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艷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上海 200093)
關于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探索與研究
馬海艷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上海 200093)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個性化就業指導既不是舍去共性,更不是鼓勵“個人主義”,而是追求健康和諧的個性發展。本文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和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基本內容角度進行深入分析,結合輔導員自身的實際工作,對高校中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的環節進行設計與完善。
大學生 個性化 就業指導 就業服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逐年加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教育部教學[2006]6號文件指出,加強畢業生指導,要將就業指導課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納入日常教學。就業指導課作為一門必修課,課程開設面向所有專業的學生。然而目前,多數高校就業指導思想基本上還停留在面上,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集中表現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還不完善,課程設置多集中在學生畢業環節的擇業指導上,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專業的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數量少、相對缺乏實踐經驗及系統的從業資格培訓及認證,在實際工作中免不了要陷入“紙上談兵”的境地;就業指導教育方式和手段欠缺,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集中大班授課的方式,重灌輸、輕討論,未能針對學生個體采取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往往會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盲目和從眾現象。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如何才能更具實效性?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在“個性化”指導上下工夫,科學地設計不同個體發展的最佳路線,滿足大學生對就業指導多樣化、多層次發展的需求和個性需求是就業指導工作走向成熟的表現,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目標。
1.職業分析與個性分析。
職業存在差異,個體存在差異,職業和個體的個性匹配是職業選擇的基礎。個性化就業指導就是通過個性和職業分析,解決各種因素之間的沖突,尋求協調,促進大學生依據個性特點找準相應的職業范疇,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活、學習、實踐中積極創造職業發展的條件。個性分析主要是對興趣、價值觀、氣質、性格、能力等幾個因素與職業關系的分析。職業分析因大學生群體不同而分析的側重點不同。對于低年級處于求職預備期的大學生,主要是指導了解產業、行業與職業等相關背景,進行宏觀方面的分析,目的在于尋求意向性就業領域。對于高年級處于求職前期的大學生,主要是指導了解工作單位、職位(崗位)等相關背景,進行微觀方面的分析,目的在于尋求就業單位和選擇適合的崗位。
2.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分析影響職業生涯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明確的職業目標,努力選擇該目標的職業,制訂相應的教育、培訓或工作的行動計劃并確定時間期限,進而采取必要的行動付諸實施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一般通過自我評估與環境評估、目標與路線設定、目標實現策略、反饋與修正等四個步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就業指導的必然和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體現個性化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職業生涯規劃制定和執行的主體是大學生本人。職業生涯規劃會因個體的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職業生涯規劃也會因個體所依賴的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需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或者團體咨詢來解決一些普遍性的、共性的話題,但課程或團體咨詢只能起到普及知識理論的作用,具體到職業路線的選擇和個人的職業定位的時候需要個性化的咨詢指導。最后,自我分析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而自我分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一些感性的、經驗的自我分析往往帶有主觀性。因此,個體的能力、氣質、性格、興趣等需要借助心理測量的手段來分析和評估。心理測量是較為典型的個性化服務手段,它需要專業人員為不同的測評對象進行測評和解釋。
3.類別就業指導。
這里所說的終點上個性化就業指導主要是指針對四年級學生某一類別的指導,比如女大學生群體、經濟困難學生群體,我們暫不論他(她)們是不是就業弱勢群體,但必須給予格外的關注、關懷和支持。女大學生就業畢竟存在著就業崗位的局限性、就業機會的受限性、就業條件的苛刻性等問題,經濟困難學生也畢竟面臨著難以承受的高額求職開支等問題。另外,還有諸多群體也都需要給予格外注意,如大學生創業群體、升學群體、出國群體、存在心理困惑的群體等。
1.輔導員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個性化就業指導奠定了基礎。
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涉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學生最直接的服務者與管理者。輔導員通過長期與學生朝夕相處,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長,熟悉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個人能力和家庭背景等。這樣,輔導員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大大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
就業工作作為學生工作的核心關系到每名學生。因此,從領會市教委文件精神,學習就業指導手冊,到對學生的動員、輔導、發布就業信息,階段性統計學生求職狀況,建立貧特困生就業信息檔案,推薦單位及畢業生日常工作等,任何工作都要想在學生前面,做在學生前面,真正細致到每個環節、每位學生。只有深入細致地開展工作,才能做出成效,才能得到學生們的認可與愛戴。因此,只有充分發揮個性化就業指導的核心作用,將工作做深、做細、做精,才能取得預期的工作成效,從而全面提高高校學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
2.個性化就業咨詢。
就業咨詢是就業指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電話、網絡及面對面的形式,以啟發教育、平等協商、溝通交流、共同探討等方式,提出建議、意見或者答疑。就業咨詢作為個性化就業指導的方法,要處理好一般性就業咨詢與就業心理咨詢的關系。就業心理咨詢是一種以語言為主要溝通方式,協助當事人自我了解、澄清問題、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并最終達到問題解決、增強心理適應、促進心理健康的方式,它所介入和處理的主要涉及職業選擇與職業心理適應方面的問題,它雖然具有基礎性的教育的功能,但只是間接的、協助的服務范圍。
3.個性化就業訓練。
就業指導具有教育活動的屬性,但它既不局限于系統理論的介紹、討論,又不單純強調特定技術或操作程序的熟悉和演練。它非常注重學習者對就業指導的主動參與,并在參與中獲得更多的體驗與心得。作為個性化就業指導,必須在整個大學生活中經常性地組織相關的職業訓練,比如組織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生產見習,參觀訪問用人單位,社會調查或服務,模擬招聘會,組織參觀人才市場等;組織開展就業技能訓練,可以建立了許多就業互助小組、就業工作坊,如自薦材料制作小組、技能訓練小組、試講評議小組、面試模擬小組等各種就業互助小組,讓畢業生在用人單位考核、面試之前進行實戰演練。各小組成員既是考核評議對象,也是模擬的用人單位考官,大家相互觀摩、相互考核、相互評議、相互借鑒,共同提高了求職擇業的能力和技巧;還可以開展某些特殊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大學生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提升就業競爭力。
4.一對一具體指導。
指導、修改學生個人簡歷,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宣傳、包裝自己,在充分認知自己的同時突出個性及亮點;通過面試指導與模擬面試,使學生掌握基本求職技能,培養職業素質,克服、避免求職失敗的主觀因素。同時,指導學生掌握獲取就業信息的途徑及方法,做到“聚焦撒網”,有的放矢。
5.追蹤反饋與循環指導。
對學生的求職情況進行追蹤、反饋,了解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進一步與學生開展一對一談心,循環指導;同時,在此過程中,就業指導教師及時總結、發現、解決新問題,積累就業指導工作經驗。
個性化就業指導是實現就業指導基本價值的最佳路徑,是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只有這樣,大學生的個性差異才能受到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展現。實際上,不僅畢業生就業工作中需要個性化指導,大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黨團工作、學生科技活動、貧困生勤工助學工作等同樣也需要個性化指導。
[1]趙帥.“一對一”個性化就業指導對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實證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2009,(25).
[2]趙青青.加強個性化指導,提高就業指導水平[J].考試周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