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軼
(西南交通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政治素養和理論修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這項工作關系到學校對人才的培養,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對于高校來說,大學生黨建工作是一項涉面非常廣、影響力非常大的系統性工程。
第十二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以來,高校學生黨員發展數量和學生黨支部數量不斷增加。然而,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黨員的發展過程不夠扎實規范,黨支部建設缺乏新意,學生黨員干部黨務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學生黨員培養考察延續性欠缺,繼續教育工作不完善等。
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加強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研究探索學生黨建創新方法,成為新形勢下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
1.學生黨員入黨動機多元化,理論學習不夠扎實。
在大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過程中,各高校加強了對入黨積極分子的集中培訓。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參加黨課培訓最初的愿望和積極性都很高,但是深入學習的程度不夠,很少主動思考,學習理論的心態浮躁。歸結原因,有些大學生在黨的理想信念問題上停留在口頭或表面,入黨動機的功利化傾向明顯。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顯現,就業途徑多樣化,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也出現多元化,功利傾向嚴重也導致了大學生黨員政治信仰不夠堅定。
2.黨支部建設不到位,工作流程不夠規范。
隨著學生黨員大量發展,黨支部的工作開展主要精力放在走程序、整材料上,黨建工作沒有創新,不能完全吸引新一代的大學生。由于黨員發展比較集中,上一級黨組織監督工作不能完全細致到位,同時低年級黨支部中,預備黨員多,正式黨員少,缺乏高年級學生黨員的指導,使得黨員發展的流程不夠規范,不能在黨員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學生黨員干部流動性大,工作能力不夠突出。
學生黨支部的黨員數量在短時間會迅速擴大,在學生進入大三、大四階段,就會經常出現分支部的情況,學生支部書記任期短,崗位變動頻繁,黨務工作培訓缺失,加上工作難度大,工作內容多,很多時候疲于應付談話、整理材料等工作,學生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不能得到鍛煉。
4.黨建工作機制缺乏創新,與促進大學生成才結合不夠緊密。
當前高校大多采用黨校組織或支部集體學習等方式進行黨建教育,缺乏有效的載體和易于被青年學生接受的實踐方式,工作形式極為單一。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內容存在就黨建論黨建的現象,與大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不夠緊密,與大學生的期待相脫離,發揮大學生黨員自身能動性不夠,對大學生的自身成長成才促進較少。
1.深刻認識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
大力發展學生黨員以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一直存在著“重發展,輕教育”的現象,在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存在著“重實踐、輕研究”的思想,把較多的精力投入到黨員教育管理活動的形式中,而對工作研究不夠。這些現象,都是因為沒有深刻挖掘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只是浮于表面,注重形式。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主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形式,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使學生黨員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還可以對普通學生造成正面影響,提升整個學生群體的學風和素養。
2.考慮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創新黨建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應該注重以人為本,因人而異,考慮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勇于探索和創新,尋求大學生能理解、能接受、能歡迎的黨建活動形式。當前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狀態都發生了改變,學生受到的社會影響較大,不同學習階段的大學生,交流方式和交流內容也不一樣。因此,在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黨員的類型,學生黨支部的建立模式,學生黨員的專業特點等因素,開展不同的活動,并且要及時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以吸引學生。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要提供大學生黨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途徑和平臺。
3.熟悉大學生黨建工作包含的內容。
大學生黨建工作應包含的內容有:(1)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結構,包括黨支部的建立形式,支部干部的選拔方式等。(2)嚴格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保證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在學生黨員大力發展的情況下,更需要嚴格發展程序,嚴把培訓關、推薦關、發展關及公示關,在黨員發展的各個環節,深入了解,創新工作,嚴格要求。(3)探索及開展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并且針對學生特點,不斷探索創新活動形式,吸引學生黨員,使教育活動有效開展。(4)建立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這是學生黨支部建設的保證和約束。探索建立學生黨支部在學習教育、黨員考核、支部評議、干部考察、活動開展等方面的規章及制度,保障黨支部建設活動順利、有效開展。
目前大多數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的架構基本上沿襲了傳統黨組織“校黨委—學院分黨委—學生黨支部”的模式,學院分黨委由一名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負責各學生黨支部的黨建工作開展。面對學生黨建形勢的不斷變化,這種黨建管理模式逐漸顯得單一。分黨委副書記及主管黨建指導工作的輔導員,由于工作繁忙,也很難對學生黨建工作開展具體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建立一個行之有效并且能深入學生群體的組織體系,對學生黨建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宣傳十分必要。為了鍛煉學生黨員干部,適應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拔和吸引優秀學生黨員作為這一組織體系的主體,進行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探索大學生基層黨建機制創新的有效途徑。
因此,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在學院分黨委下設了一個由學生黨員組成的黨建工作組織——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管理委員會,簡稱“學生黨員自管委員會”,以此為平臺,積極探索大學生黨建的機制創新。
1.組織結構。
大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管理委員會由學院黨委直接領導,下設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管理指導委員會及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管理執行委員會。指導委員會由學院黨委副書記及思想政治輔導員組成,指導和監督大學生黨員自管委員會各項工作的開展。
執行委員會由優秀的大學生正式黨員競聘擔任。下設主席團、宣傳部、組織部、培訓部、紀檢部,各部門分設部長一名,副部長兩名,委員若干名。各部門的工作任務如下:
主席團: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思考、組織、督促各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
宣傳部:理論學習活動及特色黨日活動的策劃及組織,調查研究學生黨建相關工作,對活動開展及整個學生黨員自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開展宣傳報道。
組織部:學生黨員信息數據庫的維護,學生黨員檔案材料的檢查和管理,學生黨員發展相關工作,學生黨支部建設相關工作。
培訓部:學生黨支部干部培訓,業余黨校相關工作,學生新發展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紀檢部:學生黨支部工作(包括黨員發展流程、支部大會召開情況、黨費收繳及學生黨員的測評等工作)的監督和考評。
2.大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管理委員會的實踐收獲。
(1)創新了大學生黨建模式,給學生黨員提供了自我教育管理的平臺。
學生黨員自管委員會的成立,在學院黨委和學生黨支部之間建立了一個學生黨建的橋梁和平臺,使大量的管理和指導工作經由學生黨員自行開展。學生黨員在組織管理過程中,能和學生全面接觸,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的特點開展各項工作,這一平臺,給學生黨員管理、組織及思考的空間和機會。這一組織的建立,完善了現有學生基層組織建設體系,加強了對學生黨員發展的系統規劃和引導,規范了學生黨建工作的各項程序,推進了學生黨建工作的全面開展。
(2)充實了學生黨建工作隊伍,使專職思政輔導員有時間進行思考和研究。
學生黨員自管委員會的建立,使大量學生黨建工作的事務性工作,如黨員材料的整理歸類、黨員活動的策劃宣傳、學生黨員的學習教育等,由該組織實施完成,不僅鍛煉了學生黨員的組織管理能力,強化了學生黨員的黨性素養,而且為專職思政輔導員節省了大量事務性工作的時間,使他們能有精力開展本職工作的細致研究。
(3)規范了學生黨員發展流程,促進了學生黨建各項工作的開展。
學生黨員自管委員會的各個部門協調開展各項工作,有效規范了學生黨建的各項工作,在學生黨員的發展過程中,引入監督機制,使黨員培養考察、學生黨員發展支部大會等學生黨建活動規范化,使黨支部活動的開展,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等黨建工作常態化。這一組織的建立,推動了學生黨建各項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
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管理委員會的建立和實踐是我們在學生基層黨建機制創新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探索,通過這一學生組織的發展,學生黨員及學生黨支部和學院黨委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學生黨員骨干在這一平臺中得到了鍛煉,學生黨員的責任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得到了提升,促進了學生黨建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及全面發展。
[1]姜俊玲.改革創新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1,(26):176-177.
[2]虞晨潔,葉曉燕.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的創新[J].紡織教育,2011,(4):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