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帆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日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研究
馮帆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本文提出了日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擬通過對日語教學中提升應用能力和途徑的分析、探討,最終為日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相連接提供思路,促進日語高效課堂的構建。
日語;應用能力;培養;途徑
隨著中日在經濟貿易、科學文化等領域越來越廣泛的交流和合作,日語成為我國繼英語之后的第二大外語。不單是大學,很多中學也相繼開設了日語課程。然而,應試教育的思想在目前的各階段日語教學中根深蒂固,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人們利用語言來互相交際、交流思想,所以說學習一門語言絕不單純是為了通過某項考試。外語教學要為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整體素質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能力)的人才而作出努力[1]。這其中所提到的“三個面向”、整體素質高,指的是要把一個人培養得更加全面,具備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具有語言應用能力。語言應用能力一直是人們對語言最高層次的要求,它涵蓋了詞語、詞組、短語的組合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的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等多方面內容。因此,在新時期的日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不僅是日語教學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整個語言教育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聽”作為一種交際方式,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語言技能。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學生聽力的培養和關注。培養學生的聽力,絕不能簡單地定位在提高考試成績上,而應該定位在提升語言學習能力上。學生聽得多了,自然會在大腦語言功能區形成語言意識,在未來的日語應用尤其是交流中,才能更多地獲取對方表達的信息。聽力的培養也要講究技巧。首先,要給學生營造一種放松的環境,比如聽一些小故事或寓言;第二,要不斷豐富聽力內容的取材,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聽課本上的聽力內容,這樣學生很容易失去耐性。一些日語歌曲、原聲電影,甚至卡通片都可以作為訓練聽力的素材。
語言表達,也就是“說”的能力,是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因為在說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意發音問題,還要關注對語法句法的快速整合運用、固定搭配及俚語的運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提高整個語言的應用能力非常重要。教師要在課堂上大量創造讓學生說的機會,同時要積極地鼓勵學生敢于表達。對于表達過程中出現的發音不準、結巴等情況,教師要給予糾正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邀請日本人來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現場交流,更加直觀地讓學生感受日語表達的方式,培養學生對聽、說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創設日語角,讓師生獲得一個全日語的交流環境。日語角要吸引不同年齡的教師、不同年級的學生以及所有懂日語的或者感興趣的人士,這樣學生可以與更多的人交流,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鍛煉自己的說話方式。
寫作水平是對學生書面語言輸出技能的考驗,對鍛煉學生的語言的組織、語法運用、詞匯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一方面要講究寫作技巧,比如:注重寫作能力培養的規律,遵循漸進性原則;開放式教學,開闊學生思路與視野;加強閱讀訓練,以讀促寫,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寫作能力與實際應用的對接,不能單純地把寫作停留在布置一個作文這種層面上。此外,還可以多訓練學生寫應用文、說明文,或者讓他們鍛煉用日語寫日記和心得。寫日記和心得的時候,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所以更容易提高學生的水平。學生只有不斷地練習寫作,才能發現錯誤,加以改進。作文可先從仿寫開始,模仿的例文應選擇那些語言樸實、結構簡單的短文。練習寫作時,應盡量使用學過的單詞、短語和句型。這既能鞏固課堂里學到的內容,又能提高寫作能力[2]。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節,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閱讀是辨認和理解書面語言并領會其內容的心理言語活動過程及其人腦中各種知識共同作用的結果。要達到閱讀效果,閱讀者必須理解一系列文字符號所表達的內容,這包括字面、推理性、評價性及欣賞性等。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需調動各生理器官及知識結構的綜合性活動。提高日語閱讀能力,對于人體各種學習機能的調動非常有效。而提高學生的日語閱讀能力,一方面要加強課堂上學生的閱讀,另一方面也要給學生創造更多課下閱讀的機會。課堂閱讀要加強背誦的應用,通過背誦課文可以加深對日語的記憶,在頭腦中形成固定的記憶區域,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很多經典的句型、語法、詞匯,通過背誦,都可以十分有效地長駐背誦者心中,這樣一來,學生在說日語的時候,甚至可以脫口而出,使得他們對日語的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3]。再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每位學生推薦不同類型和難度的素材,讓學生課下閱讀,先泛讀再精讀最后總結,一定要出聲。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日語的發音、詞匯搭配、句型等都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讀得多、看得多,逐漸也會對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這也是提高學生應用日語的一種動力。
學習日語與學習其它技能一樣,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更好地強化語言學習的價值,否則學習來的語言就成了一堆沒有用處的符號。而我們日常教學中恰恰缺乏這方面的訓練,大部分教師上課生怕過多的實踐運用會耽誤他們的教學進程,影響學生成績提高,因此大量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讓學生認真聽課上,基本上不開展任何實踐活動。而恰恰是這種過于強調理論講授的方法,使得很多學生對學習日語沒有興趣。所以說,加強學生的實踐融入,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才能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日語的魅力,使其更有積極性去學習。
我國與日本一衣帶水,文化又具有親緣性,所以很多日資企業通過合資或者獨資的方式在中國經營。另外,還有很多日本留學生在中國留學。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便利的條件,讓學生在假期的時候走進這些企業,真實地聽、真實地看、真實地交流,通過這種方式把所有的語言技能整合起來運用。這樣可以為下一步學習指明方向,也可以在實際運用中提高對學習日語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各學校增大與日資企業或者中日合資企業的交流,建立聯合辦學或者結成聯誼的對子,以此來為學生鍛煉日語的應用能力創造條件。
日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涉及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匯總,需要綜合看待,不能顧此失彼。同時,應用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真正的實踐環節,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直接應用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更加直觀地感受日語的運用。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開拓思路,站在更高層次上審視日語教學的全過程,把應用能力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此外,還要積極推進教學課程的改革,包括教材、教法、理念都要與應用能力培養相配套,這樣才能為日語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創造更為廣闊的平臺。
[1]張國強.論高中日語教材中的異國文化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0(7).
[2]陳莉莉.淺析如何提高日語寫作水平[J].科教文匯,2009(6).
[3]壽立芹.對當前日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品牌(理論月刊),2011(7).
G642.0
A
1008-178X(2012)10-0191-02
2012-07-19
馮帆(1978-),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碩士,從事日語語言學與日語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