分項目一無所知而掉以輕心,沒有進入理想的等級。
首先,普通話水平測試不是選拔性的考試,而是一個標準參照考試。它考查的是應試者的語音標準程度和詞匯、語法規范程度,應試者在測試中朗讀有沒有感情,口才好不好,不是它所關心的。應試者在了解了普通話測試的內容和流程之后,對評分細則有所了解,以便有針對性地備考。
比如,第一題讀單音節字詞部分,每一個聲母、韻母、聲調基本上是平均分配;第二題的輕聲詞一般都不會少于2個,也不會多于5個;第三題朗讀短文部分除了錯漏要扣分外,聲韻缺陷和語調偏誤也是重要的扣分項目,第四題說話的語音面貌在這一題的得分中起關鍵作用。還要了解常見的系統性的聲韻錯誤或缺陷有哪些,語調偏誤具體有哪些表現形式。在實際測試中,要想進入一級乙等,只允許有一類聲韻缺陷,而且部分能夠區分,聲韻缺陷和語調偏誤的失分一般為0.5分;二級甲等的普通話腔調一定要好,聲韻缺陷和語調偏誤的失分一般不超過1分,系統性的語音錯誤或缺陷有些是可以區分的;二級乙等則是普通話腔調不好,方言色彩比較明顯,系統性的語音錯誤不能區分。再如回讀問題,前兩題讀錯了可以改讀,以第二次讀音為準,隔詞語改讀無效。朗讀測試回讀還要視程度輕重扣分,命題說話發錯音也不必改正。
應試者在對該考試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后,就要沉下心來,努力備考。不僅需要下苦功夫,穩打穩扎,盡量克服方言的語音色彩,還要學會下巧功夫,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測試中,應試者的有些語音錯誤或缺陷是因不知道應該讀哪個音而導致的,有些是知道讀哪個音但不會發或誤讀導致的。在考前準備時,應試者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常用字表、難讀易錯的字表、常用多音字表、必讀輕聲詞語表,確保在測試中出現的語音錯誤、缺陷不是因為自己不認識字而造成的。應試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系統性的語音錯誤、缺陷,如平翹舌、鼻邊音、前后鼻音不分等,要巧妙記憶,即利用形聲字的聲旁、普通話的聲韻配合規律等記住代表字,記少不記多。對60篇朗讀作品中出現的難字、難句要格外注意,“啊”的音變規律要記住而且會運用。
前三項的考試內容是書上有的,應試者完全可以準備,但第四題說話項只有40個說話題目,沒有文本可依,難度相對要大一些,但也不是無法準備。很多應試者平時內向,思路不清晰,表達不流暢,命題說話說滿3分鐘對他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這些應試者可以首先將40個說話題目加以歸類,有些題目可以合并或有可以互用的素材,比如“我的朋友”和“我尊敬的人”等,靈活變通。接下來就是列好提綱,思考如果不滿3分鐘則該怎么補充,然后自己掐時間練習。應試者還要注意盡量繞開自己的難點音,換一個字或詞語,以免暴露更多的方言。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一些備考的方法,比如說話要口語化,口頭禪要盡量避免,不能出現方言詞匯或語法,少用不規范的、表述有語病的時髦語和網絡語;無話可說或說不到3分鐘可以多舉事例,盡量舉自己熟悉的例子,只要不是跑題測試員則一般可以容忍。
有些地方已經推行了“機測”,這給應試者帶來了更多的問題。應試者可以上機模擬考試,熟悉考試流程及相關操作、注意事項,適應這種測試方式。由于“說話”項分值占了40%,無人監測更容易出現大量的無效語料、讀稿、離題現象等,所以這一項的培訓尤為關鍵。教學時要讓應試人詳細了解“說話”項的評分細則,尤其是機測“說話”項的補充條例,告訴他們不應該“說什么”,哪些現象不應該出現,等等。
此外,應試者還應增強規范意識。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水平”主要表現在規范性上。測試評分中對發音“正確”確定了兩個對立面,語音錯誤和語音缺陷。測試中,對這些發音錯誤和發音缺陷的情況,應試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教學和測試中我們不難發現,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即使有一點兒不到位,發出來的音就有些別扭。也就是說,要想發音準確,就要找準發音部位,發音方法要正確,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學中,我們對一些有共性的語音錯誤或缺陷可以集體糾正,強化練習。教師對理論的講解要準確無誤,講解一些較難理解的術語要通俗易懂。
比如上聲發音像陽平的問題,教師要指出上聲的特征是“低”,先降的部分調值是21,是低降。低降后緩緩上升,不要升得太高,在4度的地方停下來。切記是緩升,第三聲的音長應該是最長的。所以,練第三聲時采用“慢轉彎”的方法引導學生效果比較好。對前后鼻音不分的問題,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舌尖往前、抵住上齒齦發出的是前鼻韻母,而舌面后部抬起,向后抵住軟腭的是后鼻韻母。如果學生還是較難理解,就可以用an帶出en、in,因為an多數人可以發對,先發an體會一下舌尖最后歸在上齒齦這個動作,再發en、in就有參照了。同樣的,后鼻音發不好,可以用ang帶出eng、ing。再如鼻、邊音的問題關鍵是控制軟腭的升降,而“軟腭”在哪里、該怎樣控制一直是難點。h的發音部位是舌根和軟腭,發h就可以找到軟腭的部位了。有些人的方言里沒有鼻音,可以用m的發音體會發n時鼻腔的感覺。還有就是如果這類音里有一個音可以發對,就可以發這個音體會n、l的發音過程,推廣開來,掌握發音方法。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教學和測試中可以發現,平、翹舌音發不好的人往往前、后鼻音也會錯。平、翹舌音發音部位的關鍵是找準上齒背和硬腭前的具體位置。d、t大家都會發,d、t的發音部位在上齒齦,而上齒齦與上齒背非常近。關于硬腭前,我們可以先發z,舌頭一直往后走,發z發不出來的地方就是發zh、ch、sh的部位。還可以根據發音原理,遵循發音省力原則,平舌音z、c、s搭配前鼻音的韻母,翹舌音zh、ch、sh搭配后鼻音的韻母,先練好這樣的音節,再擴展到其他音節。
一句話,吐字歸音到位,包括發音部位準確、開口度大小、唇形圓展、發音的動程都要到位,發音才清晰飽滿。
普通話測試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測試,特別是在還沒有開展“機測”的地區,在整個測試中暴露的系統性的語音錯誤或缺陷類型有多少、是否能夠部分區別,對應試者被定為哪一個等級來說至關重要。應試者來自不同的方言區,每個人的情況又不一樣,學習普通話各有自己的難點,因此,學習普通話要有針對性。應試者應該對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有較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說的普通話和普通話有哪些差異,在發音上自己有哪些問題,進而針對聲、韻、調重難點,進行科學強化訓練。比如湖北人在鼻邊音、平翹舌音、前后鼻韻尾等語音上容易出錯,應反復訓練,克服方音。尤其要背誦一些常用字音,提高敏感度。
在長期的教學和測試實踐中,我們發現在語流當中更容易出錯,因此,應試者應該重點準備第三題和第四題,包括了解這兩項的評分細則。第三題的聲韻缺陷和語調偏誤是測試的重點,聲韻缺陷的系統性是指某類聲母或韻母出現至少5次以上;語調偏誤的表現形式較多,包括語速的快慢、聲調的系統性缺陷、輕重音格式、語句的音高變化失當、語氣詞的方言痕跡,等等。第四題說話的錯誤個數和語音面貌是考察的重點。了解了評分細則以后,應試者可以針對自己的系統性語音問題,強化在語流中的訓練,盡量減少系統性語音錯誤或缺陷的種類,從而使自己的語音面貌盡量向普通話靠攏。
簡而言之,掌握科學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吐字歸音到位,充分做好測試前的準備工作,是提高普通話測試成績的重要保證。此外,說普通話,貴在平時。長期堅持聽和說普通話,形成普通話的語感,保持普通話的腔調,才能說好普通話。目前,在普通話教學和測試方面的研究較多,但真正能夠指導教學和測試實踐的不多。以上是我在普通話教學和測試的經歷,根據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出現的常見問題所做的一些思考,有待進一步完善。
[1]馮玉珍.論普通話水平朗讀中的方言語調問題.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4).
[2]高群.機測背景下的高師普通話教學與培訓研究.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3]劉紅松.“機測”普通話“說話”一項的分析與對策研究.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4]楊焰.論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說話”的應試策略.咸寧學院學報,2011,(7).
[5]朱月明.普通話水平測試之應試問題分析及其對策.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