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朝葵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
試論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的使命
翁朝葵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
本文從創業教育的概念解析入手,分析了創業教育的定義和內涵,提出了高等教育階段應該成為創業教育的重要實施階段之一,進而論證指出高校具有推進創業教育的使命,并進一步結合實際闡述了高校構建創業教育體系的對策建議。
創業教育;高等教育;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對創業教育的理解仍然過多地停留在就業層面,更多地關注少數人的“創業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在2007年KAB創業教育(中國)項目年會上,國際勞工組織KAB項目全球協調人克勞斯·哈弗騰頓教授強調指出:“目前,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像中國那樣有這么多的創業機會。但是,這些機會卻被很多人忽視了。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還缺少創業的基礎設施,即與創業相關的法律、金融、風險投資等設施;二是缺少系統化的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對于高校而言,創業教育的基本原則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結合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實現與人才培養全方位、全過程的有機融合。
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精神,不僅適用于學生,也同樣適用于高校和教師。對于學生來說,創業意識可能來自個人興趣、情感,可能來自家庭、學校的教育、引導,也可能來自社會的壓力、鞭策;樹立創業意識,就是使創業成為源自于個體的一種強烈的內在需要,從而促進創業動機的萌發,推動創業行為的開展。對于教師來說,創業意識是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一種自覺的內在需求,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意識。樹立創業意識更多的是樹立創業教育意識,即督促自己通過研究和實踐掌握更多的創業知識,并融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教育、管理、服務等途徑傳導創業的理念,從而達到育人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普遍推廣,張揚個性、凸顯自我的時代特征越來越多地在高校學子身上顯現,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傳統精神卻似乎越來越淡化了。在創業精神的培養過程中,高校在鼓勵個性、鼓勵開拓的同時應加強奮斗教育,搭建和拓展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將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將創業精神的培養融入學生的人格教育、思想教育中,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創業觀。
高校最重要的職能在于人才培養,最主要的培養途徑在于知識的傳授。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整體質量并未提高,大多數高校主要局限于指導學生參加創業競賽、設計競賽、職業生涯規劃或者資助和引導個別學生創辦商業企業或公司等層面上,只是把創業教育籠統地納入就業指導的范疇,僅開設就業指導或者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不能將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協調、與學科和專業相結合,未能充分發揮創業課程和創業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創業教育涵蓋了多學科、多領域的教育內容,必須納入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體系之中,以專業課教學為主體,通過滲透、結合、強化等方式,豐富和擴充學生的創業知識。
首先,要積極開發創業教育課程,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系統的課程體系是完善大學生創業知識結構最基礎也是最主要的內容。高校應該增設創業課程,認真制定創業教學課程大綱,把創業心理、精神和技能以及管理知識、營銷知識、經濟政策、法律知識、財務知識等相關課程組合在一起,形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統一的學科體系。創業課程要組合基本理論、案例分析、實踐實訓等環節,綜合成功創業者的基本要素,并能結合學校實際,充分利用原有的課程資源,實現跨學科、跨專業課程資源共享。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學主渠道即第一課堂的作用。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學科課程建設仍處在萌芽階段,在還沒有系統的創業教育學科教材之前,應該充分重視現有學科教育,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滲透”式教育。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塑造應該是全方位的,每門學科都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學校的各種素材都可以給學生以啟迪和感悟。教師在上課時,要有意識地挖掘隱藏在學科知識中的創業教育素材,最大限度地發揮第一課堂在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高校要引導老師認識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教師要用創業教育思想去改變既往的專業教育思想,全員、全過程參與到創業教育的工作當中去,積極形成“人人重視創業教育、人人參與創業教育、人人實踐創業教育”的良好局面。創業教育應當是一件授人以漁的事。除了聘請創業管理專業教師進行創業技能、實戰能力的培訓外,要充分發揮專任教師群體的作用,給教師提供深入企業學習實踐的機會,打造“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創業意識和創業本領,并聘請企業家、咨詢師、創業投資家、政府官員等擔任兼職教師,對教師和學生開展各類創業教育培訓。
最后,要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學校可以將創業教育納入實驗教學體系,通過實驗來模擬創業的過程,通過實驗來連接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既可以讓學生將理論應用到實踐,又能幫助學生規避實際創業的風險。學校也可以構建多層次創業社會化實踐平臺,通過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創業團隊等形式,鍛煉大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為大學生創業進行熱身。
在進行創業教育過程中,學校要營造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氛圍。通過建設和諧的軟、硬件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人文環境氛圍,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創造優良校風、優良教風、優良學風,營造公平競爭、追求卓越的工作環境和學術民主、兼容并包的良好氛圍。
同時,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以素質拓展計劃為載體,通過各類社團、學生組織,舉辦營銷、股指期貨、證券交易等活動,適當運用淘寶、騰訊等網上商城或模擬交易平臺,引導學生參與新型創業模式;通過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到學校舉辦講座或座談指導,以鮮活的案例向學生介紹創業知識、講授創業經驗,讓學生親身感受創業者的創業歷程,引導學生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精神;通過建立專業心理輔導機構和心理健康協會,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完善心理防御機制、開展心理拓展的訓練,引導大學生正面應對挫折和危機。
有條件的高校還可在校園內設立“創業園區”,為學校提供校內創業的現實平臺。學校創設符合企業成立和運作的條件和環境,經學生提出申請,引導學生將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創業設想相結合,為學生提供體驗創業的平臺。學校還可以成立由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和風險投資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小組,在學生創業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建議指導,避免學生盲目創業。
創業教育是當前繼文化知識證書、職業技能證書后的“第三本教育護照”,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選擇。在高校中推進創業教育,對于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1]蔡楷有.大學生創業教育初探[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2(4).
[2]徐華平.試論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4(2).
[3]張劍英.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7(3).
[4]李惠娟.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教育與職業,2009(12).
[5]吳學飛,李玉俊.對當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
G649
A
1008-178X(2012) 05-0106-02
2012-01-12
翁朝葵(1975-),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