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強
三承氣湯是治療大便秘結很重要的方子,也是其他很多方子的基礎,要弄清楚這三個承氣湯的相同點,不同點,都應該在如何情況下使用,這是很重要的。
組成:大黃(12g),芒硝(6g),厚樸(24g),枳實(12g)。功用:峻下熱結。主治:①陽明腑實證(痞、滿、燥、實)。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日晡潮熱,神昏譫語,手足出汗,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②熱結旁流證。下利清水,色純青,其氣臭穢,其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干燥,脈滑數。③熱厥、痙病、發狂屬里熱實證者。【配伍意義】本方為治陽明腑實證的主方。其成因系由傷寒之邪內傳陽明之腑,入里化熱,或溫病邪入胃腸,熱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熱與腸中燥屎互結成實所致。治宜峻下熱結,攻積通腑,以“釜底抽薪,急下存陰”。方中大黃苦寒通降,瀉熱通便,蕩滌胃腸實熱為君藥;芒硝咸寒,潤燥軟堅,助大黃瀉熱通便為臣藥;佐以厚樸、枳實行氣消痞,二藥合用,既能消痞除滿,又使腸胃氣機通降下行以助瀉下通便。四藥相合,共湊峻下熱結之功。
組成:大黃(9g),厚樸(6g),枳實(9g)。功用:通便去積,除滿消痞。主治:①熱病陽明腑實,潮熱譫語,大便不通,痞滿,舌苔黃厚,脈沉有力或滑而疾。②痢疾初起,腹痛脹滿,拒按,里急后重,下利不暢,脈實而有力。【配伍意義】本方也是常用的有瀉下作用之方劑,主治陽明腑實證,或雜病出現胸腹脹滿屬實證者。熱邪結滯于陽明之腑,出現陽明腑實證者,皆可用攻下法治療。方中大黃瀉熱通便,厚樸行氣散滿,枳實破氣消痞,諸藥合用,可以輕下熱結,除滿消痞。
組成:大黃(12g),炙甘草(6g),芒硝(9g)。功用:緩下熱結。主治:陽明腑實輕證而偏于燥熱者。癥見蒸蒸發熱,大便不通,心煩口渴,或腹中脹滿,或為譫語,以及胃腸燥熱而致發斑吐衄、口齒咽喉腫痛等。【配伍意義】本方大黃苦寒,除熱蕩實;芒硝咸寒,潤燥軟堅;二物下行甚速,故用甘草甘平以緩之,不致傷胃。故曰調胃承氣。
上述后二方皆為大承氣湯類方。三個承氣湯均用大黃以蕩滌胃腸積熱。大承氣湯硝、黃并用,大黃后下,且加枳、樸,故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癥俱全之陽明熱結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樸用量亦減,故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而燥不明顯之陽明熱結輕證;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雖后納芒硝,但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之力較前二方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結,有燥、實而無痞、滿之證;故臨床用三方時一定要仔細檢查患者腹部壓痛以及便秘情況,舌苔脈診,體質強弱綜合判斷方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