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玲
(赤峰學院 醫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開設設計性實驗的嘗試
趙玉玲
(赤峰學院 醫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為了培養具有動手能力、分析分解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實用型人才,我校在2008級醫學檢驗本科專業的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實驗教學中進行了設計性實驗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設計性實驗
檢驗醫學專業是現代實驗室技術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發展起來的多學科、多技術、多交叉、綜合性很強的醫學前沿學科.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檢驗方法,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占整個教學時數的一半以上,實驗課是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目前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教學正面臨著各種問題,如新的病原體不斷發現、多重耐藥菌不斷出現及微生物檢驗技術不斷更新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臨床微生物學的臨床地位,也對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意識的增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實用型人才已成為醫學院校實驗教學環節努力的方向[1].為此,本校在2008級醫學檢驗本科專業的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實驗教學中進行了設計性實驗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圍繞設計性實驗教學談幾點體會.
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實驗指導教師把所有的實驗材料準備好,上課時由帶教老師先講解實驗內容、原理、具體過程和預期的結果,然后由學生操作.學生只動手不動腦,只是被動地完成實驗,很少提出問題,更沒有獨特的見解.作為教學過程中起主體作用的學生,在這種舊的教學模式下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創維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高校培養目標之一.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實驗學科,將設計性實驗應用于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實驗教學,無疑對培養和開發醫學生智能及創造能力,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2].在完成必須的基礎實驗內容后,以學生感興趣的微生物學問題為主體,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內容、實驗方案,自己配制培養基及做實驗前的準備,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嘗試科研工作.如通過設計性實驗學生完成糞便標本腸道病原菌檢驗,讓學生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設計性實驗把自主權交給了學生,充分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和實驗設計的自主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完成設計性實驗學生應具有綜合應用理論知識和各種技術的能力,通過準備、設計、操作及結果分析來達到預定的實驗目的.設計性實驗應在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術后,選擇具有綜合要求而又相對比較獨立的內容.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實驗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特點,實驗教學的內容是活生生的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要準確把握最佳時期進行實驗,才能提高實驗的成功率.本校開設的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設計性實驗,實驗內容不在實驗講義中,其中一部分是教師擬定的題目,供學生自由選擇;另一部分是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查閱資料、大膽創新、自主設計的題目.計劃內容包括:①根據學生做實驗的時間確定實驗準備時間,如一般在實驗的前2周開始準備實驗,準備哪項內容,事先要計劃周密;②哪些是需要高壓滅菌的實驗材料,哪些是不需要高壓滅菌的實驗材料,分別列出;③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和所需時間;④菌種培養的時機;⑤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⑥實驗試劑、藥品的配備等;⑦列出詳細的設計性實驗準備流程表.這樣對設計性實驗準備內容有較準確的預見,提高實驗準備的效率及實驗的成功率.
設計性實驗與傳統的驗證實驗不同,需要實驗老師在實驗課開課時,就告知學生該門課程有設計性實驗以及實驗具體時間、實驗要求.主講教師在講設計性實驗相關理論課時講清實驗涉及的內容,讓學生做好充分心理準備,自行完成歸納設計.
在設計性實驗開始前,教師發給學生標本及實驗材料,學生自己提出設計方案,其內容包括題目、設計思路、實驗方法、具體步驟、試劑和器材、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預期實驗結果等.在實驗指導老師的主持下進行匯報和討論,接受同學和老師的提問和建議,在老師的幫助下完善實驗方案.
按照設計方案,提前1周實驗室準備好實驗需要的材料(培養基、試劑、器材等),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做準備工作(如培養基、試劑、染色液配制等).然后,按設計方案進行實驗,詳細記錄實驗過程及各種實驗現象、實驗結果以及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實驗結束后,分析實驗結果,寫出實驗報告和心得體會.
學生選擇課題之后,從涂片染色與分離培養開始,對所分離到的病原菌進行形態染色(觀察鏡下結果)、培養特性(觀察菌落特點)、生化反應(結果記錄)、血清學試驗等方面的鑒定,整個實驗過程均由學生自主設計,獨立完成實驗操作、結果分析、實驗報告撰寫、實驗討論及答辯等.實驗過程中學生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如培養基、診斷血清、生化試劑、實驗設備、實驗儀器、實驗標本等,全部由實驗技術人員預先提供.所有實驗小組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其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正確率在90%以上.
成功的實驗必須以實驗室的科學管理和健全的制度、完善的實驗準備為基礎,它是確保實驗教學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微生物學與檢驗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而實驗室的科學管理和完善的實驗準備是在具有專業理論、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完成的,缺乏理論指導的實驗準備和實驗室管理是盲目的.通過這次設計性實驗本文總結了幾點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設計性實驗的優勢:①實驗對象是細菌,實驗周期短、見效快.如接種細菌后,第2天就可以觀察結果,并為下一步實驗準備材料.②實驗可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就縮短了實驗周期.而傳統的實驗由于課時限制,此項實驗需要分為12學時才能完成,縮短了實驗周期有利于實驗材料的保管與存放.③如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便于及時補救.④雖然實驗材料種類繁多,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實驗材料耗費較小,相對廉價.⑤增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然而,實驗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實驗室的安排、實驗材料的存放、實驗時間的控制等.開放性實驗室的管理及相關制度的制定,是保證設計性實驗實施的關鍵.加強實驗教學的管理目的就是要獲得最滿意的實驗教學效果.
通過自主設計實驗的訓練,學生對如何從事科研工作的全過程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如何選題、查閱資料、設計方案、完成實驗、實驗總結等環節進行了初步嘗試,這為今后繼續學習,積累了一定經驗,奠定了基礎.自主設計實驗,對教師也是挑戰.教師必須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要對工作負責,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自主設計實驗的全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修改實驗方案,指導實驗.特別是學生還有其他課,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實驗,有的要在周末做實驗,只要學生做實驗,實驗室就要有教師.自主設計實驗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檢測修改同學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要查閱相關文獻,這樣才能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判斷和修改,對促進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反過來,教師的水平提高了,更有利于教學工作,從而達到以教促學、以學促教、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雖然本校在微生物學與檢驗實驗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教學改革的路還很長.如何堅持下去使自主設計實驗的水平逐步提高,如何合理利用實驗室資源并加強科學管理,在今后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繼續探索.
〔1〕丁文龍,李稻,陳紅.構建“探究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45-46.
〔2〕劉燕,曹濟民,馮逵.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體會 [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6(3):327-329.
R446.5
A
1673-260X(2012)03-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