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福建晉江安海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晉江 362200)
中職學校的辦學宗旨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是為企業培養合格的企業人。因而,學校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素質。中職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中職思想政治課應體現自己的特色,凸顯“職業性”,以利于培養符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職業人。那么,如何創造性地開展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創有中職特色的學生德育新局面呢?
一、針對中職生思想道德的現狀與特點,提高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現在中職學校的生源群體普遍存在以下共同特點:一是學生初中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因而存在厭學情緒高、文化素質低、自信心缺乏的現象;二是都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大部分從小就被全家人視為掌上明珠,稱作“小太陽”的獨生子女。由于長期生長在家人百般呵護的溺愛環境中,這些孩子普遍形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的性格,做事原則只以個人的好惡而定,自己的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缺乏團結協作精神和大局觀念,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順心,就容易意志消沉、自暴自棄,挫折承受能力差;三是由于受到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加之部分媒體和影視作品的錯誤引導,部分學生片面追求物質享受,缺乏長遠的奮斗目標和高尚的人生理想,精神世界極度空虛。
因此,中職思想政治課應結合中職生的身心特點及成長規律,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統籌三年的德育主題內容,設計若干主題,使德育工作前后銜接,有推進有深化,避免空洞、籠統的理論說教。
首先,可開展以“自信自強,走好人生一步”為主題的教學教育活動。通過介紹一些名人或本土知名企業家的創業過程,同時引導學生一起回首往事,回味走過的歲月,發現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過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順利,也有挫折,關鍵在于怎么對待,如何把失望轉變為希望,把煩惱轉變為快樂,把惆悵轉變為自信,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困惑、不順心。還可以通過一些往屆學長的成功職業生涯案例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團等各種課內外活動讓學生明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并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亮點,發現自己的特長、興趣,初步開始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從而樹立自信,確立目標。
其次,開展以“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為主題的教學教育活動,主要是進行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學生明白“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一種潛意識行為,對一個人的生活、事業、人生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則需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播下良好的行為種子,養成文明行為習慣,一步步走向成功人生。
最后,可開展“中職生技能大賽”、“畢業生典型成功經驗介紹”等為主題的活動,側重學生專業意識、就業信念的形成。
這樣形成一套有機的德育教育整體,引導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完善。
二、注意吸納企業的核心價值,凸顯中職思想政治課的“職業性”特色。
既然中職學校的學生培養是以就業為目的的,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既能掌握上崗所需的技能,又能形成企業所需的專業素質和行為習慣呢?讓學生走出校門,一走進企業就能適應企業、適應職場,成為企業合格的員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此,中職學生在校期間的德育,特別是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教育內容就需要引入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的根源在于價值觀,更確切地說,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從現階段來看,主要是吸納大多數優秀企業所共同奉行的四個方面的理念:一是團隊協作意識。當今社會已是一個非常重視合作的社會,現代企業更是如此,大部分工作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完成的,發揮團隊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作為企業培養技能人才的職業學校,就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二是服務意識。顧客至上、以人為本已是大多數企業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因而學生充分理解別人和尊重他人,處處為別人著想,樹立真心實意的服務意識也應作為中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三是質量意識。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已經由產品的數量轉換成產品的質量,質量的控制已經成為企業的重中之重,而質量是由人控制的,取決于企業的職工素質,關鍵是人的責任心和工作態度。因此,中職學校要把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責任、態度融入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中。四是創新意識。優秀的企業都有強的創新意識,優秀的中職學校更應有濃的創新氛圍。因此,要讓學生了解創新的要求,學習掌握創新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創新意識,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活動。
傳統的中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相對封閉而脫離市場主體,慣用傳統文化而企業氣息、現代氣息不足,這樣往往不能滿足中職培養目標的要求,又難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重視。為此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開展校企合作,培養學生企業文化素養,推進學校學生與企業員工的無縫對接。
(一)定期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到學校講解企業精神、企業文化,讓學生體會企業與企業,企業人才與人才之間激烈競爭的現實,引導學生自覺培養企業需要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團隊精神。
(二)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把學生帶到企業生產管理的真實環境中,提前對學生進行崗位熏陶,使其置身于企業生產的第一線,融入企業員工中,切身感受企業管理對員工質量意識、效益觀念、團結協作精神和一絲不茍工作態度的要求,促進中職學生加深對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糾正他們在認知上的偏差,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對社會的認同感、責任感。
(三)組織學生到人才市場、勞務市場、機關單位開展調查,了解社會企業對人才需求的信息,讓學生認識到企業選擇的是最優秀、最適合企業,能融入企業團隊,能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人才,從而自覺地樹立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培養良好職業品質的內在動機。
四、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中職學生由于接收到的外部信息多而雜,再加上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具有明顯叛逆的心理特征,因而呆板的說教、“滿堂灌”很難打動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新時代的中職教師要正確認識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性,更新教學觀念,沖破傳統教學觀念與束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使思想政治課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一)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民主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注意教與學之間的和諧,融洽的氛圍、民主平等的教學能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和諧了,學生自然會對思想政治課產生興趣,進而影響其終身學習的動機,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的實施。
(二)教師要關注現實,跟上時代步伐,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添加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和事例,讓事實說話,使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實際,增強中職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三)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個性和獨特發展需要的基礎上,著眼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途徑嘗試解難釋疑,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盡可能地實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學會向他人學習,在探索中學會與人交流,在探究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達到促進學生主動發現規律,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目的。
總之,中職的思想政治教學教育要突出中職的特點和要求,使中職培養的人才在價值觀念、行為規范上更符合企業職場的需求,從而使學生更容易融入企業這個大團隊,進而從“校園人”走向“企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