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華源電力集團有限公司 李 英 付 培
淺談非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對股東權益的影響
武漢華源電力集團有限公司 李 英 付 培
本文通過全面分析交易性金融資產會計處理實務,及交易行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資本公積金后股東間權益平衡的問題,為保證用于指導平衡股東間權益的會計信息的有效性,提出相應的會計處理改進建議。
非上市公司 交易性金融資產 股東權益
與其他類型的金融資產相比,交易性金融資產具有追求短期盈利,高流動性、強波動性,同時與金融市場大環境高度相關等特點。
(一)追求短期盈利。按照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關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規定,公司企業持有該類金融資產是為了滿足交易目的,同時追求短期交易盈利。因而,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企業在經營或交易過程中形成的,并為企業所控制,同時預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經濟收益的金融資產。又由于該金融資產要求在短期內變現,其流動性較強,因而,交易性金融資產相當于是企業在保證其正常的現金流行下提高企業閑置資金收益的重要選擇,即為可獲得收益的現金形式的重要補充,有利于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
(二)高流動性。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企業為滿足其基本的現金流動性需要的前提下,提高閑置資金收益的一種重要形式,因而,當企業突發較大的資金需求時,要求交易性金融資產能夠迅速變現,因而決定了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高流動性。相反,一項金融資產不能滿足在短時間內變現的能力,則該金融資產就不能劃入交易性金融資產,而對于不再滿足迅速變現能力的金融資產,也應將其從交易性金融資產類別中剔除。因而,具備較高流動性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基本要求。
(三)強波動性。由于交易性金融資產以金融市場中的金融工具為基礎,而金融市場及金融工具天生具有強的波動性,其金融工具的價格處于不斷變化中,決定了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價格的強波動性。這種波動性主要表現在金融資產價格波動的頻率以及波動幅度等兩個方面。首先,由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價格隨著基礎金融工具的價格波動而波動,也會隨著金融市場上金融行情、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信息等變化而波動,而這些因素是隨機的、適時的,即每分鐘甚至每秒鐘都會有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作用于金融市場,進而影響金融資產價格,因而,相對于其他金融資產,擁有活躍交易行為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價格波動頻率更高;其次,當遭遇劇烈行情變動時,交易性金融資產價格也更容易受助跌效應、助漲效應的影響而加劇價格變動的幅度,導致交易價格的強波動性。
市場上上市公司股票及部分具有高流動性的非上市公司股票統稱為權益類金融資產,由公司發行,可用與交易,并且代表對公司剩余財產索取權的憑證,相對于債券等其他類型的金融資產,其具有高流動性、高風險性以及較高的收益性,因而也被其他的企業投資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相較于上市公司較高的信息透明度,相對有效的市場流動性環境及高效的市場監管,非上市公司的權益類資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督,信息不透明以及低效的市場流動機制,給廣大的投資者及股東權益帶來風險。
實行新準則后,上市公司在市場疲軟時,雖然破發、破凈現象頻繁發生,但由于是市場行為,對所有投資人而言均有公平選擇機會,其對股東權益雖有影響,但解決辦法相對簡單。而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則會產生較大影響,且目前尚無明確的規范處理意見或辦法,見諸報道的案例也不多。但隨著資產重組、兼并、收購、增資擴股行為的增多,在當前股市起伏不定的情況下,如果被投資企業持有大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則會出現許多合乎規則、程序但極不合理的現象,極大地影響股東權益。
當前在我國的金融市場,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信息不透明以及非理性投資者的助跌、助漲效應使得權益類股票的價格普遍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據此,中國證監會規定了10%的漲跌幅限制,即所謂的“漲停”以及“跌停”。而在漲跌停板的情況下,以收盤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計算依據則不能真實反應金融資產的價值,因為在漲停下,以該價格是買不到該金融資產的,會降低其公允價值;在跌停下,以收盤價格是賣不出去該股票的,會高估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此外,當市場上出現“利空”或“利好”時,機構投資者或非理性投資者的行為會加劇市場上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情況并不能持久,金融資產價格會恢復正常價格,但在此期間以該價格計入公允價值的金融資產則將失去其對于交易行金融資產真是價值反映的能力,公允價值不再公允,基于該價格下的投資非上市公司股票,對于新舊股東的權益平衡也將產生巨大影響。
以甲公司對C公司(非上市公司)增資擴股為例,2010年12月10日甲公司按2010年5月31日時點對C公司增資3億股,評估后的股價為1.27元/股。而2011年5月C公司其他股東按2011年2月28日時點再次對C公司增資4億股,此時股本價格僅為1.23元/股 (當年盈利進行除權后)。在C公司持續盈利(2010年度利潤3億元以上)且沒有發生重大虧損事項的情況下,出現了后入股價格低于先入股的不合理現象。通過對造成這種價格差異的原因分析,我們發現在C公司在以上兩個時點所持有的某上市公司的公家出現過較大波動,進而產生較大的浮盈、浮虧所造成。
由此可見,在當前新的準則實施以后,如何有效調整調整交易行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以計入資本公積金,從而合理平衡股東間利益的問題日益成本交易性金融資產會計處理的關鍵,尤其是發生股權變化時兩類利得(損失)會造成股東利益名實嚴重不符。由于持有利得(損失)時刻在變,具有不確定性,因而,提出項目對于保證股價的公平合理性具有重要意義,即使是在剔除項目未被剔除時,也要事先約定一定的處理原則和標準,供市場參與各方遵守,盡量保持股東權益的公平合理,做到名副其實。在以上案例中,由于在實現未對交易行金融資產的持有利得或損失做出約定,2010年5月31日時,C公司持有上市股票產生浮盈1.5億元,變現后,按照相應的校正原則,對該交易行金融資產的盈利做會計處理時應在其利潤分配上做相應的追溯調整,按照會計處理中的孰低原則確認甲公司當時3億元股本應享有持有利得(損失)的實現數,而針對相應增資擴股價格可不必調整。
由于事先未對交易行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的利得或損失做出約定而給會計處理工作造成的矛盾,我們有理由建議最具有會計權威性的會計準則對此類經濟活動市場明確界定一個處理原則,以降低公司增資擴股或企業合并重組對于股票價值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尤其是在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以后,隨著國家股的上市流通,國有企業的市場參與度逐步提高,加強對于目標公司的審計和評估,確保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參與評估并出現利得和損失后能及時予以更正和調整,對于有效緩解在發生與實現利得(損失)后的尷尬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一)遵循收入實現原則編制。針對以上非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各種會計處理問題,嚴格遵循相應的收入實現原則,實現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進行分別核算。即,在對交易行金融資產中在持有期的未實現部分計入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項目,在出售時,由科目直接轉入“投資收益”。
即持有期: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出售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投資收益
通過以上按照收入實現原則對于交易行金融資產在持有期及出售期損益變動的會計處理,有利于資產負債表真實反映其相應的公允價值,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有利于投資者決策,同時也是企業利潤分配、稅收的征取、管理層業績評價的考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但該處理方式也有不與國際接軌的缺陷,使得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劃分失去意義,而對于交易行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跌所造成的損失也可能會被低估。
(二)已實現收益、未實現收益分別計算。在該方法下,通過對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中已實現損益及未實現損益分別核算,并在利潤表中予以披露,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視對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影響,進而合理決策。
在該會計處理中,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一級科目下可以嘗試增設 “公允價值變動已實現損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未實現損益”兩個二級科目分別核算。我們以持有期內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增加為例做會計處理。
即持續期: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未實現損益
售出時: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未實現損益;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已實現損益。
相反,當持有期內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降低時,我們就做相反的處理,在該會計處理中,違反了收入實現原則,容易造成企業夸大已實現利潤,不利于企業利潤分配和對于管理層績效的評估及考核。此外,該方式下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研究也會更加清晰,對于股東權益的平衡機制的設計也具有積極的影響,同時也遵循了金融資產的劃分原則。
1.財政部會計司.2006.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人民出版社。
2.呂沙.2011.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探析.財會通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