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艷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2)
淺議高職院校科研工作
喬曉艷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2)
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之一,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其職能,應該重視科研工作。本文對我國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對策,以提高高職院校科研水平。
高職院校 科研工作 加強對策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高校擴招政策實施以來,高等職業院校承擔了相當規模的人才培養任務,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社會緊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截止到2009年,全國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1215所,招生313萬,占普通高校招生總數(639萬)的49%,在校生965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礎力量[1]。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科研實力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發展,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科研成果不足,科研水平整體不高。各高職院校亟須尋求對策,加強科研工作,以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高等學校自誕生以來,歷經變革確立了其三大基本職能: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隸屬我國高等學校范疇。因此,高職院校理應實現科學研究職能,因為科研不僅是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型大學的職能,同樣也是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科學研究中的基礎理論研究,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不斷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能夠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直接服務生產。高職院校科研工作是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的紐帶,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兩大職能的實現,因此,高職院校理應積極開展科研工作。
高等學校的師資水平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水平兩個方面,衡量一所高校的師資水平應從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師科研水平兩個維度進行,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對高校師資的考核,除了常規的教學考核,還有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一直以來,高職院校將自身定位為教學型院校,教師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要目標,造成高職院校師資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影響了師資水平的提高。高職院校重視和加強教師科研素質的培養,是凝聚科研實力、提高教學和研究水平的關鍵[2]。教師將其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能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將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可以轉化為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實現教研相長。
科研工作是高職院校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重要載體,是促進教學改革和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推力[3],科研工作是提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支撐。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發生了相應的轉變,由過去的規模辦學轉向提高學校的內涵建設上來。高職院校旨在通過內涵建設提升其綜合實力。當前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不僅僅體現在師資水平、生源質量、教學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等傳統的評價方面,在創新能力決定國家發展的背景下,具有創新性的科學研究理論及成果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科研實力成為衡量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新指標。高職院校尋求辦學層次的提升須重視和加強科研工作,著力提高自身科研實力和水平。
由于高職院校建校時間大都比較短,與一些著名大學和普通高校相比文化積淀不夠深厚,普遍存在“重教學,輕科研”的現象,教師只注重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認為科研只是“錦上添花”,這種片面的認識使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不高。高職院校中具備較強科研意識、對科研工作有興趣、能形成穩定研究領域和方向的教師很少,不少教師的科研工作有較強的功利性,從事科研的目的在于職稱晉升,職稱問題解決,科研工作也就宣告結束。因此很多教師沒有很高的科研追求,科研壓力較普通高校教師小得多,一些高職院校領導也沒有充分認識到科研促進院校發展的重要性。
近幾年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迅速膨脹導致生師比嚴重超標,學生數量的擴張使教師課時超標成為普遍現象,任課老師大部分時間都排滿了教學任務,一些有心科研的教師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感嘆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緊張也是制約其科研工作的瓶頸,高職院校建校時間大都較短,家底薄,大量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科研經費的投入不能滿足科研工作的需求,外部科研項目的科研經費渠道不暢通,造成科研經費的短缺。沒有相關的科研經費的支持,缺乏基本的科研基礎,很多科研項目如同“無米之炊”,無法順利開展,也不利于任課老師和科研人員項目的申報及外出培訓或參加學術交流。
高職院校部分教師對科研工作實質的認識不足,認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動就是科研工作,撰寫的論文也大都局限于自身的教學心得和體會,缺乏創新性的科研成果。一些教師對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從事科研覺得無從下手。對縱向、橫向課題的來源及申報程序等都不清楚,在撰寫課題申報書及其他各類基金項目申請書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規范現象,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研項目的申報。由于缺乏科研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進行科研多處于“單打獨斗”狀態,沒有形成穩定的科研團隊,也不利于高層次科研項目的申報。缺乏重大項目的支撐,使高職院校整體科研水平不高。
有的高職院校沒有獨立的科研管理機構,而是將其附屬于其他部門,由其附帶履行科研管理的職能,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專職科研人員配備較少。有的高職院校雖然有相對獨立的科研管理機構,但科研管理部門的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科研管理功能沒有充分發揮,科研管理制度建設不完備。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出臺相應的教研科研管理辦法,對教師從事科研工作量的獎勵和約束制度不到位,使高職院校教師缺乏科研壓力和科研動力。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其科研工作缺乏宏觀指導和長期規劃,隨意性較強;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項目缺乏相應的過程管理,對科研成果轉化、開發等環節重視不夠。
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使教師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從事科學研究,實現教研相長。通過加強科研信息服務及院級課題立項增強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積極性。暢通的科研信息渠道是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基礎,高職院校科研管理部門應及時搜集發布最新的科研政策和信息,通過多渠道、點對點的方式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同時,加大院級課題的立項數目,讓更多的青年教師有機會參與課題研究工作。由于國家課題、省部級課題等對于大多數青年教師而言有一定申報難度,可通過設置一定數量的院級課題提供給青年教師,使其從院級課題開始鍛煉與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為申報更高級別的課題積累實踐經驗。
科研經費是實施科學研究的基礎保障,加強科研工作需要高職院校不斷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在爭取外部經費時,一方面要爭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類研究機構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行業、企業資金支持或聯合投入,通過推進校企合作開展橫向科研籌措科研經費,同時鼓勵各系部與企業共建創新實訓室、研發中心等研究機構,為廣大教師開展科研提供基礎設施。要真正改善科研條件,除了要增加科研經費投入,還要增加人力資源的投入。在制定人事政策和待遇政策方面,要適度向科研工作傾斜,逐步加強科研力量。可以嘗試出臺教學與科研工作量互換辦法,使教師在滿足基本教學工作量的前提下,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科研工作。
高職院校科研基礎薄弱,要改進科研工作應發揮自身專業方面的優勢和特色,通過整合教學和科研資源,組建教學科研團隊,形成“抱團效應”。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找準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重點扶持那些在地區或行業有一定影響的系部和專業群,通過集中自身優勢資源盡快打造一定數量的科研團隊。充分利用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爭取國家、省部和企業的各類縱橫向科研項目,使學校科研實力在重大項目的支撐下獲得提升。組建的科研團隊,要重視學科帶頭人作用的發揮,通過一定的管理辦法激勵學科帶頭人發揮業務優勢,帶科研團隊形成穩定的科研方向,利用學校及各方面有利條件完成科研任務,使科研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首先,要制定明確的科研發展規劃。良好的科研規劃能夠使資源得到合理優化的配置,促進科研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其次,要完善科研評價體系。科研評價體系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導航標,完善科研評價體系的目的在于為科研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次,要完善科研激勵措施。要積極做好科研成果獎勵工作,并有針對性地增加獎勵措施。最后,要強化科研項目的管理。一是立項管理。立項管理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及時發布項目申報信息組織教師進行課題申報。二是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要通過書面匯報、運行檢查等形式全面掌握項目實施進展情況。三是科研成果管理。要及時組織成果鑒定和報獎,對已完成或鑒定的成果進行轉化,實現成果價值。
學術氛圍是以師生為主體創造并共享的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濃厚的學術風氣將對學校科研工作產生深刻影響[4]。高職院校應通過以下措施營造良好的科研與學術氛圍。一是加強校內學術活動。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校內與其他老師同學分享,邀請著名專家學者做科技講座或學術報告會。二是積極參與校外學術活動,積極申請加入各級科研組織,以及與學校專業關系密切的各級專業學會組織,開拓科研學術活動領域;支持教師加入對口專業組織并擔任職務;組織教師參加各種校外學術活動。三是加強同外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承辦各級各類相關學會組織的學術會議;鼓勵教職工主動與國內同類院校、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科技學術交流與合作。
[1]馬樹超,郭揚.新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經驗[J].中國高等教育,2009,(17):14-17.
[2]雷小生等.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現狀及培養對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5).
[3]關尚杰.新時期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9,(4).
[4]董陶陶.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實施途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7).
book=155,ebook=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