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靜 楊驍瑾
(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8)
英國①現行學制是以《1944年教育法》為基礎,實行11年的免費義務教育,包括4個相互銜接的關鍵階段(Key stage1—4):5—7歲為第一階段;7—11歲為第二階段;11—14歲為第三階段;14—16歲為第四階段。16歲后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在發達國家中,英國青少年平均接受全日制后期中等教育的時間偏短。到1985年,英國全日制在校高中生占適齡青少年(16—18歲)的百分比僅為35%。而1950年,美國和日本便已實現了高中教育的大眾化。大量的16歲后青少年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后便離開學校,進入工商企業界從事一些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使工商企業界積聚了大量的16歲以下的低技能勞動者,嚴重阻礙了英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面對上述存在的問題,英國政府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其中“14—19歲教育”模式特別引人矚目。1997年,英國教育與就業部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頒布了教育白皮書《學會競爭》(Learning to Complete),正式把“14—19歲教育”作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心。認為把中等教育的兩個階段(11—16歲和16—19歲)看作是相互獨立的不連續的兩個階段,不利于英國建立一個更為包容、公平和高效的社會。希望通過“14—19歲教育”模式的實施來結束英國長期以來教育分化的現象,使人們不再把年輕人接受教育的過程看做是一塊被分割的蛋糕,而是一個完整的連續體。
針對14—19歲年齡階段職業教育的歷史及現狀,2010年由英國教育部牽頭,以英國倫敦皇家學院公共管理系艾莉森·沃爾夫教授為核心,于2011年撰寫了《沃爾夫報告》,其中27個建議作為最終的報告結論。在集合經濟、政治以及教育本身的分析之后得出的建議,對英國14—19歲的職業教育有一個很好的總結,更是有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將對報告中27個建議進行具體的分析,以期能對英國14—19歲年齡階段的職業教育有更好的反思,并給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帶來啟示。
建議1:DfE②應該明確區分學術的和職業的資格之間的不同,并且清楚它們中那些是可以對第四階段的績效指標起作用的。確保國家標準適用于所有學生的評估和核查。
建議2:在第四階段,學校應免費為每一個希望得到資格證書的學生提供機會。
建議3:非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資格對于個體學生的平均成績的績效方法上都應該是有限的,這將保障學生在一個發展的基礎上獲得一個統一的核心。
建議26:DfE應該引入一個在一所學校的整個績效分配中起作用的績效指標。
建議4:DfE應該重新審核當前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政策,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16歲應該達到什么水平。績效管理指標和體系應該不要鼓勵學校將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轉移到那些并不被雇主認可的課程中去。
建議7:基金和績效方法應該被修訂去提升學生關注雇主所要求的核心領域,而不是具體的精確的資格證書。
建議5:所有16—18歲的整體研究方案在“職業”方案中是由一個一般原則來制約的。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一般結構、評估安排和接觸時間。
建議6:16—19歲追求全日制的學生的學習不應該按照計劃,因為這種計劃完全是“職業”,或者只基于直接反映的課程,并沒有超越國家職業標準的內容。
建議9:19歲以下的英語或者數學的GSCE水平達不到A*—C③的學生需要這些課程,以追求直接獲得資格。
建議10:DfE應盡可能繼續提升教師的現有支持水平,特別關注學院和學校中教育16歲以上的學生的工作人員。
建議11:16—18歲的全日制的學生經費應建立在一個方案的基礎上,每名學生的資助資金都應該是根據學生的需要設定的。
建議12:應繼續放開年輕人的級別或可以追求的目標類型的方案資格的限制。
建議13:只要是年輕人就有受教育的機會(包括學徒)。19歲的青年有權對教育在相應的信貸日期上延后,現有的由BIS制定的系統,使得學生的個人學習賬戶變得簡單。
建議8:DfE應評估在多大程度上目前一般的學徒制教育框架適合16—19歲的學徒,他們中的很多期望接受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
建議14:對16—18歲的學徒采取的雇主應付款的資格,因為同時他們承擔擁有免費全職參與權利的年齡組的教育成本。只有這種付款使得16—18歲的學徒收到明確的在職培訓和教育,具有廣泛的可轉讓的因素。
建議15:DfE應審查承包學徒制的安排,借鑒國際上的實踐經驗,以期提高效率,控制單位成本并且使得中間人沒有任何的摩擦開支。
建議16:教育部應討論和緊急協商對規模較小的雇主團體成為直接培訓機構和培訓的轉換方法,可以通過鼓勵集體培訓協會(GTAS),使其接收“供應商”支付。
建議17:目前擁有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可以在繼續教育學院教學;這使得學校聘請合格的專業人士,教在學校的層面上有明確提高效率的課程。
建議18:由合格的專業人員,主要不是職業的教師澄清有關的教學和評價規則。很多學校認為引進教課的一部分的專業人員是不可能的,而無需額外的,受薪的教學人員的存在。這進一步影響了高品質的職業教學。
建議19:明確高校招收16歲以下的學生的合法權利,并確保撥款程序,使這情況實際可行。在這個年齡組的高校招生應要求,為他們提供一個完整的第四階段的程序,單獨或在學校合作,為學校的檢查制度確定一個相同的績效指標。
建議21:DfE應評估提供具有工作經驗的16—18歲的人士擔任全職就讀的學生用于償還在本地雇主靈活的方式,使用核心資金的真正模型。
建議22:DfE應鼓勵Ofqual盡可能快的遠離調節個人的職業資格且集中調節頒發機構。當有理由關注一個特定的資格時,資格認證機構應繼續干預。
建議23:DfE應確認以及澄清提供給14—19歲的年輕人的資格,并不會在通過青少年學習機構資助下將來需要兼容指定組額外的審批標準。他們應該由監管頒獎機構提供。作為一項緊迫的和臨時的措施,國務卿應該使用他的權力。
建議24:DfE應討論和咨詢適當的前途和國家職業標準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訓的作用,并了解國家機構雇主和地方雇主是否有助于設計資格。
建議25:Ofqua應審查并在必要的時候修訂,以澄清管理者和國家秘書各自的職責。
建議27:雇主應直接參與規范的發展和資格的認證。
建議20:所有招生年齡為16—18,以及為14歲的參賽者提供一個專門入口路線的院校,應規定發布以前機構的相關資格和以前參賽者入學時的平均成績。(這應該建立在一個相關課程的基礎上而非整個機構)。
繼《沃爾夫報告》之后,DfE以最快的速度給出了反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方案,對英國的職業教育及14—19歲年齡段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解讀《沃爾夫報告》成文以前英國教育部部長與沃爾夫教授之間的信件來往,《沃爾夫報告》及《英國政府的反饋》等材料的過程中,了解到14—19歲年齡階段接受的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無論是對青少年個人還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都起著很重大的作用。中國職業教育跟英國職業教育的現狀有很多的相似的方面,但是我們還是有更多的缺點與不足,所以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將會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下面將會從《沃爾夫報告》以及英國職業教育的歷史特色中尋找最具閃光點的地方,以期能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有些許的意義。
《沃爾夫報告》中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來介紹學徒制的歷史及學徒制的現實意義。學徒制是英國職業教育中的突出特點。其中青年學徒制是主要針對14—19歲年齡階段的。青年學徒制⑤在一定程度上使從學術學習向工作本位學習的過渡更加順利,并為專業化文憑提供借鑒。
在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模式中,應該積極借鑒學徒制的積極方面。我國目前經濟的發展也是急需發展職業教育,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更是會給經濟帶來巨大的機會。雖然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已經引起了很大的重視,比如,初中畢業后,讀職業技術學校是可以免費的,并且每年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但是其培養模式并沒有考慮到雇主參與到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中。所以在今后的實踐中應該更多地注意到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參與到整個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
中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歷來是個復雜的問題。作為教育與職業連接的主要橋梁之一,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屬性,也有職業相對應的產業屬性。當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不少人針對我國現存的中等教育雙軌制提出質疑,主張發展綜合高中,以此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英國的經驗和教訓說明,綜合高中并非中等職業教育走出困境的良方。事實上,綜合高中是一種以校內分軌代替校外分流的教育機構。沃爾夫教授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它解決不了雙軌制的弊端。相反,綜合中學學術性課程不如文法中學,技術性課程不如過去的技術中學,成了“平庸”和“低質量”教育的同義詞。對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要按照中等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來設計課程及教育模式,通過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溝通連接升學和就業。要實現這一步,必須根除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體制障礙,解決教育與勞動行政部門在職業教育上管理政策部分協調的問題。這個問題如能解決,將會給我們國家的職業教育帶來根本性的變革。
《沃爾夫報告》中討論了長期以來職業資格證書的辦法是由各行業協會以及行會性質的團體來承擔的。具有頒發職業資格證書的機構一度達到數百家。這種狀況不利于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體系,也就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統一發展的需要。為了順應這種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變化,英國政府要逐步建立起一個統一的、開放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
而我國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可以說是基本脫節的,雖然在普通教育中也開設了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內容,但完全不能達到實際的需要,更不用說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等值等價了。英國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我們應該打破現有的職業教育與各類教育間的界限,為人才培養構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溝通,與企業、社會教育相銜接,與勞動就業相結合的“立交橋”,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的機會和多種成材的途徑等。
《沃爾夫報告》中再一次指出,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是每個青年人取得進步和在今后學習、就業、生活中所必需的。14—19歲的改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這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導意義。我國中等技術學校中,盡管開設了部分的語文、數學及英語的課程,但是普遍認為既然是學習技術,就沒必要學這些科目,而是應該直接學習即刻就可以用于工作中的科目,比如:焊接技術等。然而數學及語文等科目不學好的話,肯定會留下很多的問題,比如,培養出來的技工不能面對變化的技術形式,沒辦法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適應新的變化、新的環境。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增加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中基礎學科的比重,以期能更好地對學生今后的生活有可持續性的幫助。
對英國政府給予《沃爾夫報告》中關于14—19歲職業教育的具體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并且不斷地轉變大家的職業教育中的觀念及學習借鑒新的經驗,將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乃至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完善起到巨大的作用。
注釋:
①由于英國各地學制不一,學校教育內容多樣,本文所指的英國主要是英格蘭地區與威爾士地區,二者傳統教育制度較為相近,且官方和學界也習慣將二者并稱。
②DfE:Department for Education英國教育部
③GCSE證書是指普通中等教育證書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大多數的學生在結束義務教育后會參加GCSE的考試,成績分為A*,A、B、C、D、E、F、G八個級別,學生會依據此成績升學或者就業。
④Ofqual:Office of Qualifications and Examinations Regulation資格和考試認證部門
⑤青年學徒制是面向14—16歲青年、學成后主要獲得二級水平資格的2年制項目。
[1] 王承緒,徐輝.戰后英國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
[2] 顧明遠.世界教育大系:英國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 W.Kenneth Richmond.Education in Britain Since 1944[M].Methuen&Co Ltd.1978.
[4] Alison Wolf.Re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Wolf Report.2011,3.
[5]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Wolf Re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Government Response.2011,5.
[6] 張文軍.英國14-19歲學校教育評價制度改革軌跡及趨勢[J].教育發展研究,2004(3).
[7] 蔡晨辰.英國14-19歲年齡段課程和資格證書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2008(2)
[8] 李薇.21世紀英國14-19歲青少年教育發展戰略解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5).
[9] 蔣競芳,吳雪萍.英國學徒制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