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良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會計系,湖南 長沙 410205)
高職學生管理中間,問題集中體現在:學習類問題、人際關系問題、青春期心理問題、抗挫折能力較弱等問題。他們中多數是高考成績不好,不能被本科院校錄取,讀高職只是無奈的選擇。作為應試教育的失意者,有些高職生覺得與那些能上本科的同齡人相比,心理上有挫折感,自信心不足。部分學生本來基礎差,到高職院校后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妄自菲薄,認為自己天資愚笨,有的甚至自暴自棄,沉迷于網絡的虛幻世界,完全放棄學習;有的缺乏自律意識,自我控制能力差,經常遲到、曠課。尤其在高中階段就形成了喜歡抽煙、常泡網吧、賭博等惡習的問題學生,往往對學校的教育管理有排斥、逆反心理。這些問題學生的存在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在現實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在學生犯錯誤時,個別老師不分場合、不計方式地一味地挑出其毛病、指出其缺點、嚴辭訓斥,以為這樣才能對學生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行為上給予最大幫助。可實際上,用這種采用責備、訓斥、命令的方式方法管理教育學生,很容易令學生反感,往往收效甚微,適得其反。這種教育方法,容易使學生喪失自信,覺得自己是無用、愚笨之人,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因此,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采用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已勢在必行,賞識教育不失為其中首推教育方法之一。
賞識——賞,含重視、欣賞、贊揚之意。識,是肯定認可。賞識教育就是通過激勵表揚手段,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鼓勵他不斷追求成功。在賞識教育理論中含義為:它是一種思維視角,即用賞識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種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的積極的思維方式,同時它又是一種欣賞的心態。賞識教育,就是在這種心態和思維方式指導下的一套教育理念。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地激勵。心理學也認為,人人都需要贊賞,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飯一樣。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弱化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賞識教育要求教師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的基礎上熱愛學生,在善待學生的進程中,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賞識教育的本質是信任學生,愛學生。學生從輔導員的賞識中,可以體會到愛的力量,可以感受到輔導員對他的評價和對他的期望,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讓學生在“我也是好學生”或“我也能做好學生”的心態中覺醒,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愛。進而產生一種自豪感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形成學生上進的內在動力。
如前所述,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存在問題,他們更希望被人理解、尊重、信任,他們被人賞識的渴望更強烈,也就更適合運用賞識教育來教育管理。如何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運用賞識教育?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賞識教育的方法——以談心為主要手段。
賞識教育并不是簡單地說幾句好聽的話,它就能點亮學生內心的火花。因此實施賞識教育要求老師多到學生中去,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通過談心等手段,發現、肯定學生的長處是開展賞識教育的基礎。輔導員不應只是學生的組織者、管理者,更應成為每一個學生潛能的開發者和引導者。要找到學生的長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再差的學生也有長處,輔導員應樹立“天生其人必有才”的學生觀,用欣賞的眼光和肯定的眼神對待學生,像地質勘探隊員一樣,挖掘出他們的優點和特長,并通過輔導員自己的日常觀察,輔之從其他學生側面了解,隨時捕捉學生的一些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同時對學生要進行連續性的觀察、了解、幫助,及時發現他的每一次進步。或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從中了解到更多客觀全面的信息。
在談心交流過程中應巧妙地使用各種賞識性的語言,給學生營造被賞識的氛圍,使學生嘗到被賞識的喜悅。如肯定式:“太棒了”、“你的知識面真廣”等,激勵式:如“你能行”、“你很有潛力”、“我相信你的實力”等。夸張式:如“這么精彩簡直出乎老師的意料”等。傾情式:如“看到你的進步老師真高興”、“你的進步讓老師感到很欣慰”等。賞識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光可以采用語言方面的,還可以用友善的動作,欣賞、贊許的目光。
(二)賞識教育的原則——堅持師生平等與尊重個性兩個原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私德曾經說:“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對學生產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力。”賞識教育要求輔導員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念、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關心愛護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對學生不偏心,更不能歧視,承認班上學生的差異,對班上學生只排橫隊,不排縱隊。尤其是對那些有這樣或那樣缺點的后進生,輔導員更需要給予發自內心的關愛和尊重。輔導員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明白人是有個性的,這種個性表現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傾向。
只有在堅持師生平等和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才更能有利于營造輕松、和諧的教育氛圍,達到良好的效果。輔導員在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使他對輔導員更加尊敬、贊賞和熱愛。
(三)賞識教育的重點——因人賞識、因材施教。
賞識教育要求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公平的對待每個學生的短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個性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絕不能因學生成績差而稱之為“差生”,更不能總是繃著臉、目光嚴厲、振振有詞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點,然后要求其一一改正。
首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賞識方式。例如,對缺點多的后進生,應一絲不茍地尋找其“閃光點”,加以賞識,創造促其轉變的契機。又如,對默默無聞、各方面表現一般的中等生,也不應忽視對他們的賞識。再如,品學兼優的學生,特別是學生干部,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力量,是輔導員的左右手,建設一個優秀的班級集體往往離不開他們。當這類學生有出色表現時應及時進行表揚,通過賞識教育樹立與維護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并促使他們繼續保持自己的優點。
其次,對個性不同的學生,賞識的力度也要有差別。對膽小怕事的學生,給予最大限度的肯定與鼓勵;對膽大、自負的學生,則要掌握好賞識的時機與火候,不要讓賞識變成“捧殺”。
(四)賞識教育的智慧——處理好賞識與批評的關系。
賞識并不是溺愛,運用賞識教育,并不意味著輔導員對學生的錯誤熟視無睹、棄之不管。對學生嚴于要求和寬容大度都是出于一個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嚴而不苛刻、慈而不溺愛、寬而有限度,是輔導員的工作原則及藝術。
賞識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揚為主,并不排斥批評,但批評跟賞識一樣要講方式方法。我們不僅要批評,而且要大膽地批評,促進其健康成長。但應該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的原則應該是對事不對人的,這是大膽批評的奧秘。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誤,對后進生來說,他們更是在犯錯誤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而賞識教育的批評要給學生這樣的感覺:你犯了錯誤不要緊,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還是好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有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才能健康成長。當學生犯錯誤要批評時,最好在批評之前先用平實的語言,毫不吝嗇地肯定贊美其優點,然后就事論事,優點適當夸張,缺點盡量縮小,切忌動輒對學生諷刺挖苦、高聲呵斥,更不可把話說絕。
賞識教育是理解,是尊重,是激勵,更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獨特個性的人、學生是蘊涵潛力的人,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老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價值與尊嚴,要轉變心態,更新觀念,真誠地幫助他們,多一分寬容,多一分鼓勵,多一分賞識,合理運用賞識教育,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希望,為學生創建一個受到尊重、關注、賞識的寬松成長環境。讓我們永遠記住周弘老師的一句話:“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1]楊一仁.走進周弘,感受賞識教育[I].內蒙古教育,2007,(1).
[2]張志俊.高職教育賞識法探討[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