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賢
(赤峰學院 體育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策略
高敬賢
(赤峰學院 體育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隨著人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的休閑意識、健康意識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休閑體育運動中,推動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從而推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但目前休閑體育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戰略上對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進行研究和探討.
休閑體育;健身;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快速健康的發展,為大眾休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人們有消費休閑體育產品和服務的經濟能力.隨著健身全民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健康價值觀念和體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加速了休閑體育的發展.國家重視全民健身運動,對休閑體育起了推動作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全國各地的休閑體育事業取得了一定成就.全民健身和休閑體育開始流行.如許多地區推出“全民休閑體育活動月”、“全民健身工程”、“特色休閑體育鄉鎮”等活動進一步推動了休閑體育的發展.但是,休閑體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對休閑體育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國內,目前對于休閑體育這一概念的認知,由于視角差異,尚未形成共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休閑體育等于“體育休閑”、等同“余暇體育”、“閑暇體育”、“運動休閑”,或者從屬于“社會體育”.但大多數學者認為:“休閑體育是指在余暇時間進行的以尋求放松愉快的情感體驗為主要目標,從而在心理上得到滿足的自身活動方式.”本文所闡述的休閑體育是指人們在業余時間里積極主動,不追求競技體育的技術性、對抗性和競爭性,而是以增進身體健康,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為目的的體育鍛煉方式.它是一種大眾化、生活化體育運動形式.
休閑體育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體育活動都屬于休閑體育.既包括傳統的民族體育,又包括現代體育,既包括民間又包括競技體育活動.民族傳統體育主要包括:武術、氣功、太極拳等.現代休閑體育是指健美、健身、瑜伽、舞蹈、有氧訓練等.民間休閑體育活動主要指:登山、踏青、劃龍舟、蕩秋千、踢鍵子、踏蹺板等.競技體育活動主要有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
休閑體育運動有利于調節人的情緒,進而有利于身心健康.中醫學認為“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由此可知,情緒對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長期低落的、壓抑的情緒,可導致體內失去平衡和協調,會使免疫力下降,誘發各種疾病.心情輕松愉快,精神振奮,可以調節脈搏、呼吸、血液、消化液的分泌及代謝,能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休閑體育中的輕松活潑的鍛煉方式有效地緩解了工作壓力,調節人的精神狀態,讓人會感到舒服、輕松、樂觀,有利于鍛煉者的身心健康.
休閑體育運動有利于提高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能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散步、健身、游泳、健美操等休閑體育,是體能的消耗,可以提高機體新陳代謝的能力,使機體器官功能活動和肌力增強,器官的形態結構也相應地發達,可延緩器官的衰老,有利于疾病的預防.
休閑體育運動對中老年健康發展起非常重要作用.因為休閑體育活動運動量小,缺乏競爭性和激烈對抗性,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易激發中老年運動興趣和愛好.如跑步、散步、舞劍、太極拳、氣功、爬山、跳舞、秧歌等休閑運動都是老年人最受歡迎的休閑運動.
休閑體育運動能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全民健身中.由于休閑體育運動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運動量不大,缺乏競爭性和激烈對抗性,人們更愿意從事休閑體育活動.休閑體育運動中有很多是健身運動,如散步、跑步、太極拳、秧歌、氣功、體育舞蹈等.休閑體育的娛樂性更強,時尚、流行、從眾,老少皆宜,又不受場地限制等運動,滿足了大眾娛樂與全民健身的需求,使更多人參與健身,從而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休閑體育已經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能帶動廣告業、服裝業、體育器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強勁的勢頭,對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盡管我國的休閑體育消費不發達,但我國已具有享受休閑體育消費和服務的經濟能力,并且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進入“休閑時代”.2008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l554.97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0.52%,其中健身休閑產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4.65%,可以看出了休閑體育對經濟的貢獻較大.[1]
休閑體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休閑體育文化引導人們回歸自然、走進自然,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核心.休閑體育能增強人們體質,滿足人民對娛樂的需求,也是增進友誼、打發閑暇時間的重要手段,對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參加休閑體育活動時,需要參加者的積極配合和協作,能提高參加者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促進人與人之間交往,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為了發展休閑體育事業,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政府應起主導作用,各級政府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第一,建立健全全民休閑健身行動綱領,制定相應的休閑體育市場管理法律、法規,加強宏觀調控,規范休閑體育市場經營行為;第二,加大對休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尤其是加大社區體育的力度,為推行全民休閑健身事業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地方政府應鼓勵房地產開發商參與社區服務.政府要求開發商新建社區時一定有足夠的體育健身配套設施,同時應在居民區建立一定的綠地或小公園,為居民散步,跑步、太極拳、武術等活動提供場地,并鼓勵開發商或社其他企業在較大的居民聚居區開辦休閑體育活動場所,加強監管,并引導其良性發展.政府對舊的居民區進行改造時,應增加大量的休閑體育健身器材,以滿足人民對休閑體育的需求,引導居民重視休閑體育,增強體質;第三,培育新的休閑健身產業,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鼓勵更多的企業投資健身產業;第四,對公共體育設施形成以政府為主導,非政府組織和個人以及企業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體制,推動休閑體育的社會化、市場化,以加快休閑體育場所、設施的建設,滿足人們的需求.
政府應積極營造良好的休閑體育的氛圍,讓更多人加入休閑健身運動中來,加快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政府和體育協會應做好休閑體育健身的宣傳工作,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在宣傳上應根據宣傳對象來選擇媒介和宣傳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第一,宣傳內容主要包括休閑體育概念、意義和休閑健身消費意識.應該樹立市民消費的意識.培養“花錢買健康”的體育價值觀,增強全民休閑健身意識,為休閑體育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政府應積極宣傳和倡導人與自然、人的健康與人的工作和諧發展的體育人文觀,引導人們在工作之余養成體育鍛煉、體育健身消費的良好習慣;第二,宣傳主體是政府、體協等組織和社會團體.政府發動相關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媒體對人民進行廣泛的休閑健身的宣傳,使更多的人和組織了解休閑健身意義以及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健身.第三,宣傳途徑.首先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其次,通過專家講座、比賽以及組織各種公益休閑活動,引導更多的人參加休閑健身活動,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最后,還可充分利用社區的公告欄、公共場所的公告欄、以及大型廣場的大屏幕甚至BBS論壇等媒介進行休閑體育健身的宣傳.
由于休閑體育產業在我國發展較晚,專業人才少,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休閑體育的發展,因此,應加快休閑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解決人才短缺問題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培養大量專業人才.高校應開設與休閑體育產業相關的專業,根據休閑體育的人才需求進行專業課程設置,培養大批既懂體育又懂管理的專業人才.休閑體育企業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優勢,產學研相結合,以高校為依托,培養一批體育經營管理、體育新聞、健身指導員、社區體育指導員等休閑體育人才;其次,對現有從業人員加強培訓.通過舉辦崗前培訓、講座、參觀學習、遠程教育、在職研修等培訓方式,學習休閑體育的專業課程,提高員工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以推動休閑體育的快速健康地發展;最后,高校廣泛開展休閑體育的選修課,培養更多業余人才.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休閑體育的益處,了解各種休閑體育的活動,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休閑體育中來.大學生不僅是休閑體育的參加者,更是宣傳者,把休閑體育帶入到社會中去,讓市民了解休閑體育內涵、休閑體育的行為價值,讓更多的市民積極參加休閑體育的鍛煉,引導居民休閑體育消費,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更廣泛地開展.
我國休閑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核心產業滯后,創新能力不足,服務業不發達.優化休閑體育產業,應遵循市場規律.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優勝劣汰,淘汰不規范、經營規模小及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培養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服務好、質量高的大型企業及服務業,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打破外國體育休閑業的壟斷地位.應該支持我們的民族品牌企業,加大對民族企業扶持力度,政策上給予優惠;第二,優化休閑體育產業布局.優化休閑體育空間布局,形成產業集群,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重點培育、擴大、提升健身休閑服務業核心的龍頭企業,帶動休閑體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第三,整合相關產業.通過對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和休閑體育產業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休閑體育產業與交通、旅游、購物、文化等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同時加強休閑體育產業的產業鏈的整合,優化產業結構.江蘇省江陰市以優化布局為重點,構建了融健身、休閑、娛樂、觀賞、旅游、購物、文化產業為一體的體育產業示范區,建成了馬術產業園區和徐霞客體育休閑旅游園區,逐步形成體育健身覆蓋城鄉,園區重點突出,體育用品項目帶動服務貿易發展,拉動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第四,加快完善休閑體育中介市場.如果縮小與國外差距,就必須發展中介市場,培養更多體育經濟人、策劃人、代理人等專業人才,發展服務業,加強市場策劃、品牌推廣,為休閑體育發展提供保障.
創新是發展動力,對休閑體育產業也不例外.在體育用品同質性越來越強的情況下,企業只有在產品上不斷的發明和創造,實現體育休閑產品多樣化、個性化,更應該完善產品和服務,提供高效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吸引顧客、留住顧客,提高產品的美譽度和忠誠度,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因此,經營者應該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在產品創新上,加快休閑體育用品及體育器材研發,如健身器材、體育服飾等,不要變成休閑體育用品的生產工廠,應創造自己的品牌,爭取市場的主動權.像李寧、361、匹克、紅雙喜等品牌,已經逐漸成熟起來,與國外的廠商的差距越來越小.企業經營者必須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加強內部管理和創新,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爭取在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積極實施營銷模式的創新,個性化產品營銷、體驗式營銷、文化營銷、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營銷手段,實現產品的有效推廣.服務項目更應不斷進行創新,根據客戶需求,滿足不同階層、年齡層消費者需求,開展更多體育休閑項目,可以傳播一些運動技能的知識,使他們更有效地進行運動休閑,以營造快樂、舒適的氛圍.
〔1〕俞繼英.休閑與健康[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2〕王全昌.西安市體育健身休閑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0(5).
〔3〕凌勇.簡論休閑體育的健身作用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其組織[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12).
〔4〕程鵬,李磊.關于休閑健身體育業發展研究[J].中國商貿,2009(19).
〔5〕張雪山.休閑體育對全民健身運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10).
〔6〕蘇義民.我國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現狀與政策建議[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6).
G811.4
A
1673-260X(2012)03-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